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 ...
-
今上幼子,广陵王赵俨祗是个喂不熟的狼崽子。这是广明宫里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赵俨祗的童年挺悲惨。四岁的时候赵俨祗长兄随军出征,殒命沙场,生母昭和皇后没熬过丧子之痛,过了几个月,便也追着长子去了。据说他父亲挺疼他,但是无奈国事繁忙,实在腾不出手来照顾他,便养在陈昭仪处;陈昭仪无子,对他疼爱有加,结果几个月后不幸中毒身亡——据说,她死前喝的那最后一碗蜜浆本来是给赵俨祗准备的。
至于为什么有人急着要个五岁幼童的性命,恐怕多半还得怪皇帝陛下。
众所周知,皇帝陛下赵景对幼子偏心都快偏到胳肢窝了。昭和皇后怀赵俨祗的时候受了点惊吓,因此赵俨祗刚生下来的时候稍微有那么点先天不足,年幼时经常生病,赵景于是遍请天下名医给爱子调养。甚至连带着自己也读了不少医书,几乎快读成了半个大夫,上心得不得了。在赵俨祗两岁的时候,赵景突然想到了“冲喜”这个办法,冲喜的方式是给这两岁的小奶娃封了王——这可着实算是前后五百年最年轻的诸侯王了——而且封地是繁华的军事要地广陵。如果说这些都不算什么,那么赵景为幼子起名花的心思,真的不怪有人心急。
“赵俨祗”这名字那么明显地取自“汤禹俨而祗敬兮”代表了今上怎样的期盼自不必说,单单赵俨祗出生后赵景给他起的小名“阿元”就够人神共愤了,大概只有某个在宠妃生了儿子之后欢呼“此乃朕第一子”的二货皇帝可以与之媲美。
所以说,有个不靠谱的父亲实在是造成赵俨祗童年悲剧的罪魁祸首。
赵俨祗接连“克死”长兄、生母、养母后,赵景不知是听信了幼子“刑克父母”的谣言,还是终于觉察出了什么,总之,他渐渐对赵俨祗不闻不问起来。
母亲早逝而父亲又不上心,居高位者大概做不来对一个幼童落井下石这种事,但并不妨碍总有那么几个欺主年幼的恶仆。而赵俨祗在与恶仆的斗争过程中迅速蜕变,长成了一个顽劣的、养不熟的狼崽子。
转眼间赵俨祗到了启蒙的年纪,由于实在太能折腾,终于在某段时间后,再次获得了皇帝陛下的关注。
广陵王伴读,淮阳侯世子刘晋“不慎”失足掉进了荷花池,获救后卧病月余,再也不肯当这劳什子的伴读;
广陵王伴读,伏波将军长孙郑康“殴打”广陵王傅母,郑老将军亲自入宫请罪,领走孙子。
“斯文扫地,真是斯文扫地啊!”赵景疲惫地揉着太阳穴,听赵俨祗的第二位王傅宋济章声泪俱下地哭诉,“广陵王无状,臣罪当诛!臣愧对……”
赵景连忙遏制住宋老先生看起来就像是长篇大论的哭诉,并好言安抚了近一个时辰,才把刚刚成为前任广陵王傅的宋济章送出门。
据说广陵王顽劣不成器令今上心痛不已,深觉愧对早逝的发妻。赵俨祗七岁生辰的那一天,被赵景罚在昭和皇后陵前跪了两个时辰,一直跪倒膝盖没了知觉。
赵俨祗自出生至今,不是被宠的不像样子,就是被父亲丢在脑后一年也没能见上几回,因此在他这短短七年的人生中,根本连跪都很少。像现在这样一跪两个时辰,恐怕连上辈子都没有过。由于没什么经验,自然也没窍门。赵俨祗跪得膝盖都麻了,睫毛上的水珠冷得像要冻成冰,他还是倔强地咬着唇不认错,不说话。
而皇帝陛下遣退了一干内侍近臣,就在这冰天雪地里陪着幼子在发妻墓前站了两个时辰。
他估计赵俨祗实在冻得受不住了,只好长叹一声把儿子抱起来。养不教,父之过,赵景把心爱的幼子抱在怀里,心中默叹,阿惠,我该拿咱们的孩子怎么办呢。
“阿元就拜托先生了。”
赵景深施一礼,对方忙避开相扶。与皇帝陛下交谈之人并没有立时答允,相反却皱起眉头,沉声问道:“陛下可想好了?”
此人正是先帝最重要的谋臣,今上恩师,顾家家主顾慎行。顾家是当时最有实力的四大世家顾谢王周之一,延绵数百年,历经朝代更替而不倒。顾慎行是当代大儒,人品才学自不在话下,虽已不问世事多年,依旧不容人不侧目而视。
至此,皇帝陛下一颗护犊的心昭然若揭,他在赵俨祗身上耗费的心血,简直甩了其他儿子八条街。虽说没有外家可恃而又受宠的皇子生存并不那么容易,但是有一个肯张牙舞爪保护自己的父亲,这一切想必便没那么艰难了。何况顾慎行一日为王傅,便算是半个顾家绑在了赵俨祗身上,再多么位高权重的人想要动歪脑筋,也须多忌讳常山顾氏三分。
可是,利剑可伤人,亦会伤己。皇帝这样一来,恐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动心思呢。
“朕想好了。谁不想让阿元好好活下去,尽可试试看。”
广陵王赵俨祗卧病三日后,收到了他迟到的生日礼物,除了新王傅顾慎行外,还有伴读谢清。
谢清是谢家长子,理应身份贵重,可这长子却是由谢相的一个御婢所出;而且出于某种原因,谢清这位早逝的生母特别不入谢夫人的眼。谢家子嗣众多,自然不会以一个与主母有隙的御婢之子为重,谢相自己也不会为了这些事情与发妻为难。因此平日谢清在家里的存在感并不比谢丞相庭院里那池子心爱的鱼更强。想来谢相奉命给赵俨祗送来长子做伴读,其意敷衍居多。
那一日对广陵王赵俨祗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那天他见到了他影响了他毕生的老师,得到了他此生最重要的谋臣。
那年赵俨祗七岁,谢清十一岁。
虽然那时已隐隐初现风雨,但毕竟,少年不识愁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