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引子 ...
-
在我的印象里,有两个男孩儿打碎过花瓶。
不同的是,列宁道了歉,而我......。
我想我是不会忘记那段岁月,那一年我13岁?14岁?或者15岁?
很多年后我收到了那份快递,当我看到快递上署名人的时候,一个饶有趣味的对话便浮现在了脑海。
对话的内容是关于民生,我一副很有见地与思想的样子,和署名人激烈争论二十一世纪头十年最热门的话题。
时至今日,我记不清当时对话的具体内容了,不过现在我终于明白自己当时到底多傻了。
那天我们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晨读,窗外的雾很大,恰巧的是,停电了。
要知道,在当时,这样的难得停电是极为意外与珍贵的,所以全体同学都兴高采烈的走出了教室。
和我聊天的是我们的政治老师,姓郑。和郑老师聊起天来不需要刻意显示出太多尊敬与委婉,我的意思是,尽管那时我有些调皮,但我还是保留着正常人对长辈的一些敬畏和谦卑,比如在和稍长的人谈话的时候,总会觉得对方站得高高的俯视着自己,那种凭空营造的盛气凌人总让我感到窒息,以至于我和他们谈话的时候喜欢加上一个“您”“请问”才得以消除中间的隔阂,十多年以后当我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去看当时的自己的时候,发现那根本就是多余的。
周围都是朗朗读书声,阳台上的洁白瓷砖染着浅浅的雾水,有好几块破损了,有些润。
那时的我爱惹事,多动,在老师眼里除了一大堆毛病外,那就是有趣,这是坏学生特有的一个优点。
所以当其它同学全都装模作样背诵起那些干瘪得让人犯困的重点以及当时上得了头条的大事件的时候,我却和同样无聊的郑老师攀谈了起来。
是我先引出的话题。
“郑老师,我觉得虽然现在经济飞速增长,但物价增长更飞速,所以我们家的生活水平还是没提高。”
“有,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的提升,比如教育投入减轻了你们家学费的负担,经济发展还增加了就业机会、、、”
“但是,你想想,以前我们家一个月收入是1200块,几年前土鸡蛋每个一块五,可以买大概800个土鸡蛋,现在收入是1500快左右,但是土鸡蛋价格却是两块钱一个,也就是说现在只能买750个,所以这样说来我们家生活水平不但没提高,反而下降了五十个土鸡蛋。”
李老师想要说服我,但我明显看到他脸上的窘迫,他有些吱吱呜呜道:“王子陈,你们家又不是开养鸡场的,怎么可能一口气买那么多鸡蛋,再说了......”
那天,郑老师没有对我的思想产生任何的转折,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把他带到了一个死胡同。
一个打趣的开头后,雾渐渐散开了,一声清脆的铃声从楼下三年级二班旁边的行政办公室传来,我拆开快递,一块蓝色的瓷片映入眼帘,我竭力擒住眼泪,哪知早已泪流满面。声音溢出画面,涌动出记忆,敞亮的操场上,几座锈迹斑斑的篮球架被风动得吱嘎吱嘎响,一座篮架后面是尚未铺满梧桐叶的林荫道,林荫道弯曲着向陡峭的台阶蔓延开去,那里藏着我的中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