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乡雪纷飞(5) ...
-
妈妈和我商量完毕。烘火的爸爸一言不发,直抖抖脚,仔细聆听,不发表言论。一改往常的风格,让我意外得吃惊不寻常。
答完话的我回到自己的房里,其他人好说,关键是怎么跟前屋的那个女孩说呢?在外念书,难得在寒暑假碰上个把次,打个招呼,简短的对话。我寻思如何邀请她?如何把意思正确精准传达?最头疼是跨出去把话说完。脑里浮现穿着随便、支支吾吾说话形象的我,被婉言谢绝的尴尬和不知应酬。我抓耳挠腮。
我是不是把我的这些烦恼和吴曼柔说说,请她帮我出谋划策,如何去和前屋的她说,注意哪些细节,说什么话妥切,让前屋的她不好意思拒绝。
“嘿!师傅!我遇到年初以来的第一个麻烦,我不知道怎么做,怕做得不好。”
数分钟后,回来短信。
“我是师傅嘛,遇到什么麻烦啦?”
“事情是这样的。爸妈准备在大年初三,就是请我的同学聚聚,聚就聚吧,另外请了我前屋的一个女孩,她在武汉大学念环境工程,大二。虽然我们是前后屋,但是一年难得见上几次,不太说话,总而言之,说熟不熟,说不熟也熟。我该怎样去邀请她?怕她拒绝。”
“呀?前后屋都不说话,不熟啊,让我料想不到。同在一处,熟人,出门见,进门见。首先具备了地缘情感基础;其次,你和她都读大学,有年轻人共同的话题;最后,正月里走街串户实属常情,不必纠结。因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初步判断:在她没有比这更重要的走亲访友出行安排以外,不会轻易拒绝。
“接下来谈如何邀请事宜。她是女孩子,你是男孩子,反正都是人。人与人之间平等,不要认为她触不可及,脸皮厚点。从态度角度认识到人的联系简单不复杂。行动上嘛,你去她家以后,见到她,可以说:‘正月初三到我家坐坐,到时会有你认识的同学来。大家坐在一起,聊一聊。’第二个版本:‘盛情邀请你于正月初三到我家玩一玩,老同学聚一聚。’
“呶,你大抵按照我发给你的信息,加点个人地方性的话语。主动点,放松点,热情点,自然点。相信你行的,提前祝你好运!^o^”
看吴曼柔发来的三条连续的短信,特别欣慰,终于找到了好的倾诉对象,她会毫无保留地来帮助我,像杂志中的知心姐姐角色。越发觉得她像是一位治疗心灵创伤的出色心理专家,主修心理学,而不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吴曼柔看似冷冰冰,其实心地善良。
“啊?你想得周到,心思缜密,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被你一一列举出来,使人无招架之地。可是……她是34所名牌大学学生,我呢,什么都不是,一个破三本。心里面呀,总感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没有面子和她说话。加上乡下绝大多数人对三本的鄙视,瞧不起读三本那群可怜的娃。”
“你怎么可以这么说这么想呢?社会的确存在你刚才所说的现象,而且很严重,不仅你们那边是,我们这里也是。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周围环境带来的误解与舆论压力,但是我们一定要冲出思想的误区,走出一片新天地。我们到底有没有用,不是他们说了算,而是我们自己本身。”
“你的话语总是充满韵味,和你聊天开心。”
“我去,又来夸我啦!不要夸,我会骄傲哦。”
“呵呵!师傅你忙吧!”
“哈哈!花些时间在徒弟身上应该的嘛。往后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记得找我替你开导哟!”
“嗯嗯,一定,一定,谢谢令人敬仰的师傅!”
短信联系结束。我又从头到尾把短信内容重新翻看一遍,温暖。
打开收件箱以后,“吴曼柔”三字拖得老长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