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也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不过是一点关于织坊的传闻罢了。
织坊里哪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无非是一些女人们的琐事,倒也不值一提。
唯有这厢,说起来挺奇的。话得从二十年前的一件小事说起。
说是当时有个年青人,书生而已,爱作诗爱作文章,却没什么名气。某日他途经了扬州,借宿在了当时离集市远的郊外瘦西湖一带。尤其是到了夜晚,瘦西湖旁十分清静。深夜,还能听见夏蝉低语。
那晚,书生挑灯夜读。直到子时。
忽然,耳边传来女子幽幽的吟唱。
“蓦然回首,明眸转溪流,兀然拭泪,流月镀长沟,夜降桂霜,冰雾饰远岫,玉壶心,为君丢。烟雨江南暮暮几多愁,遍地黄花人消瘦,只叹雕栏画楼,风月还如旧,物是人非事事休……”
那声音悠扬婉转,遂引得书生寻觅这声音为何人所歌。
他走进一间织坊,只见牌匾上写着“秀坊”二字,屏风后那位唱歌的女子舞着剑,她手持的是双剑,一招一式,灵婉中掩藏着几丝干脆利落之意。书生透过屏风只能瞧出女子的身段,却不知其面容。
歌声戛然而止。
“是何人?”
书生好一会才缓过神来,毕恭毕敬说:“在下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多有冒犯……”
那女子并没再说下去,遂须臾消失在了屏风后面。
后来书生一直对这件事念念不忘,次日打听才知道那个叫“秀坊”的织坊女主人是公孙氏,她还有个庶出的妹妹,一直带在身边,姐妹俩靠一间小织坊相依为命,其余的也就没再听说了。
书生临行前,只好以诗来抒意。但如今那首诗已失传了。
奇就奇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书生已是当今的盖世之才。前几日偶然,他又途经了瘦西湖,这一次,他看到了公孙氏的弟子叶芷菁的舞姿,想起了当年的公孙氏,遂又作诗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道出了他当年的所见所闻。
二十年间,公孙大娘收留了许多孤苦无依的女子,不仅仅只有叶芷菁。公孙姐妹俩抚养年纪小的女孩,还教十八九岁的姑娘们学艺,教她们织布绣花,弹琴下棋——最重要的,是教她们舞剑。就这样,“秀坊”里的女子越来越多。
说起来公孙氏真是一代奇女子,几年间她将剑舞的精髓领悟,自创了“冰心诀”和“云裳心经”两种风格的心法,“冰心诀”主攻,旨在不希望坊内女子受外人欺凌;“云裳心经”却能舞出治愈的微风,救死扶伤。
去年,公孙大娘从江湖隐匿了,连同着她的“云裳心经”也消失了,只留下了“冰心诀”。有人说她因病去世了也有人说她隐居了,总之都只是猜测,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只知道她并没有把“秀坊”交给她的妹妹,而是交给了她最得意的弟子叶芷菁。
叶芷菁不负大娘所望,一年的时间扩张了“秀坊”的面积,修建了“盈忆楼”,并请她过去的六位要好的师姐师妹共同辅佐她,遂将“秀坊”更名为“七秀坊”。自居为“坊主”,并追封公孙大娘为“第一代坊主”,让公孙二娘继续住在七秀坊。
尤其是这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传开之后,七秀坊更是引得许多游客前来,成为了前所未有的风雅之地。在现今的繁华盛世下,日益变得繁华。
本来事情发展到这里,也就完满地结束了。
但我们不妨也说一说七秀坊的未来。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时局开始动荡不安。到了第三代坊主手里,七秀坊已经不同于昔日的繁华了。
她叫千颜。是一个被后人争议的坊主。人们都说她不是名正言顺的坊主,而是谋蹿的他人坊主之位。她心肠狠毒,手段残忍,不仅戕害同门姐妹,还将公孙二娘驱逐出了七秀坊,但是,也正是她将《云裳心经》还原,搁置在了七秀坊。
最后,七秀坊传到了第四代坊主手上不过短短三个月,
便随着这个往昔的繁华盛世一起,
销声匿迹在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