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交锋 ...
-
接下来的日子,赵丁山每天天不亮就山上打猎。蕙心醒后已经不见了人影,只是锅中温着的粥提示她这屋中还有个男人存在。
白日里,蕙心就靠给自己做衣服,收拾整理下家里,伺弄下小鸡小鸭们打发时间。实在闲着无聊,就去找祖母聊天,或是下地学者干些简单的活计。
如此过了六日,正当蕙心刚刚给自己做好第二套麻布衣裳时,赵方氏又上门了。
不过,这次赵方氏可不像以往一样面面堆笑,而是气势汹汹的带了二弟赵丁海和二弟妹小赵方氏来的。
赵方氏一进了院门便双手插腰,小赵方氏瞧着约莫和蕙心同龄,双手扶着已经显怀的肚子,很自觉地找了根木凳子坐下,明显一副看好戏的神情。而赵丁海的手中则拿了个印米的升斗,肩上搭着一条麻布袋子,眼睛不住的打量着大哥的新房子,面色露出艳羡的神情来。
还不等蕙心开口问话,赵方氏便率先发难,气势十足的问道:“大媳妇,丁山呢,快叫他出来。”
那语气那神情,活像蕙心和赵丁山欠了她十两银子不换一般。
蕙心早就料到赵方氏会再来找事,今天看着阵势,又是拿布袋子又是升斗的,还把小赵方氏这个孕妇也请了来,这准备工作做的很充分嘛。
蕙心看着这一行三人,再瞄了眼院门外探头探脑,意欲看热闹的邻居,皮笑肉不笑道:“娘,不巧得很,丁山上山去了。”
“哼,又上山去了,敢情山上有什么狐狸精把他迷住了不成。一天到晚往山上跑,你这媳妇是怎么当的,连个男人都拴不住。”
赵方氏见赵丁山又跑到山上去了,哪里不明白大儿子到山上的真正目的。她还特意挑了个赵丁山不在家的日子,想着蕙心毕竟是新妇,以前又是闺阁长大的小姐,必定是个脸皮薄胆小的,自己这边人多势众的过来吓一吓,她就不信大媳妇会不乖乖的借米。
开始赵方氏还真信粮仓被锁了,钥匙在赵丁山那的鬼话。这几天回头一想,明明就是大媳妇耍心眼,不想借米了。
赵方氏一番疾言厉色的训斥,果然把蕙心吓到了。她眼眶红红,有些委屈辩解道:“娘,什么狐狸精不狐狸精的。您也知道,丁山分得的地太少了,不如二叔多。一年辛苦种庄稼还不够咱们两人的嚼用,自然要趁着这个时节上山打猎来补贴家用。”
赵方氏没料到蕙心会出言反驳,还把矛头直指自己,提高嗓门喊道:“这么说来,还是娘的不是,是娘把丁山逼得往山上跑的了?”
小辈不言长辈之过,这是封建孝道的基本准则,赵方氏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说她不孝敬长辈。
蕙心冷哼数声,正欲答话,这时院门边突然响起一个声讥笑:“我说二弟妹,你这话就说得不对了。这本就是你的不是,要不是半年前分家时,你才分给人家丁山半亩地,他又犯得着天天往山上跑吗?我看啊,当时丁山没有表现出不满大闹一场,已经算是孝顺的了。二弟妹,你今天趁着丁山不在,带这么多人来欺负大媳妇,算什么本事?”
