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年关大事记22 ...

  •   腊月二十八,陈喜梅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爬了起来,小声叮嘱赵远山今早引煤炉做早饭的事情由他来完成,然后提着小半袋的面粉、背着一蛇皮口袋的青菜、提着两篮子的木耳、金针【黄花菜】、马齿苋、香葱、梅干菜、糯米、粉丝、鸡蛋、荤油等等之类的食材,就直接赶往木船河对岸的父母家。
      刘兰英也起了个大早,将蒸笼从厨房顶的搁架上取下,然后同陈喜梅一道开始为今天蒸包子蒸糖饼的大事做准备工作。
      陈喜梅洗刷蒸笼,刘兰英动手和面。刘兰英用来发面的面团称作“老面”,是陈喜梅昨天中午骑着自行车到镇上的包子铺讨要过来的一小团包含着大量酵母菌的老面团,然后刘兰英用这一小团老面团花了一个下午带一个晚上的时间发了一大海碗的老面。
      用老面发酵,需要加碱粉中和酸度,添加碱粉的分量完全要看老面的酸度和分量,这是对经验的极大考验,就算刘兰英蒸了一辈子的包子和糖饼,偶尔也会老马失蹄,碱粉加得多了,会使的包子和糖饼显得颜色发暗。
      两家蒸的包子种类相同,所以馅料就一起做,不分彼此,大体上包括青菜、糯米饭、马齿苋、梅干菜和粉丝这五种,不过由于陈喜梅借用刘兰英的大灶,所以她会自觉的多带很多东西过去,并不想让刘兰英觉得自己沾了她很多光。
      青菜洗净切碎拌入少许食盐后需要装入纱布中,压上大石板,将青菜中的水分尽量压出,如果不将水分压得彻底,否则蒸出来的青菜包子会烂包子皮。青菜馅的包子会加入豆干、木耳、金针和鸡蛋作为辅材,使得青菜包子的口感格外出众,当然是刚刚出笼的时候最佳,所有重新钬【蒸】出来的包子都失去了刚出笼时的口感。
      糯米饭,需要将糯米蒸熟,然后倒入酱油、肉丁、香葱、荤油、食盐在大灶上翻炒,直到炒出香味为止。因此,糯米饭的馅料完成后会产生一样美味的副产品——荤油糯米锅巴,在赵家众姐弟看来荤油糯米锅巴绝对可以跟青菜饭锅巴一拼高下,或者两者并驾齐驱,完全可以共同冠为“锅巴之最”。
      马齿苋、梅干菜和粉丝这三样馅料最为吃油,好在陈喜梅带来近两斤的冻荤油,足够让这些馅料做出来后显得油而不腻。

      因为要蒸一天的包子和糖饼,根本没有时间做中饭和晚饭,所有人都靠包子和糖饼充饥。昨天赵雨壮跟高宝分手时,让高宝明天直接到自己外公外婆家来找自己,并让他跟自己父母打好招呼,不用回家吃中饭和晚饭。
      起先,高宝还很勉强的问赵雨壮:“你家有什么好吃的,非得让我一天都不用回家吃了?”
      赵雨壮也不生气,贼笑的回答:“有豆沙糖的糖饼,还有更好吃的芝麻糖的糖饼。”
      高宝听到前半句有豆沙糖三个字就已经把眼睛睁得滚圆,口水迅速在口腔中泛滥,他连忙咽下汹涌的口水拍着胸脯说道:“没问题,我一早肯定就到。”
      高宝确实说道做到,比赵雨壮还要早到刘兰英家。刘兰英和陈喜梅此时已经把两笼包子分别蒸上了锅,母女两人都认识这个半大孩子,刘兰英好声好气的问高宝:“好侠子,找赵雨壮玩呢?”
