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不清不楚的完结 ...

  •   嘛,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学校时的一个问题,有了一个略进一步的认识。
      那时候,我认定一件事,乱世是盛世的人们自己作的。
      现在呢,看乱世和盛世,是人类社会在不同阶段的天然形态,根本没什么可怕。根据阴阳相生的理论,盛生于乱,乱生于盛。不过是个太极。
      那时候,我知道乱世减了人口,打碎了大部分旧有上层阶级,然后有了很多无主的资源可以分配,这样,就有了盛世的起源。这个是特别好理解的。
      而,乱世怎样由盛世而来?人口过多,阶层固化,分配不均等等?不过这些问题,说起来好像很复杂。也许能治?可我觉得治不了。因为,没人能抑制人类需要更好的生活的心思。总会想过的更好,再好一点。而这个速度比别人更快,就更好了。
      我今天琢磨,如果用经济角度来解释王朝的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模型,大概是——经济萧条社会总生产很少,经济恢复中社会总生产逐步增加,经济繁荣社会总生产达到一个极值,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总生产从极值开始慢慢下降。这个社会总生产不是GDP,而是社会生产的物质总和。经济才是GDP之类的东西。
      我曾经看过一个生动的解释,就是倒买倒卖也在生产GDP。那么在朝代的末期,农村破产,小手工业者破产,而在笔记里重要地区仍然繁荣的原因就有了。钱在流动过程中自身也产生了价值。能够为人所用的GDP也就是社会总生产不变或者慢慢减少,而人越来越多。那么,社会就慢慢乱了。也是因为,无意义的GDP在不受限制的做大,比如,钱本身、只在转手却没有开发利用的资源、权力。确实,当权力在其功能之外产生交换就已经成为商品的一种,现在也有个名词叫做权力寻租。当它涉及到钱的流动的时候(从A手里到B手里),它实际已经为GDP做出了贡献。权力寻租这种事情,道德问题、违法问题都是小事,其本质是,当它寻租成功,就已经给GDP中虚幻的泡沫加了一口气。我单独提出权力寻租,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众投资方向就是权力方面(从吕不韦投资嬴政就开始了),或者说,重要方面,想想,朝代末期卖官是增加国库收入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一直觉得幻想清末君主立宪那些人是吃饱了撑的,连官都卖的政府有嘛前途?单独解释几句,是因为怕某些人多想又去整我妈。这个系列都是纯学术。想多的人自己想想自己的脑壳里都装的是什么。
      或者说,那么看社会总生产不看GDP不就成了?我不太了解GDP,但它存在就有其意义,它可能是一种生产关系或者生活方式,或者其他的一种指标。至少钱流动的越快,大家就会倾向于认为经济活动越多,即使不是有意义的,然后,就会有更高的生活需求和期待。我想对于生活中的普通人,GDP比社会总生产更能概括身边的经济现象。
      于是,中国古代的朝代末期政权里的腐败问题之类,本质和华尔街破产的金融公司没什么两样。仔细看,中国的各个朝代,行政主体都不太一样,制度也不很相同,最后却同样崩溃。到底只是,它生存的基础养不起它了。

      我想,这个造反系列,可能大概就写到这里吧。我暂时没多大兴趣了。很多事情,看的比之前略清晰点,反而兴味索然了。当年我第一次触摸到一些可能算是规律的东西的时候,总结的时候天天想,总结出来后,也扔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没有新的证据,新的逻辑,或者新的东西,可以让我突破到下一个层次。当然,也是因为,这些规律都是很消极的东西。大概,人们的美好希望就像荷花,可你从荷花的花瓣逐渐向下摸去,摸到茎、摸到叶,摸到水,一直摸到她的根,却发现,这么美丽的东西,是长在烂泥里的。一摸一手脏。
      治乱阴阳相生,已经是最近思考的终点了。说的再多,也只是解释这个的。在我看来,已经没必要了。而我现在也没技术深入解释。
      再说句,本科时就形成的乱世是盛世的人自己作出来的那个认知,基本上约束了我很多行为。甚至曾经为了自己不作,吃过一段时间素,那段时间连肉松面包都不买的。不过极短。也是因为这个问题,我一直有点看不惯过于奢侈浪费。不过现在,无所谓了吧。反正乱世总是要来的,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摊手,该干嘛干嘛~儿孙自有儿孙福~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不清不楚的完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