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 34 章 ...
-
在一处不知道是不是宫里的地方,箫玉已经呆了快一天。
他由刚开始的恼恨,渐渐的变得很无奈,那个皇帝不知又打什么主意,派人将他拦截回来后,就没有来见过他,连那个安德也没有出现过。他身边有两个侍女在守着,可是两个侍女仿佛哑巴一般,什么话都不肯说,只有在他坐不住想出去时,才会立刻过来挡住他的去路。
直到夜幕降临,被晾了一整天的箫玉,终于等到了皇帝姗姗来迟的脚步,皇帝一进门后便道:“让卿久等了,朕本是想早点过来看望卿,却不料被几件要事耽搁了。”
箫玉冷笑了声道:“皇上国事如此繁忙,竟还有时间去拦我的车。”
“若不如此做,怎么能请来卿呢”,皇帝毫不介意箫玉的话,一直向箫玉走了过来,“幸好拦的及时,否则朕恐怕就见不到卿了。”
“及时?这么说来,你是一直派人监视我了?”
“朕怎么会监视卿?卿要离开的事,是王叔告诉朕的。”
“父王?”箫玉震惊的看着来到他近前的皇帝,“这,这怎么可能?”
“卿不相信?”皇帝反问道,脸上露出些玩味的笑意,“王叔向来希望卿能入朝辅佐朕,不愿卿留在江湖埋没了才华,这次卿要离开京城,王叔便告诉朕了。”
“是吗,那父王也知道你会将我“请”来此处?”箫玉有些苦涩道。
皇帝不置可否,只是意味不明的道:“卿也不必怀疑王叔,卿是皇族子弟,不说王叔,就是朕也不忍心看着卿流落江湖,去做一个草莽。”
箫玉低笑了两声,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他实在想不到康王爷会将他的行踪告诉皇帝,虽然知道康王爷不清楚他跟皇帝之间的隐情,但他早就表明过不想进入朝廷,更不想辅佐这个皇帝,可康王爷依然不肯放弃让他入朝,箫玉胸中涌出些酸涩,在康王爷的心里,究竟是朝廷重要,还是他这个儿子重要。
想到此处,箫玉闭了下眼睛,其实根本不用比较,因为早就有了答案,在他与朝廷之间,康王爷一直都是更看重朝廷。
箫玉抬头看向皇帝,眼中带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怼:“司空晔,不论你今天找我来是做什么,我只有一句话送你,我不会入朝,更不可能帮你,你不必再费心思了。”
皇帝似乎早就料到箫玉会如此说,脸色依旧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箫玉旁边坐了下来道:“卿不必如此早的做出决断,朕说过,会给卿时间考虑的,朕相信,朕对卿的心意,总有一天卿能明白。”
“你的心意?”箫玉反问道,好像听到了什么笑话般,忍不住呵笑了声,顿了顿后,又摆正神色道,“不必了,我只要知道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野心就够了,我自知自己识人能力有限,但还是看的出来,你是什么样人的。”
皇帝没有再说话,看了箫玉片刻后忽然道:“其实卿不必如此排斥朕,朕与卿才是这天底下最为相配的一对,因为我们是同一族人”。
箫玉侧头看向皇帝,不太明白他说的同一族人是何意,这时又听皇帝道:“卿是契玥族的圣子,而朕的母妃也是契玥族的圣子,只是此事乃皇家秘辛,没有外人知晓。”
箫玉猛地站了起来,不可思议的看着皇帝。
皇帝又接着道:“卿不必惊讶,在前朝时契玥族还深受皇族器重,每任圣子都会被封为国师,只是他们的最后一任国师与皇帝发生争端,导致全族被驱赶贬黜,契玥族人为了生存,渐渐地都隐姓埋名了。”
皇帝说到这里顿了顿:“据说契玥族人天生美貌,我母妃正是因此被先皇看上,但先皇不想因她身份而多生事端,就将此事瞒了下来,朕自登基以来,一直想着恢复契玥族人身份地位,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卿若是愿意的话,朕可以即刻为契玥族人正名,再册封卿为国师。”
“我不想让人知道我的身份!”箫玉立刻道,神色带了丝慌张,“更不想当什么国师。”
“为何?”皇帝疑惑道,随后露出丝笑意,“朕明白了,卿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身体异于常人。”
箫玉脸色越发紧绷,皇帝此话正中他的心思,而皇帝很快又道:“朕可以答应卿,只愿卿能相信朕对卿的诚意,卿在此呆了一天,想必也饿了,用完饭后早些休息吧。”