      因为两人对高宝来说都比较陌生,他知道自己开口应答,肯定要紧张的结结巴巴,影响自己在两人心中的印象,索性很用力的点点头。
      陈喜梅只看了几眼就觉得高宝这半大小子木纳的可以,连话都不会说,心下纳闷自己那鬼灵精的儿子怎么会跟小高宝玩得来,但她还是很亲切地对高宝说道:“你到锅堂口【大灶烧火的地方】坐着等会,那地方暖和。”
      高宝期期艾艾挺不好意思的在厨房门口别扭了好几分钟,才在刘兰英和陈喜梅的劝说下坐到了锅镗口的小圆爬爬上。只要高宝在家,高家的大灶基本上就是高宝去烧,所以熟能生巧的高宝是个烧火能手,刚坐下,就左手火签【长铁棍】右手火钳的左右开弓,将左右两个锅镗内的火势整得大小正合适,引得刘兰英和陈喜梅两人连连的赞叹,在火光的映照下,她们也没看出高宝的一张脸早已红透。
      赵雨壮拎着一网兜被赵霞洗干净的山芋到厨房时,看到大灶上的两个大锅都已经架起了好几层的蒸笼,整个厨房水汽袅袅,熏得贴在大灶上供奉灶王爷的对联都模糊了,不过两行字赵雨壮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上天言好话,下地保平安”。
      年前送灶神,民间有“官辞三,民辞四,邓家辞五”,意思指官绅权贵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平头百姓腊月二十四送灶神,水上谋生人家则腊月二十五送灶神,陈守仁和刘兰英一辈子跑船,标标准准的“邓家”人,所以都是腊月二十五送灶神。
      赵雨壮看到刘兰英和陈喜梅投射过来的眼神,连忙叫唤了一声:“婆婆,好。妈,好。”
      陈喜梅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努着嘴说道:“你朋友过来找你玩,在锅镗门口帮着烧火呢。”
      赵雨壮快步走过去,将山芋丢到柴火堆上,然后拖过一个小圆凳坐在高宝身边,问道:“这么早就过来啊?”
      “嗯。”高宝简单明了,一个字直接封堵住赵雨壮的口,认真的观察着两个锅镗的火势。
      赵雨壮知道高宝的个性,两人单独在一起时,高宝的话会多些,人一多起来,让他多说几句比杀了他还要难受,赵雨壮转过头冲刘兰英问道:“婆婆,包子还出笼了?”
      “第一笼还没有出来,”刘兰英正在包包子,她眼睛不好,于是举手招呼赵雨壮过来,指着桌上的一块老式手表说道:“小壮,你过来,看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第一笼八点四十分出锅,后面每笼隔五分钟出一次锅,不要弄错了啊。”
      赵雨壮走过去拿起表,看到桌子一角放着一个洋红小碗,于是兴奋地说道:“点洋红的任务也交给我吧。”
      刘兰英喜欢用小小的苘□□实点洋红,点在包子或者糖饼上就是一朵小小的太阳花,分外的漂亮,她宠溺的答应:“可以,不过你不要点错了,上午就蒸包子,糯米饭的点一个,梅干菜的点两个,马齿苋的点三个,粉丝的点四个,青菜的点五个。”
      赵雨壮听到糯米饭,荤油糯米锅巴立刻从记忆深处蹦了出来,立刻开口询问:“婆婆,妈,糯米锅巴在哪呢?”
      陈喜梅笑了起来,指了指碗橱格子上的搪瓷盆,骂道:“小馋怂,我还以为你不问的呢,到底是想起来了啊?”
      赵雨壮走过去,将手表套在自己的手臂上,踮着脚尖直接将整个搪瓷盆端拿下端在手里,然后恬不知耻的回道:“民以食为天,馋才是人的本性,咱不能灭本性是吧?”
      听到赵雨壮的一大套说辞,刘兰英惊叹不已,跟着骂道:“你这个小炮子子,小嘴嘎嘎,左一套右一套的,哪个教你的?”
      不同于自己母亲的惊叹,陈喜梅则被赵雨壮高深莫测的辩解震得心花怒放,觉得儿子还真是天授之才,听到刘兰英的笑骂,立刻接口道:“我们家又没有哪个教他,哪晓得这个小炮子从哪里学过来的!”
