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9、第六十八章:红楼圆满情(6) ...
-
长辈们的考量,小儿女们却是无知无觉的,他们正集体步入最幸福的时光——孩子们住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各自有了景色不同的院子,三五不时聚一聚,不是吟诗作对便是吃酒赏雪,不是猜谜解字就是作画描样,少女时光不要太让人眼红——因为唐婉的提前离府,如今蘅芜苑分配给了时常过来的史湘云,而唐婉则时不时在黛玉的潇湘馆歇息,借助薛宝钗的才智诗词,倒也和小姑娘们能谈到一处。
“宝姐姐,你会嫁给二哥哥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黛玉对贾宝玉的称呼就和探春惜春她们一样了。
唐婉年过十六婚事却没有丝毫急迫感,本人也相当淡定的常常跑贾府,大部分人都觉得她是想成就“金玉良缘”。
“不会!”唐婉转头看了看睡在身旁的黛玉,“你呢?对自己的婚事可有什么想法?老夫人可一直想着二玉联姻。”
“不知道……”她曾以为自己与宝玉惺惺相惜,曾经以为他们这般两小无嫌猜,终会是一对,可看着他越来越不符合自己的臆想,这念头就越来越淡了。
“黛儿,若你对二表弟无意,就快点离开贾府吧,府里男女之防不讲究了些,怕是会影响你的名声。”
“我知道的,嬷嬷们有讲,只是……”若要远离贾府,她必然要选择回苏州老家——已经一个亲人也没有的她,要离开舅家,也就要回自己祖宅这个名正言顺的原因了——可她舍不得这里,舍不得外祖母,舍不得宝姐姐,舍不得其他姐妹们。再说,父母皆亡,同族不熟悉,唯一的亲姐妹林碧玉自己以往根本连印象都没有,如今也不亲近,苏州那儿哪里能说是她的家?
“以我家的出身,我婚配对象可不会是多么讲究的家庭,你却不同。黛儿啊,我们没有能力反抗这个世道,能做的,不过是在规则之内,让自己更舒服罢了。女子处世不易,声名之于女人很重要,流言蜚语可是能逼死人的。”黛玉如今并没有让烈火烹油的贾府觉得必须嫁进来的迫切感,就是贾母现在也觉得贾宝玉奇货可居,配已经失了父亲的林黛玉,说不准人家还不乐意,若黛玉想脱离贾府,如今正是时候。等到贾母看明白贾宝玉在其他高门女子眼中就是渣,她怕是死也要抓住林黛玉了——毕竟人家出身高贵,结亲时主要看的也是父兄地位,贾宝玉娶她绝对是高攀。
“有时,我真希望自己是那崔莺莺,敢于做自己想做的。”
“离经叛道,说起来倒是挺恣意潇洒的,只是,个人可以恣意,可以不顾一切,旁人却不会当你只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年少轻狂,换来的却可能是整个家族的痛楚,整族女性的修养都会被质疑。且旁人的口诛笔伐,你挺住了,你的爱人挺住了,那儿孙呢?他们能不能挺住世人的恶意呢?”活着,并不是只为了自己活着啊。
“……宝姐姐,你说,这世间姑娘为何就不能像男儿一样,自由自在呢?”
林黛玉长长叹了一口气,或许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说法也有道理,书看得多了,才华出众了,这心儿想追求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却偏偏被世道困在闺阁不能动弹半步,那般清醒的压抑,比浑浑噩噩更让人痛苦啊。以前身体孱弱,她自然从未往这方面想过,能和唐婉偶尔一起出门看看,她已经万分高兴。如今身体被调养的外柔内强,走上几天都没事儿,黛玉也就越来越不满足。
“会的,当被压迫至极的女子再也容忍不下去,当世道再也压不住大多数女子的脊梁,她们终究会一个个的站起来。终有一天,女子也能像男儿一样行走于世,能为官为商,能姻缘自由,甚至能反过来踩到男人头上。”
“会有那么一天么?”黛玉是不信的,她在书里未曾看过,在现实里也未曾看过,男人与女人,似乎亘古以来就没有平等过。
“不说这些了,黛儿想不想去远些地方走走?姐姐在城郊新置办了几个庄子,不若和姐姐一起去看看?”话题越来越沉重了,唐婉连忙换主题。
“……好。”虽然没达到心理想要的层次,好歹行更远了不是?
“宝姐姐答应你,将来若有机会,定带你走遍河山,你想去哪里,我便带你去哪里!”
抚慰过林黛玉,又给薛蟠回了信后,唐婉也开始思考起自己未来的去路。
她的年纪已经越来越拖不下去了。
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不婚主义者这么回事,便是男人到了一定年纪还没娶媳妇都会被各种指指点点,更别说女人了。女人总是要配个男人的,这是世人都如此坚信的认为,当然,归于宗教的尼姑道姑不算。一般人家不是在娃娃时代就订了亲,就是及笄前便有了人选,然后年纪到了便嫁人,以唐婉如今“高龄”,换一般人家早就急坏了——薛夫人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她对“金玉良缘”很看好,贾二太太与宫中贤德妃都给了她口头保障,人家只等贾宝玉再大些,熬死了老不死的贾母,就成了。
唐婉是决计不会嫁给贾宝玉的,如今王夫人与贾母正拉锯战中,她乐得无事一身轻,可等到贾母有意松开口风,她立马会提前跳开。可是,嫁给别人什么的,唐婉同样不乐意。说句难听的,她早就被自家以往那些男人们宠任性了,若非确定对方会将自己好好宠着,唐婉才不会嫁过去,她总是要别人先释放了善意后才会小心翼翼考量要不要接受。一个不知道啥模样、品质完全不能保证、还要花大力气调.教经营的对象,还是非必需品的存在,她不想要!
薛蟠倒是在军中过得如鱼得水。
薛蟠那性子在商场上总是给人当一盘好佳肴,到了军队里却不错,他虽然没有运筹帷幄的智力与打遍天下的武力,却胜在大方听话,给他一个好上司,乖乖听话,当个小兵没问题。而唐婉交给他和几个忠仆的战场急救手册、白药成品与配方、古今融合的外科手术知识手册意外获得了大成功,当初不过是以防万一给薛蟠增加活命机会,没想到它蕴含的价值被薛蟠的新上司发掘出来了,更是在薛蟠大方下尽数上交,军医们一起努力研究,不知多救下了多少伤残士兵。他的功劳自然是大大的,可基于不知名考量,并没有出风头,如今只奖了金银,升了小军官——从薛蟠信里看,其上司露了口风,时机到了,绝不会亏待薛蟠的。
薛蟠的来信已经从最初的哭求抱怨变成如今的得意风发,唐婉一直没放松他,书信往来从不间断,年节各种慰问送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将便宜哥哥的好感度刷得满满的——还是那句话,这个时代,它最重的是男丁!
薛蟠的目前所在与成就相关亲戚却是一个不知的,贾家从来不怎么会去关注贾宝玉以外的男人,王家也从来不觉得一无是处的外甥能弄出什么名堂,薛蟠又没在他们熟人帐下听令,他们哪里会知道他是生是死是升是降?就算王家有能力拿到全国士兵名单,也没那个能力在万千小兵兵里头揪出薛蟠的名号啊!便是薛夫人,也只知道儿子如今一切安好,没缺胳膊少腿,书信来往都是唐婉帮着操办的,她每次去信也只千遍一律让薛蟠早些回来,四大家族繁荣的很,不差给他弄个好前程,好好保重身体,训练不要太累了自己,真打仗了立刻躲远些,就是跑回来也没什么。典型慈母溺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