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第五十五章 ...
-
次日的世界各大媒体的版面颇为热闹。
熊国报纸一片欣声,为祖国获得首金欢呼。
枫叶国获得银牌的消息还是占了己方的头条,并对自己家的双人和冰舞的出色表现大书特书。
米国好歹也登上了团体赛的领奖台,但大篇的版面却在分析宿敌熊国在本次比赛中的各种表现。
“熊国队在花滑四项中都拥有出色的选手,在平均实力上确实可以配得上这枚金色的奖牌,但不知他们的领队为何如此的不自信,总要在这奖牌的成色上蒙上一层阴影。”一名花滑解说在自己家的推特上不无讽刺地说道。
“裁判们一致认为,这枚团体赛金牌就是为熊国而生的。”某家早报的头条明晃晃地写着。
米国的主媒当然不会这么露骨。他们只是大大赞赏了在本次比赛中表现亮眼的各位非熊国选手。其中就包括了以1.7分惜败奥列格的叶渺。
“真正的无冕之王”——这是最著名的世界视频网站花滑频道给叶渺短节目视频冠上的标题。一夜的时间已经积攒了将近两百万的点击率。
报纸的配图将奥列格跳跃双足落冰的照片和摄影师抓拍到的叶渺CLEAN节目后和伍德的拥抱放在一起。
华国国内还没被开幕式炒热的冬奥关注度由于叶渺的这一天外之笔一下子飙升几十个百分点。
叶渺最后的联合旋转以及出色的4T跳跃被做成动图,在围脖上疯狂传播着。
有人细心地翻译了世界各地报纸关于叶渺此次表现的评论。
“一个如此纤瘦的男孩正在以一种绝美的姿态和无畏的激情,为了国家奋斗着。”霓虹的报纸如是评价着。虽然形容词用得实在过于幼稚和自我,却得到了将近一万个赞。
虽然此次屈居第二,但叶渺出色的表现依然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赏。尤其是“无冕之王”这样的字眼,总会激起人们许多相关的想象。
奥列格成名已久,即便在华国国内也有不少死忠粉丝。许多媒体上或明或暗的言论引起了他们的许多不满。不知不觉地,一天之内“奥列格和叶渺孰优孰劣”便成为了网络上两股势力争吵的合理由头。
围脖的十大话题里有五个都跟花滑、奥列格与叶渺有关。
争吵不断升级。有人拿米国的媒体评论来暗讽熊国为了此次金牌做过的手脚,也有人表示奥列格实至名归,叶渺还年轻,势必要继续努力。
许多人认为奥列格的节目内涵深沉、煽动力强,表现力高人一等;也有许多人认为叶渺的表演难度更高、姿态美,别有一种活力在,显然更合自己的胃口。
为了证明自己这一方有理,叶渺和奥列格的节目被各种深剖细解,从小分表到实时慢动作,一点细节都没有被放过。
媒体趁机做了好几个关于花滑的科普专题,用来做范例的也都是这两个人的节目。
也有人对这一场大战嗤之以鼻,认为全无必要。
“奥列格与叶渺的节目都十分出色,也都有些许瑕疵,这毕竟是他们此次奥运的初战,全然可以理解。此番结果已出,实无必要再纠缠,毕竟,单人比赛才是真正好戏的开始。”有媒体致电赵百诗,得到了这样的一番回复。
当有人一定要赵百诗预测几天后的单人比赛的赛果时,赵百诗神秘一笑,“比赛的魅力就在于‘一切都可能’,当然,做为华国人,我衷心地希望我国的选手都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资深的专家总是这样晦莫如深。
但是大赛之前必开赌盘,这是世人们一贯的做法。
叶渺这一个赛季出色的表现以及此番男单项目上没有夺金热门的米国媒体的投诚,让许多人对于叶渺的赛果产生了极大的期待。
但更多人对奥列格充满了信心。
“他曾经在旧规则下取得过奥运的金牌,又在新规则下获得奥运银牌,天赋之高、能力之强自不待言,而况又是主场作战,相对而言,叶米奥固然也是一个天资极高的小伙子,但到底过于年轻,而且不要忘了,他的金牌都是在我们花滑皇帝受伤或是缺席的状态下获得的。”熊国记者如是分析道。
一场比赛,一旦有了话题便会对提高收视率有极大的帮助。
媒体们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个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花滑运动员中明星很多,因此花滑的后台总是有许多人扛着长枪大炮四处乱跑。
为了赛后的一系列跟踪报道,事先记录运动员们的训练状态乃至各种生活细节也成为一种常态。
叶渺早已习惯于被各种话筒和摄影机包围。要是看到人群时有相熟的,叶渺也会笑着和他们打声招呼,甚至寒暄几句。
而团体赛后,叶渺发现包围着自己的面孔里多了许多白种人,里面大多还戴着熊国记者的工作牌。
奥列格那边也时常会有一些华国记者前往取材。
他们似乎想营造某种氛围。
幸运的是,叶奥二人由于都是本国最顶尖最有希望夺金的选手,因此受到了极为严密的保护,因此记者并没有能够问到一些他们想要询问的问题。
所以他们格外珍惜两个人见面的场合,也许能抓拍到什么。
奈何参加奥运的人实在太多,两个人实在没有什么共处的时机。
但这并不影响当播放其中某一个人的镜头时,解说员在言谈中牵扯到另一个人。
比如在开幕式运动员进场时,镜头摇向叶渺时,各国的解说员都在用十分激动的口吻期待着男单比赛中两人的角力。
华国近水楼台,从未进场时,就给了叶渺好多特写。
远距离的高密度关注让叶渺身边的刘畅言都有些莫名地焦躁起来。
无名火让他瞪了四处闹腾的苏金雨一眼,抱怨道:“你安静点不行吗?”
