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清风吹散往事如烟灭 ...
-
《清风吹散往事如烟灭》,作者:楚湘云
快看完这个故事的某天,我向朋友荐文。考虑到匪大的《寂寞空庭春欲晚》篇幅比较合适,古色古香的风格和笔法也颇为清新,就荐了那一篇,连带着说了一大萝的溢美之辞,想来我确是爱那篇文的。朋友看着我“衣不解带”地看着眼前的这一篇,已有点茶饭不思的样子了,看得出来是爱不释手的,却又不向她推荐,心里难免纳闷。也是随口一问,“这一篇到底有什么好的呀?名字倒是够长的,清风吹散往事如烟灭。”我一时语塞。
我很喜欢楚言与阿四(禩)的感情,是本着言情剧的眼光来看的。但却也瞧不出她俩的这一出,与别的穿越女有什么不同。
我也挺喜欢楚言这丫头的,可这个穿越的丫头与那些个原创文里的人物相比,实在也挑不点更为出色的地方了。唯一的特色可能还是她少了点轻愁吧,进退得体、举止合宜的反叛,倒让我对她多了点偏爱。看到了很后面的地方,才慢慢注意到写家的笔名竟然叫“楚湘云”。
她一定是爱湘云的,单凭这一条,我就非得喜爱她不可。湘云,并不是我一见钟情的那一个,而是我在那个大院子里左挑右选,排除来,剔除去,才也选上的一个。性子向来是模糊的、犹豫的,大部分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爱的和特别厌的,所以就客观的凭标准去挑了。湘云是没有什么明显缺点的,也并不讨人厌。我最爱这种中不溜儿了,偶尔的耀目闪得你睁不开眼,多好啊。单单就那一句“爱哥哥”没惹得我不屑,反到是更显得她纯真可爱。更何况不就是大舌头嘛,比起我的口齿不清、口吃饶舌什么的,可就好得多了。凭这一点,我对她也是有点惺惺相惜的吧。说偏了,回头再说写家。“楚”必然是深有含意的吧,楚湘云、楚言、楚俨、阿楚……这个意义是来自于亲情?来自于爱情?还是来自需被记念的偶然呢?真叫人好奇啊。
你别说,楚言还是有点像湘云的,在中不溜儿这一点上。长得不算最漂亮,穿越到那个时候,容貌上多半都是比不过卫氏和安亲王的那个外孙女的;才情也不是最出挑,琴棋书画里,至多也只能涂邪两笔漫画Q像,现代白领穿越过去,本想着就算没有饱读诗书,就是通古博今这一点儿上,也能算上个小才女了吧,没想到还有怀湘她们,真是令人懊丧,也就是在自然科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当然优势(题外话:怀湘就单凭这个“湘”字,应该就得到了写家不少偏爱吧,湘云却也当得起才女,又颇有些十三侠王的风范,哈哈);感情也没有最细腻,楚言的感情是比较明晰坚定的,不管在那一番经历中,她是用心感受的,还是用脑子选择的,反正她没有背叛和阿四的感情。但是,没有背叛不代表没有辜负,或者她的那一种应该不能被算做是辜负,只是说她把现代的洒脱带到了这段感情里,让人不禁遗憾她的放弃坚持。另一方面,面对皇家强权,她把中庸做得很好,敌强我弱、敌弱我强,并不一意相顶,这种生活智慧不错呢。
好吧,即使是这样,楚言也只能算是个不错的女主罢了。好文总要有些特别的东西,或是特别的布置、或是特别的细节什么的,在这里有特别的思想,我很喜欢。
阿四,一直以来在穿越文里都是个野心家。正面地写,会解释他是本着对皇家、对天下的责任,是对额娘、对妻子优渥生活的责任,是对自己书写人生、彰显能力的责任,每一次地放弃都显得那么无奈,每一次地坚持都显得那么身不由已;反面地写,就简单粗暴了,野心家嘛,还需要什么理由,一把椅子、一身明黄、整个天下,自然就足够暴露一个人的贪婪和狡诈了。可是,在这里不是。
我还是很钦佩写家的想法的。康熙作为千古一帝,自然会明白他有那么多优秀的儿子,固然可以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继承人(胤礽),也可以优胜劣汰选择一个最终的继承人(胤禛)。那么剩下的呢?是不是就为了保护那一个,就全部湮没?那一个,必然是要最强壮的,如果连亲兄弟都无法驾驭,又凭什么信任他去驾驭天下呢?剩下的,固然会对那把椅子构成一些威胁,但若是全部掩埋,不但是对自己几十年来苦心教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教育的全然否定,更是对那么丰富的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是暴殄天物!他们都是他的儿子,都是那么优秀的人才,他们要做明君,当然也能做良臣。后来的好像只有阿祥伯伯做到了。
遗憾吗?
不!
因为不只阿祥伯伯做到了。还有阿四。
大清朝封的这些个亲王们,应该还都不是乱扣帽子的。多尔衮的睿,代善的礼,济尔哈朗的郑(正),豪格的肃,阿祥伯伯的怡,还有老十七的果,都不止是有些像而已。那么阿四的廉呢?我更相信它是真实的,阿四在后来确是做了一名良臣的。偷偷地想,也许“阿其那”,“菩蛮保”什么的,直至最后的辞世都是在尽良臣的本份而已,他们兄弟共同要的,只是一个安定的大清天下。阿四要想做一名良臣,绝不是在九龙夺嫡的结果出来后,无奈的退让之举,那样的良臣做得恐怕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再说那么智慧的一个人,怎么会缺乏审时度势的眼光和荣辱不惊的胸怀呢?他有足够的智慧为自己,也为天下找到一个他适合的位置。
所以,我渐渐相信写家字里行间里的那个阿四。他有着淡泊的心性,这遗传自他的母亲,偶尔的锋芒之举,不是为了在高高的宫墙中生存下去,就是血气方刚地想要显露出他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他有着胸怀天下的欲望,这是遗传自他的父亲,欲望和责任是康熙留给他的潘多拉的魔盒;他有着审时度势的智慧,这是他的父亲和母亲的共性,他能认清自己不会成为最后的选择的必然命运,所以就那一份责任,他会选择做一个良臣;他也必是深爱一个女人的,这是命运的安排,再淡泊的母亲,只因感性就不可能生下适合成为皇帝的儿子,要做一个皇帝,情感是他比起胤禛来永远的软肋。可是,他懂爱,他也会爱,就是心里这一掬情感的水,使得他比任何一个兄弟都更渴望来自父亲的爱。于是,他的锋芒毕露也变得理直气壮了,他不过是一个竭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父亲偶尔关怀的孩子。
在情感上,他谈不上是有大智慧的,也许只有他那个老和尚的爷爷在最后的日子里才能谈得上是个在情感上有大智慧的人。而他的父亲,根本上就是一个感情的残废。先天也好,后天也罢,千古一帝注定是有感情上的残疾,也无可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