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又是一年空山新雨后、秋高气爽时,幽幽古刹匿于深山之中,唯有杳杳晚钟声诉说着日复一日的清规戒律。
      那天本也该是个清净的日子,日薄西山时仍没什么香客前来参佛,大和尚照例给小沙弥讲着佛法,小和尚照旧听得昏昏欲睡。
      可突如其来的马蹄声打乱了那一日的清净,也打乱了多年来的菩提明镜。

      多年后,小沙弥回想起来,也只能双手合十,轻叹一声“阿弥陀佛”,是是非非,功过缘孽,又有谁能说清呢?

      自那位鲜衣怒马的将军到访之后,师父不再逼着他专心念经了,因为那将军总是缠着师父论道,说的无非是为了家国道义而杀生对不对。通常就听将军一个人慷慨激昂,侃侃而谈,师父只是打着坐笑呵呵地听着,偶尔念一声佛号,道一句阿弥陀佛,无关对错。

      小沙弥曾问过师父,将军为何到访?师父只说:“他来问长安之路。”
      小沙弥挠了挠光秃秃的脑袋,这里离长安远得很哪。
      师父是位得道高僧,小沙弥听云游而来的老僧说过,师父他参透佛法,精于武学,善于兵法,只是不知为何安居于这深山老林。将军那日看到师父后目瞪口呆的表情,就像那些曾慕名而来的香客一般——谁能相信这年轻的大师就是传说中的高僧呢?
      可若不是素衣持杖的师父,还能有谁能担得起将军躬身相邀,还有谁能拒得了红尘俗世?

      师父总说,入了凡尘免不了自庸自扰自烦忧,可纵使会有烦恼三千,小沙弥也想体验七情六欲,尝遍喜怒悲欢。

      将军时常早早来到寺里,待上一两个时辰就匆匆离开。作为统率三军的人,公务繁忙自是常态。
      每次师父和将军论道时就不招待其他香客了,久而久之,将军来得愈加频繁,香客来得愈加少了。说起将军,似乎有一段时间没见了,小沙弥边扫着满院的落叶边这般想着,马上就要入冬了,若是将军不再来了,今后大约会更加冷清吧。
      马蹄踏踏声突然响起,一如那个秋日。
      火一般的铠甲,刀削般的面容,正是多日未见的将军。
      小沙弥刚想叫师父,身后一个温润的声音响起,“你来了”。
      小和尚惊诧地转身看着突然出现的师父。将军的目光越过他定定看向门边伫立的大师,他忽的笑了,翻身下马道“有事想找你谈谈”。
      小沙弥愣愣的目送两人远去,夕阳里,素白的僧衣和朱红的铠甲渐渐分不清明。

      直到捷报传来,小沙弥才知道,将军又打了个胜仗。随后的几年里,每次出征前夕,将军都会到寺里来,而师父也会难得让他放肆片刻,不用练武,不用念经,甚至偶尔允许他听将军讲自己的赫赫战功,听那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小沙弥一面憧憬崇拜着将军的神武,一面又念一句佛号,叹一声罪过。
      将军时而会带些酒来,相传这名为百花酿的醇酒出自南疆最灵慧的少女之手,其劲敦敦,不绝于喉。不过这酒最终还是都进了将军的肚子。一坛酒,一盏茶,言辞再没有往昔那般激烈,总是不咸不淡地聊着,谈谈天下局势,说说南北轶事。聊到后来,就渐渐消了声息,偶尔传来一些声响,或许是一两句闲话,或许是穿过竹林的风声。将军斜倚着古树望着漫天星斗,似醉非醉,师父盘着腿打坐,似睡非睡,就这么到了天明。
      离别也没有什么话语。师父依旧挂着温润的笑容,双手合十,而将军则抱拳一揖,跨马而去。清晨的阳光犹带着氤氲水汽,小沙弥紧了紧僧衣,过一会儿,师父又要检查他的功课了,又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这一年的雪来得早了些,小沙弥躲在屋檐下跺着脚,师父的手抚上他的头,他抬头问师父,“师父,听说将军成婚了,娶了南疆最灵慧的女子。”师父笑了笑,敲敲他的小光脑袋,道“六根未净。”
      小沙弥又说:“听说前段日子将军又出征了,这次路途遥远,不知归期何时。”师父不语,小沙弥看到师父的脸色不再有温润的笑,眉目间隐隐有些忧愁。半晌,师父道:“这么大的雪,看来是不会有什么香客了,罢了,休息去吧。”小沙弥欣喜地跑开了。

      闲来无事,素衣的僧人来到庭院,桃花树早已谢了,徒留些光枯的枝桠。他刨开积雪,挖出年前埋下的百花酿,带有百花香气,还有红尘的气息,他拿来酒杯倒了少许,小酌一口,确是好酒。

      他蓦然想起,很久没见过将军了。

      一杯接一杯,眼前渐渐模糊了,半醉半醒之间,马蹄踏踏,熟悉的那人月夜到访,褪去了一身战甲,其实他也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
      “大师,我又叨扰了。”那个叱咤风云的将军竟然笑得有些羞涩。
      “你本就是这般无礼,这般执着。”温润的僧人笑着向他伸出手,“你送的佳酿果然不俗,要来一杯吗?”
      将军摆摆手道:“今夜前来,只想和你谈谈心。”
      “好。”
      谈的是佛法,论的是禅机,一如往常,只是这百花佳酿尽数归了从不饮酒的大师。
      僧人觉得自己醉了。醉了好啊,醉了便忘了边关的金戈铁马究竟是否停息,醉了便分不清月下的影子究竟是一个还是一双,醉了便道不明雪夜的寒冷究竟来自积雪还是久违的故人,醉了便不用烦心是要静心悟道还是要入世杀伐。

      可惜,出家人不打诳语,即便自欺也是犯戒。

      翌日,他在素白僧衣外披上了袈裟,他将尘封已久的禅杖执在手中,铜杖的环扣在风中叮当作响。这样的师父,是小沙弥从未见过的。“这里就交给你了。”僧人一如既往地微笑着,走出了那座古刹,走出了隐居多年的幽山。

      “后来呢?”一袭紫衣的娇俏少女追问着头顶戒疤的青年,“后来大师去哪里了?”
      “后来小沙弥四方打探,终于在一些经历战乱的人那里听说,在北方战场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僧人,孤身一人游走在前线,出手不凡却从不夺人性命,直到某一日他突然大开杀戒袭击一处敌营,终于寡不敌众,丧生于敌军手中。”青年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他所追寻的菩提明镜终是覆了。”
      “若要我说,既然出手不凡就理当入这乱世,救天下苍生免于战火铁蹄。只知诵经念佛,安居一隅,罔顾百姓,即便参透了因果,顿悟了生死,又有什么意思?”
      青年看着口若悬河、慷慨激昂的少女,只是微笑。良久,他伸手抹去她脸上的血污,将她的发揉得更乱,“你果然是他的孩子啊。”
      “故事讲完了,果然精神也好些了,我想我们还能再打一场痛快的战役。”她的眼睛里倒映着逐渐逼近的敌军,她手中双刀犹凝着敌人的鲜血,“你说,我们能找到长安之路吗?”
      “总会找到的。”青年执起禅杖,素白僧衣之上早已被血染红,“我们会找到的。”

      长安路,长治久安之道,用无数魂灵血肉铺就。
      这条路能走多远,能护得那个王朝百年安定吗?不知道呢,不过至少今天,我们身后的百姓还能有一方净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