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6、远嫁 ...

  •   纤尘俏脸微微一红,低下头去。
      夏元舒道:“娘娘走的这条路,可是去仁寿宫吗?”
      纤尘点了点头:“正是。”
      “太后娘娘去了宝华殿祈愿,现在不在宫中,如果娘娘是去给太后请安,不如改日再去。”
      纤尘道:“多谢王爷提醒。本宫本来是想去看望嘉怡公主,礼节所在,自然也要去给太后问安。既然太后不在,那就只去看望公主也罢了。”
      夏元舒道:“小王正是刚从鸿宁殿回来。”
      纤尘微一犹疑,问道:“嘉怡公主可还好吗?”
      夏元舒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嘉怡一向含蓄,有什么情绪也不大流露。不过,远行在即,她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极为镇定的了。”
      纤尘想起嘉怡和禄东合之间的纠葛,心中不免为她难过,一时间也是默默无语。
      忽然听到夏元舒道:“皇兄已经下旨,命小王担任送亲使,送嘉怡入吐蕃,这个月二十六日便要启程。”
      纤尘脱口而出:“什么?怎么这么快?”
      夏元舒道:“也不算快了,本来旧年皇兄答允吐蕃求亲的表章中就约定,今年春天弘化长公主和亲出塞。之前是因着太后疼爱嘉怡,不忍心让她这么快就离开京师,才多留了她这么久。眼看着春天已经过了大半,再不启程,到了天气炎热时,只怕更是行路艰难。”
      夏元舒说得句句有理,可是纤尘仍是极为不舍,低声道:“塞外不比在京师,更不比在紫宸宫,嘉怡公主也不知惯不惯。”
      夏元舒安慰她道:“嘉怡外柔内刚,性子很是坚韧,而且嘉怡在任城长大,无论在哪里都能慢慢习惯。”
      纤尘喃喃道:“无论在哪里都能慢慢习惯......可是......”
      纤尘本想说从前在任城时嘉怡心无旁骛,纵然有些艰难也能随遇而安,甚至甘之如饴。可是现下她心里有了那一段解不开的死结,化不开的苦恋,心中本已够苦了,又背井离乡,日思夜想的人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岂不更是苦上加苦、苦不可言?
      夏元舒深知纤尘的心意,也不由得深深一叹,沉默片刻,才道:“无论如何,嘉怡心有所托,每每想起,明白对方的心意和她的一样,两心如一,或许就好受得多了。”
      夏元舒说着,深深凝视纤尘。
      纤尘心中一颤,陡然间又想起夏元舒的种种莫测之处,酸甜苦辣诸般滋味涌上心头,不由得移开目光,不敢再与他对视。
      两个人沉默相对,一时间似乎有些尴尬。
      夏元舒却也没表露出丝毫失望的神色,终于道:“小王该出宫去了。娘娘保重。”
      说着,施了一礼,便要离去。
      纤尘忽然道:“王爷。”
      夏元舒停住脚步,转头看向她。
      纤尘鼓起勇气,抬起眼睛看向晋陵王:“从京城到塞外,路途千里迢迢,王爷多自珍重。”
      夏元舒唇边慢慢现出一丝朗然笑意:“多谢娘娘。”

