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 ...

  •   这次惨案,我一夜间失去了十三位亲人,从此我们着一大户刘家人便在准格尔旗纳林地区失去了凝聚力,开始为生机四处奔波。我哥哥一家定居于土左旗五犋牛窑村,几个姐姐仍留在准格尔旗,我和父母几经周折落户在达拉特旗吉格斯太的大红奎村。
      四伯母带着我的亲叔伯弟弟帮小子和二帮子到了土左旗东老藏营子,给其娶妻生子,这是后话。
      再说,尔加麻沟大伯是我爷爷过继给大门一房的,不过四十多岁便得了黄疸伤寒去世,留下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女出嫁后便死了,大儿子和大儿媳死在刘三明抢下,二儿子和儿媳妇也早早过世,剩下的两个女儿远嫁不在身边,只剩下大伯母一人形单影只。
      我父亲怜其身边一个担水砍柴的人都没有,就吩咐我去帮忙,我私心觉得不去大伯母帮忙也要也给别人打工受苦,便欣然接受。我给大伯母家耕种土地,但一人之力无法全全照料,便将大部分土地租给了陈四耕种。那年的我夏天劳动,冬天在尔加麻沟私书房念书。
      有次,我去南梁李三毛仁家讨要地租,十月天以转凉,寒风阵阵,我开门看到他家十岁的闺女蹲在院子内淘米,没有裤子穿,进门一看,他的母亲和妻子衣不遮体,一家七八口没吃没穿艰难度日,我见着可怜至极便没有讨要空手而归,之后也没有再去,解放后,我听说这一家子迁移到了达拉特旗小淖东的张明高圪旦。儿子参军了,生活比以前强了不少。
      每当我回忆起这些,才真的感受到那句人们常说的‘人无钱不如鬼,茶不艳不如水’。
      时间到了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也就是日本人投降的一年,我十七岁,刘锁提出我大伯母的家产由他们继承而闹出一系列事情。那时候我决定一定要自力更生,创造于属于自己的一份家业,不占别人便宜,也不能让旁人占我的便宜,想罢我远离了他们纠纷。
      到了一九四六年,我十八岁,我和父亲给人接了几户耕地的活计,我们还有奎同不拉的姑父到达拉特旗大红奎的舅舅家劳动,在地里耕种了一亩土豆,又过了黄河在大喇嘛营子给张三耕了几天地,再给曹柜耕玩二十四顷地准备回时,曹柜的二掌柜向我父亲表示了想让我留在曹柜的意愿,但是我不想在这个地方,就和父亲回到了舅舅家。
      到地里一看,土豆被水尽数淹没,天灾人祸面前八舅妈只能说一句“我们就是穷命,”便任命似的。没办法我又给舅舅包了七个月的活计,八舅舅为了赚钱回到府谷古城拿糜子(黍)换老布,在王成营子附近换成糜子。到冬天我和侯老汉两个人赶着三辆牛车拉着糜子往古城走了四天,白天赶不出路,我们主要是赶夜路,那时候天气特别坑,我身上穿着自己织的毛衣外套和旧皮羊皮袄子,后背心贴了一张兔皮,下身穿着白茬皮裤,里面没有穿其他,虱子咬着皮肉也无可奈何,鸡鸣时分已经行眠立盹,赶着牛车也是走三步退两步,两双脚冻伤,像用柳条抽打一样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