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自传1.五岁前 ...
-
一.五岁前
我在五岁前没有清晰的记忆,对于五岁之前的记忆基本是依靠父母和祖母的言语中构建出来的,没有完整连续的故事线,只有些零碎的故事。
1.一岁出生
我出生在1999年2月15日的江西吉安市吉安县。那时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九点多,室外,大雪纷飞,夜色浓重,人影稀少;而室内却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一家人聚着看春节联欢晚会,等着在午夜放对新年充满希望的礼花。我的母亲,挺着大肚子在端菜,突然来了阵痛,扶着墙大口喘气,我的祖母见大事不妙,立刻叫父亲去准备三轮车,赶快把母亲送往医院。
送往医院后,医生说要马上准备生产,但是护士的人手不够,还好医院里的护士长是我姑姑。姑姑住在医院后面的宿舍改造房里,听闻母亲在医院里等着临盆,立马从家里奔出来,还叫了几个邻近的护士。
祖母和父亲在急救室门外等着,父亲还说了句,孩子出生了养不了要丢掉之类的话,然后被祖母一阵臭骂,祖母说如果父亲养不了她替他养着,还说白把父亲养这么大了。
大约是在快十一点的时候,护士抱着孩子出来了,然后去称重,祖母一看我是个男孩,还有十斤重,开心的不得了,抱了一会之后,小心翼翼的把这个大胖小子挪到父亲的怀中,就急火火地进去看我的母亲,而我父亲抱着我是真的手忙脚乱,据姑姑说当时他差点把我摔了。当时,因为大年三十就我一个孩子是在县医院里出生的,我也就成了整个医院公知的人物了。
2.二到四岁
一岁时,家里贫穷,大家都忙着打工挣钱,也不记得多少事情。直到我两三岁,家里开了家五金店,开始安生立命,才慢慢多了许多闲文趣事。
我感觉我是个蛮幸运的孩子,其原因分为两点。
第一点是在照顾方面。一开始母亲是随着父亲在昆山打拼,后来,祖母说那时候我经常一个人搬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呆呆地看着外面的马路,希望母亲突然出现给我一个惊喜,她就对母亲说让她回来照顾我,孩子是需要父母的,所以母亲就从昆山赶回老家照顾我。而我那时长得白白嫩嫩,性格还不吵不骂,温顺至极,深得邻居与亲戚的喜爱,凡是邻居亲戚一得空总会往我家店里坐,打麻将聊家常是一个由头,拿我逗趣玩乐也是一个由头,但那时我也喜得他们逗,毕竟每次都会由糖果或者果子吃。不过现在想起了十分不喜,因为后来蛀牙疼和拔蛀牙的时候真的很痛苦,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二点是在经济方面。那时候我和母亲的基本生活是依靠祖母祖父的,而我的牛奶,玩具,书本这些是由我父亲出资购买的。祖母十分宠我,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也可能是因为我是那时家里唯一的男丁,她会把其他小孩子抢着吃的拿来给我尝尝鲜,前前后后的把小卖铺零食柜都买了一遍,除了辣条之类的垃圾食品,其他的都吃过了。我父亲虽然远在他地,但他每年回来过年或者探望,都会带许许多多新奇的玩具,小的有魔方,孔明锁,九连环这类的,大的是生日礼物,两岁时的乐高积木,三岁时的遥控汽车,四岁时的遥控飞机,这些玩具后来都被放在家里大樟木箱里,清点的时候母亲一个个讲给我听的。我后来觉得这些宠爱为日后我养成不善竞争,大手大脚的性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五岁入学
五岁时,我已经结束了幼稚园时光,我要开始上小学了,我的祖母为了让我享受更好的教育,也可能是为了整个家庭的发展,主张母亲和父亲带着我在昆山打拼,我父亲原先是不同意的,但祖母在这个问题上很坚决,她觉得留在吉安发展很难做出前途,于是祖母随着母亲一同来到了昆山。
祖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极善于与陌生人交际,在交谈中快速熟络。差不多一个月,她就找到了收入不菲的保姆工作,从父母的小出租屋里搬出去,单独租赁了一个车库来住,给我们一家三口留出了独立的空间。
母亲是一个忧愁劳累的人,她担心的事情总是很多,她担心在昆山我能否被很好的照顾,能否找到好的入学学校,会被会被其他孩子欺负,会不会被拐跑,诸如此类的信息从我到昆山一直到初中就没停过。(外地人当时在本地不受到待见,本地人的公立学校很排斥外地人,外地人一般在郊区学校或者私立学校上学。)她为了让我上个好学校,在招生的时候特地跟招生办主任说我会英语,基础好不会拖累班级,性格温和不打不闹,后来招生的时候老师没有邻居说的那么刻意刁难,问了我几个英语单词,出了几道数学题,我全答对了(我后来知道我妈那个时候激动地哭了),然后那个老师就让我记得八月底来上学,我妈给老师鞠躬道谢之后就带着我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