      赵雨壮干笑两声,回坐到高宝身旁,端着搪瓷盆推了推他:“拿一块吃,很香的。”
      经过两天的相处,高宝已经跟赵雨壮相当熟稔,他丢下火钳,不客气的用手拈起一块,咬下一块,夸兹夸兹的大嚼起来,边嚼边冲着赵雨壮傻笑。
      “憨货!”赵雨壮笑着自己也拿起一块大嚼起来,薄薄脆脆,带着米香,带着远久的记忆,确实很赞。
      两人吃得开心,那边陈喜梅开口说道:“小壮,别光顾着吃,留点给你三个姐姐。”刘兰英也开口说道:“小壮,看着点时间啊,别过来点。”
      赵雨壮举起右腕,将套在棉衣外面的手表对着灶膛的火光看了一下时间内,然后扭头回到:“还有一分钟,到了我会叫的。”

      赵雨壮还没有来得及叫点让第一笼包子出锅,赵家三姐妹打扫完卫生,清洗完锅碗,从小木屋赶了过来,看到赵雨壮一个人端着搪瓷盆独占荤油糯米锅巴,立刻大喊大嚷的飞奔过去,从赵雨壮手里夺走搪瓷盆,风卷残云般的瓜分完毕,赵雨壮空着双手冲高宝无奈的笑笑。
      因为两个大锅同时蒸,所以两笼包子几乎同时出锅,陈喜梅看锅里的水不够了,于是拿起小朗子在两个锅中间的汤罐子里舀出些热水,添加到两个锅里。汤罐子的位置靠近烟囱,罐体比较深,使用烧火的余热进行加热,属于相当实用的物件,烧出来的热水不仅可以冲暖水瓶,还可以洗锅抹碗擦桌子。此时大铁锅的质量一般,陈喜梅不敢直接往大锅里面掺冷水,生怕炸锅,所以用汤罐子里的热水。
      一笼十个包子,刚出来的两笼糯米饭的包子,就被一大群人吃了一大半,陈喜梅连连夸赞自己的母亲面发的好,赵家的四个子女也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刘兰英没牙的小瘪嘴笑得牙床乱现。
      连续起了几笼包子,五个孩子就连续吃了几次,早饭刚吃没多久,也经不住这么撑,赵家三姐妹纷纷打退堂鼓,出去找住在大岸上的女孩子去玩了,高宝和赵雨壮继续留守,一个烧火,一个看点和点洋红。
      小厨房的门虽然开着,但里面温暖如春,赵雨壮突然想到了什么,抬头看向厨房的屋顶,果然在厨房的房梁上发现了一些苍蝇,等到傍晚时分,房梁就被这些腌臜货色爬满,密密麻麻的十分吓人。小时候,赵雨壮不知道缘故,还以为是苍蝇会冬眠,温度高了把在厨房几角旮旯里冬眠的苍蝇唤醒,后来才知道,因为蒸一天的包子,厨房里的平均温度在二十度以上,持续将近十个小时,将蛹期里面的苍蝇全部孵化出来。
      陈喜梅看到坐在锅镗门口的两人红光满面,也想起了什么,冲两人大声说道:“你们两个小侠子,赶紧把外面的棉袄脱掉,出去后再穿上,别到时候里外温差大,受凉感冒。”

      赵远山下班,直接来到刘兰英的厨房这里,此时陈守仁也在厨房里,陈喜梅泡了一大茶缸的“杨树叶”,赵远山和陈守仁两人各拿一个蓝边大碗就着茶水,吃了整整两笼包子。
      看到大扁子里堆得跟山一样蒸好的包子,赵远山端着茶碗问道:“妈啊,梅啊,你们还有多少包子要蒸?”
      陈喜梅笑道:“就剩下小半脸盆的青菜馅没包了,也快了,个把小时的事情,下午包糖饼。”
      高宝听到后,对着赵雨壮的耳朵偷偷地说道:“早知道下午才包糖饼,我就下过来了。”
      赵雨壮转过脸,很不高兴的瞪着高宝:“你不乐意跟我在一起玩啊,不乐意你下次就别找我好了。”
      “没,没,没有啊!”高宝着急的叫了起来:“你,你怎么会,会这么想呢?!”高宝的叫声引起了三个大人的注意,他们纷纷看向灶膛口的两人,高宝吓得赶紧把声音压地,只是说出来的话更加磕巴:“我,我,我,我今,今天,跑,跑,跑出来一,一,一整天,不,不,不,不怎么好,好,好跟家里人说,说的。”
      赵雨壮拧起两条眉毛,更加不高兴:“你都没跟家里人事先打好招呼?你作死啊?你!”