苏金雨止住他抱着刘畅言胳膊不停说话的行为,委屈地说道:“刘师兄,安静下来的话,我会紧张的。”
刘畅言翻翻白眼,“不就是运动员进场?你没做过吗?”
“可是,这回可不一样。”苏金雨辩道,“你看,前头的云师兄,都动弹不得了……”
只见队列前头担当旗手的云康脸色端凝、脊背僵直,一改以往的温和路数,一身肃杀,好似将要身赴战场、与什么人拼命。
李澈摇摇头,笑道:“虽说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参加奥运了,但这是你哥他第一次做旗手,紧张……也是必然的。”
志愿者走近,通知华国队全员整备,下一个就要轮到他们进场。
苏金雨急急忙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装,看看身旁的叶渺,疑惑道:“叶师兄,你都不紧张吗?”
叶渺面无表情地看了看他,扯了扯嘴角,“当然……紧张了。”
外边传来一波又一波的声浪,一下下地推动着他的心潮。
苏金雨有些讶异。叶渺也算是经过不少大赛,大规模的商演也接了不少,原来他对这种场面也会犯怯。顿时,他自己倒是安然了。
叶渺也不知如何解释他的心情。
分明身边都是熟悉的人,分明这也不过是一场仪式,但依令迈动的步伐总是有一种步步踩不结实的错觉,就像自己行走在一个泡沫一般的幻梦之中。
他没有穿着冰鞋,身上是代表队的制服——红黄相间、耀眼得像一团火,在踏出入口的那一瞬间,他还是忍不住用手遮了遮眼睛。
多么耀眼的聚光灯。
数万人在他们进场时给予掌声和欢呼。
无数的镜头对准这一列火红的队伍。
“我们华国队已经进场。”解说员激动地说道。
由于此次冬奥会的时差不过与华国差了三个小时,人们不需要熬夜守着电视,因此收视率倒是比四年前在枫叶国举办的那届要高得多。
华国用的是熊国给的转播信号,因此通过特写的分配,能够猜测国际上对于华国哪些队员更加欣赏乃至忌惮。
叶渺享受了许多次镜头的特殊照料。
“他此时看起来十分安静,文弱得就像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子,但一旦放他进入冰场,他就会是最能威胁我们金牌的小狼崽。”熊国解说员介绍道。
各国解说员依循惯例,一一地分析着该国的夺金点与热门人物。
华国速滑队,战勋累累的冬季梦之队;李澈云康组合,上届银牌得主,本届夺金热门;还有叶渺,理应登上领奖台的明日之星。
镜头下的叶渺,在明亮的灯光下挥舞着手上的小国旗,笑得十分端庄。
苏金雨拿着从陈总教练那儿拿来的摄像机,到处拍着。
当队列行进到某一部分时,苏金雨忽然激动地叫道,“你们快看!”
观众席上应声而起的,是一面足以覆盖十数列座位的巨大华国国旗国样。
四周一片哗然。
零零星星地,在各处座位上都亮起了许多红色的旗帜,飘浮在各种闪光的黑色席位上,就像一盏盏在烈风中顽强招展的红灯。
喋喋不休的解说员此刻只有惊叹,原本犀利地寻找目标特写的镜头瞬间拉远——只照见一大片鲜艳火焰热烈地烧灼着零下十几度的冬季奥运会场馆。
“星星之火,瞬间燎原。”华国解说员的声音都带着不意的颤抖。
原本安静地行走的华国队,在那一刻活了起来。运动员们拼命摇动手上的旗帜,跳跃着,叫喊着,向四面八方彰显着自己的存在。
有些宽大的运动服随着动作摇摆着。
不知有谁喊了一声“华国队加油”,许多人愣了一下,便一齐举起手,异口同声地回道:“加油!”
这回华国代表团共有一百多人,在这一刻,无论是身宽体壮的冰球选手,还是纤瘦貌美的花滑代表,似乎都已然身临自己的赛场,只觉胸口的那一枚国旗绣样十分热烫,带着不一般的豪情,一步步地迈出自己的步伐。
纵然高声喊叫会让自己在特写中显得狰狞,但大家并不在乎。
多少人为之泪流满面。
“今夜,我们都是华国人。”解说员说道,“也许我们还不能断言我们将会迎来怎样的赛果,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想象得到,这些运动健儿们将会献给我们怎样一个精彩而又动人的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