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当我们读网络小说时,我们在读什么 ...

  •   上一学期,《龙族》的作者江南先生来我们学校做演讲,作为一位成功的畅销书作者,他在全国各地都拥有大量粉丝。于是,毫无悬念的,阶梯教室里挤满了崇拜他的学生们,江南来时一些女孩小声尖叫着,一些男孩高高举着《龙族》的海报,激动得满脸通红。
      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二一位班主任,竟然以“江南的书中有色情暴力因素”为由,禁止她的学生去听这个讲座。但是,我们知道,江南来到嘉祥,他不是来讲色情或者暴力的,他的演讲第二天成为成都商报的头条,我们也真不能觉得成都商报就此变得“色情暴力”了。
      如今的中学生往往爱读些网络小说,言情、武侠、玄幻应有尽有。于是家长和老师们感受到了危机:在这个网络发达、小说充溢的年代,“色情暴力”成为了一种附着在尘埃上的病原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甚至就连低龄向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播出后,竟然都有小学生模仿里面的情节,将同学绑在树上,点火焚烧。
      家长老师们当然要感受到危机了。可是,我想问一问:模仿危险情节、做出错事的孩子,他这样做的根本,到底是因为看了这一部“暴力”的动画片,还是因为没有受到应该有的教育?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不在当时,就对他说一声“这样子是不可以的,你不是灰太狼那样的坏蛋,你的同学也不是触怒你的羔羊”?
      同理,那些担心孩子看了“色情暴力”作品,从而走向歧途的家长和老师,为什么不能想一想,如果孩子会有错的价值观,那应该是我们这些监护人的责任和问题?
      这个社会永远不可能避开所有的色情和暴力,孩子们也不是天生的免疫缺陷患者,需要家长们把他送进玻璃罩里,定时定量地通入无菌空气。而且,无微不至的温室的保护,不能防止孩子感冒——因为你不可能过滤每一缕阳光、不可能隔绝每一粒尘埃;打一针灭活的病原体来预防却可以,因为孩子们自然会有自己的抗体
      另一方面,真正能影响我们的不是小说中可能有的“色情暴力”情节,而是我们阅读时把重点放在那里。《红楼梦》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初尝云雨缠绵亦可谓之色情,《水浒传》里“黑旋风”打得人脑浆迸裂岂可不言暴力?更不必说当代小说家莫言《檀香刑》里革命分子被千刀万剐的血腥场面写了整整5页,《蛙》里的女医生为了一个冷馒头心甘情愿被人奸污,《丰乳肥臀》里的主角特别迷恋女人的□□……
      你能说“曹雪芹的作品太色情,施耐庵的作品太暴力,莫言的作品既色情又暴力,所以我的孩子一定不能看他们的作品”吗?
      问题不在于小说里是否涉及“色情”、“暴力”;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重点到底放在哪里?为什么有一些家长甚至老师,满眼光去看“色情暴力”了,却完全不管文章要表现的中心主旨?诺贝尔文学奖难道是因为莫言的“色情暴力”才颁发给他的吗?
      答案咱们都清楚。你最重视什么,你就看到什么,所以才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从根本上来说,最重要的正是去辨别作者真正要写给你看的东西,这种辨别有时候比文章本身还要重要,它超越了一切情节、内容、人物,成为一篇小说中真正直达人心的精髓。
      因此,老师和家长,这些教育者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倾尽一切学识、时间、才干,慢慢完善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起学生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无论阅读什么样的书,学生们心中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也就能更好的吸收小说给他们带来的正能量。
      在这篇小说中,我想表达的更多是一个青春期敏感纤细的女孩于黑暗中追逐光明,在绝境中寻找希望,即使深陷泥沼也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求的历程。请老师和家长们千万不要再从每一页中寻找“色情暴力”的片段,并从这些片段中决绝地判定一篇文章是否“思想正确”、“积极向上”了,我们的思想,是不会写在那样的片段里的。倘若一心只去寻找这些所谓“色情暴力”的剧情,读者就与文章的中心主旨失之交臂了。
      感谢教育者们的配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