接下来一连三日,箫玉都被困在这个不知名的地方,除了两个看守他的侍女外,能见到的唯有皇帝。
这里好像是个小型的宫殿,门口的牌匾上写了“惜月轩”三个字,这宫殿建的十分精致,可却意外的冷清,甚至除了箫玉住的那间外,其它地方都显出些灰败。
每到傍晚时分,皇帝都会准时出现,皇帝一直是个深沉内敛的人,很少把真实的情绪外漏,而箫玉和皇帝没什么可说的,所以两人即使见面,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箫玉现在是不想惹恼皇帝,剑门的人应该很快就会赶来,在此之前,他最重要的是稳住皇帝,别让皇帝再出什么花招。
不过,皇帝虽然话不多,但对箫玉格外的容忍,甚至还会特意迎合箫玉,尤其那张向来冷漠的脸上,温柔和煦了不少。
这在旁人看来,皇帝对箫玉可谓是恩宠备至了,但箫玉对皇帝越发反感,因为皇帝再怎么表现,都掩饰不了身上那股高高在上的气息,他习惯了高人一等和唯我独尊,即使刻意放低架子,也像是施舍一般,让箫玉没有半点舒服可言,反而有种被什么东西卡住一般,吐不出来也咽不回去。
而且对箫玉的那些“特别恩待”,皇帝虽然嘴上不说,但有意无意间总是散发出这样的信息:你看看,朕对你这般恩宠,你怎么还不感激涕零,谢主隆恩呢?
其实这些倒没什么,箫玉尽可以无视掉,但在皇帝走后,那两个侍女的表现,才真是让他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不爽到了极点。
两个侍女对箫玉不是不好,只是每次看到箫玉对皇帝不假辞色时,都会觉得箫玉不识好歹,她们并不清楚箫玉的身份,也不清楚箫玉被困于此的原因,不过在皇帝与箫玉的相处中,渐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箫玉应该是被皇帝看中,偷偷藏在宫里的情人,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让人知道。
大概是觉得被派来伺候箫玉,便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两个侍女见箫玉总是“忤逆”皇帝,还大着胆子劝说起箫玉:“公子您真是太不知感恩了,皇上可是天子,能这样对待您,已经是天大的殊荣,其他人盼都盼不来呢,您就别总是对皇上冷着脸了。”
箫玉跟皇帝的对话不多,而这不多的对话中,也会问到皇帝什么时候放自己离开,于是这又给两个侍女提供了新的联想,觉得箫玉是不满于被藏在这里,无法光明正大的出去见人,所以在跟皇帝使性子耍脾气。
这种联想又让侍女有了新的劝说:“公子您也想开些,虽说躲在这里确实有些委屈,可皇上对您的好,放眼整个后宫,都找不出第二个人呢,能得到皇上这般相待,也该知足了。”
箫玉听她们说话,向来不回应也不入心,有时候干脆拿本书翻看,只当什么也没听见,那两个侍女跟箫玉相处多日,早看出了箫玉脾气温和,况且箫玉虽然脸色冷淡,但那张太过好看的脸实在没有威慑力,这让她们胆子更大起来,说的话也没了顾忌。
两位侍女中有一个性子比较直,见箫玉坐在椅子上看书,根本不听她们的“良言相劝”,便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公子这般长相气质,能得皇上青睐也属正常,可您若是一直这般,这般恃宠而骄,恐怕早晚要让人厌倦的,皇上后宫有那么多的美人,也不可能一直把心放在您身上,现在皇上在意您,您怎么样任性都可以,万一哪天皇上没这个耐性了,您要怎么办,您总该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再说了,皇上日理万机,公子也该体谅……”。
“出去!”箫玉突然一声冷喝,打断了侍女接下来的话,他气的拿书的手都在颤抖,再多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侍女被箫玉吼的一愣,这还是她第一次见箫玉动怒,看着箫玉那双过于明利的眼睛,不知道为何,忽然有些羞愧来,她垂下头后回了句:“是,公子。”便默默退了出去。
箫玉闭上眼睛,只觉得胸中一口闷气,堵得他几乎喘不上气来,他手中紧紧抓着书卷,因为用力,白皙的手背上都泛起了青筋,装订精美的书更是被抓的变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