      “说,说,说过了,跟我,我,我奶奶,说,说的。我爸,他,他,一早就出,出去了。我,我怕,晚,晚上,我回家,他,他会打,打我。”高宝终于把自己想要表的意思说出来,说完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赵雨壮也终于听完高宝断断续续的辨白,跟着也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说道:“你吓死人啊!既然你跟你奶奶说过,肯定没事,你爸孝顺,晚上回家跟你爸说清楚,说是你奶奶同意的,他就不会把你怎么着。”
      高宝点头回道:“我知道,我知道。”
      因为起头吃了不少包子,赵雨壮和高宝两人都不饿,赵家三姐妹也没回厨房来继续啃包子,赵雨壮从柴禾堆上取下两个山芋,递给高宝:“烤两个山芋,咱俩一人吃一个玩玩。”
      见到赵雨壮没再生气,高宝心情放松下来,顺畅的回道:“火势太大,容易烤焦。烤山芋,都是不烧灶了,用锅镗余火烤的,哪有烧大灶的时候烤的。”
      赵雨壮还是将两个山芋硬塞到高宝的手里:“让你烤你就烤啦,哪有那么多废话!又不是让你直接放在火堆里面烤,你用火钳夹着,放在边上慢慢烤,别让火苗直接烧到就行。”
      高宝觉得赵雨壮的这个方法似乎可行,于是没有说话,直接用火钳夹上一个,伸到锅灶里面靠近灶壁,尽量避开跳跃的火苗。
      赵雨壮坑着脑袋,扒看着高宝的一举一动,没几分钟从灶膛里传来山芋的焦香味,赵雨壮连连催促:“把火钳转个方向,把山芋的另一边对着火烤。”
      高宝翻着眼皮,对赵雨壮不采纳自己的意见甚是不满,用白眼珠狠狠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我说不行吧,火太大,容易烤焦。”
      “你懂个屁!”赵雨壮却一脸的得意非凡,几乎是雀跃的语气信誓旦旦地说道:“烤焦的山芋才是最好吃,把焦黑的那层掰掉,下面脆脆的那层就跟铁板烧饼干的味道一样。”
      “铁板烧饼干?那是什么东西?你吃过?”高宝被赵雨壮口中描述的东西给迷惑了,饼干他是知道的,但铁板烧是个什么东东,他完完全全没听过这个词,从来没有!
      赵雨壮虽然对铁板烧饼干有着完整的概念,但这是后世二三十年后才出现的东西,让他怎么向高宝解释,只好打哈哈的说道:“你的废话还真多啊,等烤好了,你吃到嘴里就知道啥是铁板烧饼干的味道了。”
      两人也没等多长时间,一刻钟左右,等到完全焦黑的山芋流出糖汁,赵雨壮才让高宝将山芋夹出来,放在地上几分钟后,赵雨壮连吹四吹地将山芋焦黑的部分扒干净,露出酱红色的山芋肉,然后摆下一小块递到高宝嘴里。
      高宝咀嚼了一会,并没有觉得如赵雨壮说的那样美味,于是很坦白的说道:“这就是铁板烧饼干的味道啊?我觉得不咋地啊,还没有你外婆做的豆沙糖好吃。”
      “唉!”赵雨壮大大的叹了一口气:“真是不懂得欣赏啊,这么好吃的东西,你竟然说不好吃,真是暴殄天物!”
      高宝还想辩解几乎,赵雨壮立刻截住他,不让他说话:“你别说,别影响我的好心情,等我吃完你再说!”
      赵远山上班后没多久,包子终于全部蒸完,刘兰英将精心准备了两天的糖饼馅全部取出来,大大小小的搪瓷钵里,有黑芝麻、白芝麻、豆沙、花生、菱角、板栗、核桃、莲子、玉米、芋头,整整十种。
      高宝仰头看着那大大小小的搪瓷钵,动静很大的咽下一大口口水,赵雨壮听到后,笑开了花,嘲笑道:“你是饿死鬼投胎啊!”
      高宝很尴尬的低下头,用火钳拨弄着锅镗,掩饰自己的羞怯,此时,黄狸花窜进厨房,跑到赵雨壮的身边,解救了高宝。
      赵雨壮一把抱住黄狸花,将它的犹如带着四个白手套一般的四个小爪子并到一起:“小黄猫呀,小黄猫呀,你天生就爱干净哦,时时刻刻戴着小手套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