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适应 ...
-
十几天过去了,我这段时间颇有收获,真应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手上有现钱,一切都变得顺利了起来。
没想到我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叫做“瑞”的国家,这个国家是我所没听说过的,朝代也不清楚,但和我国明朝相似,不仅是语言、穿着,而且官方的设置也差不多,我所处的城市叫宣城,是瑞国的中等城市,地处瑞国的中部,离都城瑞城四五百里,是瑞国各类商品的集散和中转地,各种商业贸易比较繁荣。文字和我们古代的繁体字一样,我好歹连认带蒙也能看个大概。当今圣上英明睿智,管理有方,国泰民安,很多年没有战乱,民众也安居乐业,对当今圣上顶礼膜拜,无限感激。宣城的守城也清正廉明,在百姓中间名声很高,城里有不少大家族,除了几家世家、书香门外,大多都是以经商起家的,和中国古代不同,这里的人对经商没有瞧不起,只要你是合法经营,没人瞧不起你的。
这里各行各业都很发达,我很顺利地找到房屋中间人,编了一个故事,说我丈夫去世,无儿无女,寻亲不着,没有落脚的地方,而这里民风淳厚,想在这里定居,所以要买一幢小一点的房子。骗得中间人几滴同情的泪水,用合理的价格买了一幢带院子的房子,这幢房子原属于一个书生,他父母去世后留下一幢房子,没住上几年,进都城赶考,考了个进士,不想要这幢房子了,委托中间人卖掉,无所谓钱多少,合理就成,我也乐得捡个便宜。房子共有三间,半新旧,采光很好,外带一个厨房,一个小小的茅厕,长时间没用,也不太臭。添置了一些必备的家俱、厨房用具后,我的钱还剩下不到一百两了。不能坐吃山空了,应该想想做点什么了,我一个堂堂二十一世纪的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在经商氛围这么浓的地方,应该能有一席之地吧。
先要找两三个人,因为我在这个时代什么都不懂,民风民情啦,生活起居啦都不太会,用不来这里的炉灶,这十多天我全是在街上的小馆子吃的,都吃腻了,我要找一个会做饭的,还要找一个人来管理我的生活起居。呵呵,我也尝一下有钱人的滋味吧。我找了专门做牙子生意的人,告诉她我的要求,做饭的最好是婶子级的,伺候我的最好是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这里的人很小就会做事了),长的周正点,能识点字,最重要的是要家世简单,我可不想老有人来打扰。没两天,牙子带来了两个人,竟然是母女俩。听牙子说,这母女俩是宣城城郊的人家,当家的原是个不弟秀才,家里很穷,靠秀才教点私塾和母女俩刺绣过活,生活很艰辛,几个月前秀才染上风寒死了,母女俩靠刺绣已难以维持,所以才出来做事,她们坚持要在一块儿,所以一直没有合适的人家。这个母亲本姓张,就权且叫张婶吧,张婶很会做饭,刺绣也很好,女儿还会识字,也算是知书达理。我听了以后,看到小姑娘还很知礼,大人说话她在旁边一直不说话,小姑娘叫小雨,长得很漂亮,比我漂亮多了,所以张婶才舍不得她单独出来干活,张婶看着也不象多嘴多舌的人。沉吟了一下,我把她们都收下了。给了牙子一笔佣金,打发走了她。
我把张婶和小雨叫跟前,表情很严肃(我要先给她们一个下马威,后来证明完全没有必要,她们都非常善良),我说:
“张婶,小雨,从今以后我们就在一起生活了,我会给你们工钱,现在市面上的工钱是一年二两银子,我呢就给你们一人三两吧。如果以后我赚了钱,还可以加。”
母女俩听了,相互看了一下,神色兴奋。
“我先工作分派一下,小雨负责我的起居生活和屋里的卫生。张婶负责全家人的饮食,衣物的洗涤和院子里的洒扫,我对你们没有别的要求,我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包括厨房。你们不是卖身于我,所以我不要求你们很忠心,但是绝对不能背叛我。我住东边的屋,中间是客厅,你们住西边的屋吧,需要什么用品,计划一下,到我这里来拿钱,上街购置齐全,我希望今天就可以吃到张婶做的饭,我的话不多,就这些吧。”
张婶和小雨听了以后刚要出屋,我叫住了她们:
“哦,告诉你们一声,我叫胡诗涵,今年二十岁了,我还未出嫁,做妇人打扮一半是外出方便,一半是我不太会梳头,明天开始我要恢复小姐打扮,小雨帮我梳头吧。”
看着她们难以置信的盯着我,我觉得把她们震住了,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小雨很勤快,手也很巧,张婶做的饭很可口,她们手脚不停地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穿越以来,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孤单,觉得这种日子也蛮不错的。
从第二天开始,我就打扮成了未婚女孩的样子,巧手的小雨把我打扮得很好看,看着年轻了好几岁,我上街就都带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