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学戏的人真是身材好哈,有一次去看戏,和我同时入场的几个年轻人身材超级匀称,正好坐我后面。听他们聊天内容,是戏校学生。只是我脸皮不够厚,没好意思转过身去看他们的脸,喵,亏大了!
------------
本章说到摇头晃脑练翎子功,那就讲讲翎子。以下文字来自度娘: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翎子,是插在盔头上的两根约五、六尺长的雉鸡翎,除起装饰作用外,还通过舞动翎子,作出许多优美的身段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心情、神态。翎子功,即舞动翎子的技巧、功夫,俗称“耍翎子”。生、旦、净、丑各行脚色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翎子生”)一行。插戴翎子的多为英武(如周瑜、穆桂英)、勇猛(如杨七郎)、慓悍(如典韦)或暴戾(如屠岸贾)的人物。
下图还是上海京剧院的金喜全老师,不是我故意安利他,说实话截至目前为止我从来没有现场看过他的戏。主要是网上其他一些演员的剧照不够清晰,或者正好不是我需要的角度。
翎子功不是剧照上看着这么简单,揪着长毛毛摆个动作就行,练的时候很苦。有颈椎病的亲都知道,活动颈椎要慢,不能摇头晃脑,那样不但不能治疗,反而更伤。但翎子功就是要各种晃脑袋,通过脖子发力,让翎子或竖或垂,甚至单边竖起来。我推荐有兴趣的亲搜索一下台州乱弹剧团朱峰的《小宴》,那个翎子功太了得,很能表现吕布的心情。他的这段表演还上了去年的戏曲春晚。
功夫不到家的话,翎子会被弄的很乱,甚至还会断掉。有一次看电视里的京剧武戏比赛,有位选手转身角度不够,翎子被对手戏演员的兵器缠住,导致整个盔头脱落,只能临时退场去后台重新整理。现场看戏的时候,我看过一位演员在演出中连续弄断两根翎子,大概剧组没带更多备用的翎子,没有第三根给他用了,于是后半场一直是一根翎子撑着,最后一个亮相动作也只能在空中掏一下,没有翎子,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