说话的妇人正是赵丁山的大伯母赵袁氏,她和赵方氏生来就不对盘,皆是尖酸爱贪小便宜之人。早年赵家上一辈还没分家时,两妯娌为了争些蝇头小利,没少吵过架。如今虽然分家十几年了,但两妯娌还是一见面就没啥好脸色。
赵袁氏开口帮蕙心,倒不是喜欢她,而是她就看不得赵方氏的奸计得逞,巴不得死对头这回空手而归。她说完这番话,又回头向着门外几个看热闹的乡亲们问了句:“大家伙说说,是不是这个理?我那侄子每天起早贪黑,在山上冒险去打猎。可这娘倒好,自家吃得饱穿得暖,居然把主意打到大儿子身上来了。”
此话一出,看热闹的三位乡亲连声称是。他们本就知道赵家二房分家时偏得太厉害了些,这会见赵方氏一行的气势和手中的东西,立马就明白了赵方氏此行的目的,不由得议论起来。
虽然赵袁氏并非真心帮蕙心说话,但多少还是帮她解了下围,遂面带感激的看了赵袁氏一眼。
赵袁氏轻轻点了下头,走过来亲热的拉着她的手道:“侄媳妇你别怕,左右有伯母在后面给你撑着。”
赵方氏见了这一幕,面上的脸色便不好看起来。这个大嫂,以前没分家时,哪里有便宜就和她抢了就罢了。分家后还处处和她作对,让她吃了好几次哑巴亏。
哼,此仇不报,简直对不起她上溪村刁妇的名头。
赵方氏冷冷道:“大嫂,这可是我们二房自家的事。”
你丫的别管闲事。
赵袁氏听了这话,好似听了什么了不得的笑话,尖起嗓子哈哈的笑了一通。她平时说话声音本就清脆,这笑声从她的唇中逸出来,倒听不出来是在讥笑,反而很是悦耳:“二弟妹,你这话就更不对了。什么你们二房自家的事,且不说丁山是我嫡亲的侄子,现下咱们赵家虽是分家了,但血缘关系在那摆着,爹娘也还好好的,咱们归根结底还是一家人呢。”
门口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乡下的生活节奏本就十分缓慢,又缺少娱乐。各家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就能传遍全村。此时已经有好些住得离蕙心家近的邻居涌到院中来了。
对于这种长辈还健在,就出言有离间亲兄弟关系的行为,围观的邻居们都很是不齿,对着赵方氏指指点点起来。
可姜还是老的辣,对于赵方氏这种亲身经历了无数次口水战争的老将来说,自己得到实惠才是中重要的。什么道德绑架呀,舆论压力呀,那些对她来说都没用。
她不理会赵袁氏的讽刺和村民们的指点,冷哼了一声:“大嫂,你少来转移话题。且不说我做主分给丁山多少地,就算是我一亩都不给,他也得养我,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说完,又扭头看向蕙心,凶恶道:“按照村里的规矩,儿子和媳妇每年需得至少交三十升米,五十斤红薯给爹娘。我可是你嫡亲的婆婆,你们小两口的生活状况我不管,有多少地我也不管,每年能产多少粮食那是你们自己的问题。大媳妇,还愣着干什么呀,赶紧去开粮仓呀。”
她才不管什么名声好不好,也不管村里人怎么议论她,拿到手里的才是最实际的。
蕙心倒是没想到赵方氏战斗力如此之强悍,不过粮仓的钥匙还真被赵丁山拿走了,她也没什么好怕的。
“娘,不好意思啊,钥匙真的在丁山那。”
“你这丫头,都这个时候了还来敷衍我,非得要逼娘把这不孝的帽子扣到你们小两口头上吗?”
赵方氏怒目圆瞪,本以为连番的恐吓,蕙心已经早就无还手之力才对。
不孝在古代可是个大帽子,情节轻的罚银子或者粮食,严重的可判杖责或是几年牢狱。可蕙心刚刚说的可是钥匙不在她手上,而不是不给粮食,所以赵方氏这顶不孝的帽子还是扣不下来的。而赵方氏又没那个魄力把蕙心家中的粮仓砸烂,直接抢粮食。她今天不过是趁着大儿子不在,想着大媳妇好欺负些,逼得她在众人面前答应给粮食罢了。
眼看战况就要陷入僵局,突然闻得一声怒骂:“简直是不像话,二媳妇,有你这么上门来要粮食的吗?这和抢有什么区别!”
蕙心扭头一看,说话不是别人,正是脾气有些古怪的祖父。
赵方氏听得公公一声怒吼,不由吓得缩了缩脖子。她在这个家中,谁都不怕,就怕这个脾气怪异的公公。当初分家时,也是趁着公公不在时分的。这次来大儿子家找茬,也是提前打听好了,趁公婆下地去了才来的。
祖父身后跟着祖母,她见着蕙心在二儿媳妇面前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连忙把她搂在怀里,连声安慰。
“当初你们分家时是怎么说的?丁山分得土地虽少,但他可以不用负责你们两口子日后的养老。这会不过才半年而已,赵方氏,你难道都忘光了吗?!”
祖父大踏步走过来,瞪了坐着的小赵方氏喝道:“怀着身孕不在家好好歇着,还出来乱跑什么。”转头又吼了在那立着的赵丁海一句,“还有你,你老娘犯糊涂了,你也跟着瞎起哄。”
这对被训斥的年轻小夫妻不由得抖了抖,赵丁海立马扶着媳妇起身回家。全家人中最可怕的就是这个祖父了,赵丁海一刻也不想和他多呆。
“赵方氏,你要三孙子给养老粮也可以,但你们二房的田地必须由我做主重新分配过,你还要这粮食吗?”
刚刚还气势汹汹的赵方氏,此刻像只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低声道:“回公公,儿媳不要了。”
“不要了还不快滚,杵在这干什么!”
“是。”赵方氏说完,一溜烟的跑了。
祖父三言两语便解决干净了麻烦,在院中看热闹的人也散了。他瞥了眼立在一边的赵袁氏,轻哼了一声,赵袁氏也一溜烟的不见了踪影。
哎哎,果然还是姜是老的辣。如果祖父肯把心思花在整顿整个赵家上,恐怕如今的赵家也不会是这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