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定安 ...
-
下山后我直奔梁国都城定安,因为49种药材中有三分之一还是比较常见的,在都城大概都能买到,稍微偏门一些的,也能向都城名医打听。一下山我便买了一匹马,快马加鞭终于赶在日落时到了定安。鸽子小白一路跟在我头顶上飞很是听话。到了定安我又把马卖给了当地驿站,一来一去也没花多少盘缠。
定安不愧是都城,日落了市面上却不显得冷清,客栈里更不显得冷清。定安人不愧是都城人,政治觉悟显然特别高,大堂的客人都大声讨论着梁国国情。然而人们的政治觉悟太高,会导致皇帝他老人家的幸福感很低。特别当人们说来说去不外乎两点:登基两年的皇上是个心狠手辣的人;还有永安侯的继任封原真是个败家的纨绔。人们关心皇上很正常,但总是关心一个侯爷,只能说这侯爷对人们来说很不正常。
永安侯是从梁国建国就有的一个爵位,至今已世袭4代200余年。因当时第一任永安侯封简拥护开国皇帝建国有功,皇帝特赐他爵位,并许他以兵权换丝绸交易。梁国地近西域,丝绸生意很是旺盛,再加上几代侯爷苦心经营,把丝绸生意做成了盐铁、纺织、大米等在内的全国性生意。到这一代,封家不仅掌控了梁国的经济命脉,在周围几个国家也有不小的生意规模,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都太小儿科。让人遗憾的是,几代精明能干的封家家主,到这一代偏是单传,而这一代家主封原便是人们口中的纨绔。让人很是害怕他会把梁国的经济弄得一团糟。
“这个封原不学无术,整天不是在章台街里买醉,就是去赌场败家,这样一个人,怎么当得上永安侯的爵位!”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执着手中的折扇很是不平。
“我说余秀才,这人家当得上当不上,咱哪管得了那么多是不是?老侯爷就单出这一个,爵位不传他传谁?”旁边一男子喝着茶劝道。
姓余的书生似乎很是忧国忧民,“封家手握着咱们梁国的盐铁和纺织生意,怕是这败家子有一日要把这些败尽,却牵连了梁国的百姓。”
“这倒是,老侯爷精明能干又乐善好施,几年前咱们梁国旱灾,颗粒无收,官府不闻不问,还是老侯爷从魏国调来了许多大米,在道上施粥三天才挺了过来。换作这小侯爷,怕是还在脂粉堆里两耳不闻吧。”方才喝茶的男子放下茶杯,绘声绘色地描述,一身装扮,倒像个做小本生意的。
我早在大堂一张桌子坐定,小二倒好了茶,又将点好的两个菜端上。大堂又有人附和余秀才等人的谈话,“就是就是!老天爷真是太狠了,给了侯爷家这么个不成器的独子!”
“我看哪,封家指不定是气数已尽!”一个人扯大了嗓门叫道。
“要让我是老侯爷,打死也不让他继位!”另一个人用更大的嗓门嚷着。
“打死你还是打死他啊?”又一个人用最大的嗓门嚷着。
我正抿了一口茶,忍不住笑了摇摇头,这帮人怎么这么武断。
这一摇头竟摇来了一声质问。“那位小弟,你又冷笑又摇头的,是个甚意思?!难不成你有何高见?”第一个大嗓门用更大的嗓门向我喊道,瞬间整个大堂的眼光都刷刷投向了我。刚到定安就众人瞩目这真是让人没有话说。他妹的是谁说在都城热闹的大堂吃茶很好玩?好吧现在是真的很好玩。好在我今天是女扮男装,没人认识说话也多了几分底气。
我放下茶杯站起身来微微作揖,“在下只是觉得,封家老侯爷近几年身体羸弱,然而封家的生意却一天比一天做得大。小的做的正是各种物什的采购,市面上封家的货可是有增无减。指不定这里面正是小侯爷在操持。这是其一。其二,一山不容二虎,封家做得太大,怕是不好,不如装傻充愣避避风头。”
“你这哪来的白面小弟?说的话怎么娘娘腔腔?避什么风头?”看来他们并没有听懂我的意思。我也不要求他们听懂,第二点本来就不好挑明。因封家需避的风头便是皇上。自古狡兔死走狗烹,封家能风光到现在,一方是几代家主操持得力,一方是这两代君王无能只好忍让。然而势力太大,再忍让的皇上也有被逼急的时候,等皇上被逼急了,那杀机也就来了。当今皇上刚登基两年,血气方刚又生性多疑,已杀了几位较有权势的大臣,据闻近身伺候的人稍有不慎也会被栽上“不敬”、“谋反”的罪名。若是封原在这个时候韬光养晦,指不定能暂时躲过一劫。
我又作了个揖,“在下粗鄙之见,若有冒犯还望诸位见谅。身体不适,先行告退,诸位请慢用。”说完我小声叮嘱小二替我把饭菜端到楼上房间,就拿起包袱上楼去了。
这家客栈外表看起来并不大,二楼却七拐八拐,让人很是惊讶它竟有这么大,让人更惊讶的是,我一推开房门,里面竟坐着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