      纤尘来到鸿宁殿。
      嘉怡正在窗下绣花,见到纤尘来了,连忙含笑起身让座。
      纤尘拿起嘉怡放下的绣品瞧了瞧,笑道:“公主的手艺越发的精湛了。不过从前似乎没见公主绣过这松鹤花样。”
      嘉怡微笑道:“这是新近才开始绣的,小铭去尚衣局特意要来的花样子。看着虽颜色素净些,其实颜色变化并不在平日里所绣的牡丹、荷花等花样之下,单是这松枝就用了七八种深浅不一的绿色。”
      纤尘细看了一回,赞了几句,又道:“这想必是公主为太后所绣,实实是公主的一片孝心了。”
      嘉怡叹道:“母后待我是极好的,今日去宝华殿诵经祈福,也是为了我而去祈愿,我心中极是感激。我想着天下间的荣华富贵,母后都已经占尽,都没有再稀罕的了,只得亲手绣一双靠枕罢,以寄孝心,盼着能常伴母后身边。”
      纤尘点头道:“这松鹤图案有延年益寿之意,更何况还寄托着公主的一片孝心,定能陪伴着太后长青不老。”
      纤尘一转头,忽然看见一旁还有一件绣着枝头仙桃累累图样的,这也是宫中惯用的福寿绵延的好口彩,便笑道:“原来公主已经绣好了一幅,这桃枝之上果实累累,也很是鲜艳可爱。”
      嘉怡低声道:“那一幅并不是要献给母后的,我打算后日母妃入宫时拿给母妃,请她带回王府去,只当是我的一点心意,恭祝父王和母妃福寿绵长。”
      纤尘这才想到任城王和任城王妃,点头叹道:“公主实在是有心。”
      嘉怡平静地道:“我不能留在父母身边侍奉,虽是有全家国大义,却未能尽到儿女孝道,我所能做的,也只有如此罢了。”
      纤尘正想安慰她几句,忽见嘉怡婉然一笑,道:“从来只听说忠臣良将有忠孝不能两全之叹,没想到我一个小小闺阁女子,今日竟然也能有这样的感慨。”
      纤尘笑道:“公主的心胸气度不让须眉。”
      纤尘仔细打量嘉怡,见她虽然言语间偶尔流露伤感,但是却不像上一次在长春宫中时那样黯然神伤,甚至还能自嘲几句,暗道晋陵王所言不错,嘉怡的确是难得的镇定了。
      嘉怡见纤尘看她,浅浅一笑,道:“让娘娘见笑了。”
      纤尘笑道:“我只是见公主心怀坦荡,镇定从容,很是为公主高兴。
      嘉怡嘴角弯弯,绽出一个笑容:“我虽然去国离家,不过正如五哥所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又岂是能事事如意的?上天也算待我不薄,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嘉怡本来不过是中上之姿,可是这一笑,却明丽无方。
      她扬起头,似是说给纤尘听,又似是自言自语,喃喃地道:“为大夏和吐蕃百姓谋得这样一段平和安静的日子,我这一生也算没有碌碌无为。更何况我还能遇到他,还能知道他和我的心意一般无二,那么我纵然立刻死了,心中也再无所憾。”
      纤尘听得心中一寒,只觉嘉怡这话不祥,连忙道:“公主韶华正盛,何出此言?”
      嘉怡抿嘴一笑,道:“不过是打个比方罢了,哪里就这么严重了呢?”
      嘉怡伸手握住纤尘的手,柔声道:“婕妤娘娘,纤尘姐姐,我现在是真的心满意足了。”
      纤尘反手握住嘉怡的手,情不自禁也为她高兴起来,看着她微微一笑,可是笑着笑着,忽然觉得又有些泪意。

      大夏启宁九年四月二十六,弘化长公主和亲吐蕃。
      这是后宫之中的大事,也是前朝的大事。人人心中均知,虽然潞国公在战场上大败吐蕃,但是对于吐蕃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风彪悍的国家,仅仅是武力并不足以征服,慑之以威、怀之以柔,是否真的能将吐蕃转化为大夏的兄弟友邦,两国联手共抗心怀叵测的大食国,稳定西域,就要看嘉怡的了。
      玄武门外,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俱已来到广场上,侍立在夏元熙龙座的两旁,为弘化长公主送行。
      玄武门内,以太后为首,自皇后往下,淑妃、德妃、谢修仪、谨婕妤、欣婕妤、婉婕妤、慧婕妤等宫中的妃嫔小主们也俱已到来,作为宫中的女眷,送嘉怡出玄武门。不在场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之一是仍然在被禁足的宇文昭仪,另一个是新晋的婷婕妤,因为身子不适而由妹妹妍才人代为告假。
      任城王妃握着一块丝帕,频频拭泪,由两个侍女扶着,立在太后身畔。
      盛装的嘉怡款款而来,身上穿着袆衣礼服,深青丝织的交领衣裳,广袖飘飘,绣着十二行的五色锦鸡图案,杂以小轮花点缀。满头乌发挽成高髻,插满大树花钗十二支和小树花钗十二支,这总共二十四支花钗或金或银,点缀着各色宝石、琉璃、珍珠、翡翠等装饰,宝光灿烂,珠玉生辉。
      (注:以上根据《武德令》《大唐开元礼·序列》《唐六典·内官宫官内侍胜尚服局》所载唐代皇后袆衣礼服式样进行描写。)
      这些原是皇后在大礼上才可以穿戴的服饰,嘉怡作为长公主和亲吐蕃,即将成为一国的王后,这才破例可以作此妆扮。
      嘉怡来到太后面前,深施大礼,道:“儿臣不能在母后面前尽孝,请母后恕罪。”
      太后虽然经历了不知多少宫中的风风雨雨,早已磨练得心志坚韧,此刻也不由得很是感慨,叹道:“你全心为国,何罪之有?”
      太后命绿绮去将嘉怡扶起。
      绿绮走到近前,低声道:“太后娘娘口谕,公主免了大礼罢。”
      嘉怡轻轻摇了摇头,道:“儿臣再无别的可以孝敬给母后,母后就受了儿臣的礼罢。”说着,便拜了下去。
      太后刚想说什么,忽然间醒悟过来,看了看身旁的任城王妃,叹道:“罢了,罢了,受这礼原是应当的。”
      任城王妃早已哭得肝肠寸断,若无侍女扶着,只怕已经摔倒在地。
      嘉怡拜了三拜,这才由绿绮和小铭扶起来,强忍泪意,颤声道:“女儿去了。”
      嘉怡缓缓转身,再不回头,一步一步出了玄武门。
      玄武门外,和亲吐蕃的车辇仪仗正在等着她,为她送行的大夏君臣正在等着她。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6章 远嫁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