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邻家奶奶 ...

  •   邻家奶奶
      邻家奶奶小时候是地主家的千金,裹过脚,她是至今为止,我见过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裹脚的回族女人。
      我出生前邻家奶奶就住在隔壁,我家和她家的院子是一墙之隔。邻家奶奶的脚很小,总穿头尖的小黑布鞋,不一样的是她的鞋子是三角形的。因为脚小,想必走路困难,她总是拄着拐杖,从不离手。小的时候,同村的小朋友们,看见她就跟着她身后喊:“老太太!老太太!”她很生气,嘴里说着什么,然后缓慢的转过身,举起拐杖,做出打人的姿势,小朋友们,哈哈哈笑着跑开,看见她转过身继续赶路,又围过来,喊:“老太太!老太太!”反反复复,一直到她回家。看着她回家栓上大门,我们便失望的散去。这只是我们的小恶作剧之一罢了,在宁静的小村她给我们寂寞同年漫画点了一笔色彩,长大了回忆起她来,嘴角挂着微笑,心中总是有点内疚。
      因小时候不懂汉语,所以一直以为“老太太”是骂人或者什么不好听的话,因为邻家奶奶一听就很生气。小时候总是感觉邻家奶奶脾气很大,记得每次她家里人,做错事她就骂,有的时候骂很长时间。因为是一墙之隔,所以我们都听的清清楚楚,当然也不知道她到底在骂什么,目标,我们是知道的,因为她总是跟在目标后面不停的说,一直到目标出门。记得一次她儿媳惹他生气,她骂了很长时间,弄得我很烦,我就给母亲说,哎呀妈,她怎么还没有骂完呀。母亲说再等等,一会儿就骂完了。然后我又开始自己跟自己玩,也忘记了她什么时候停止骂了。长大一些了,邻家奶奶偶尔还跟我聊几句。有一次她告诉我她老家院子里种了很多牡丹和芍药,那时候我都不知道什么是牡丹花、芍药花。当时听听也就罢了,回去再一句不少的讲给母亲听。现在想起来才体会到她当时多么的怀念家乡,那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乡愁,只有离开家乡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般的情感。
      一起住的时间长了,自然也生出一些莫名的感情来,有地时候闲了我站在墙边探头看看,看见她跪在菜园子里拔草,心里有种不一样的感觉,总想着那地上湿漉漉的,她怎么就跪着拔草呢,然后告诉母亲,母亲就说她脚太小蹲着拔草困难,也只好跪着了,后来注意到她干什么事情都是跪着或者坐着。日子一天天过着,我也长大了,邻家奶奶也越来越老了,站在墙角看她的时间几乎没有了,偶尔想起她,总觉得几天没有见到她,心理想着是不是病了,就站在墙角站一会儿,看见她在院子里颤颤巍巍的走来走去,干些杂活心总是有一种小小踏实,便回屋了。
      领家奶奶院子里有颗大杏树,她家的杏子熟的最早,每年杏子熟了她总是住着拐杖颤颤巍巍的送一小盆来,进了院子把满满一小盆杏子递给母亲,然后说:“丫头吃”,母亲说过谢谢,把盆还给她。每年她都会送来,从来不会忘记。可能是怕我们听不懂,与我们交谈是她会尽量缩减词语从不多说一个字。有次出差回来,母亲说领家奶奶问起你,说好几天没有见到你,我说你出差了,她就回去了。吃过午饭我站在墙角朝她家院子望去,正好看见她也朝这边望,我朝她笑笑,她什么都没有说转身回屋了。她是那种含蓄,从不会把感情挂在脸上的女人。记得小的时候,每次吃过午饭后我就在门口玩,邻家奶奶总是拿着针线笸箩坐在门口的大树下做针线活,那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布鞋也可以自己在家里做,不像我们从街上买,因为维族女人是从来不会做鞋子的,她做针线活时我们就在她旁边玩,她偶尔她抬头看看我们,然后继续,手里的针没有了线,让我们帮她穿线。看见我们吵架了或者作出较危险的动作她便喊一声,不多说一句话,就喊“哎!”那时听起来那么的威严,大家便不吵架继续玩起来。长大了才体会那份关爱,因为是中午,大人们都在家里睡午觉,孩子们都在外面玩,坐在大树底下的她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用她自己的方式看护着我们。这份关注我仍然保留着,不管在何时何地我都会关注邻家的孩子,就算是在大街上碰上邻家的孩子我都会停下脚步问问,你跟大人在一起吗,需要我带你回家吗?邻家奶奶不仅教会我关爱,还教会了我含蓄,低调。
      再过几年后邻家奶奶去世了。自然而然的也没有人送杏子了,井边的那颗杏树依然如旧,每年夏天都会结许多杏子,黄澄澄在阳光下很是诱人,可是再也没有人跨过一墙之隔送过来了,站在墙边才体会到一墙之隔原来是那么的远,几年来让这遥远变近的是那双颤颤巍巍的小脚。原来邻家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长大了才能体会遥远而又难迈的是心与心的距离,高难度的跨越是心的鸿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邻家奶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