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定局 ...

  •   深夜,一辆马车飞快地驶向禁宫,凭着灵帝的腰牌顺利从北偏门进入。
      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宫里的舍人也只知道一向斯文的御史中丞一脸隐怒地将脸色微微泛黑已经昏迷的少监大人送了回来。
      而出席宴会的官员只说当天因为场面太过混乱,他们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知道少监中了毒,不过因为并不是什么严重的毒,等到他们得到消息时延麟已无大碍。
      隔天的早朝,不只是灵帝脸色难看到了极点,连副相,也是阴沉地绷着脸,让整个早朝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没一个官员敢开口议事,就连平时深得圣心的李绛也只是沉默不语。
      虽然灵帝将此事交由廷尉调查,最后却莫名其妙地不了了之。

      朱正历23年(统历1324年)二月
      九卿之一担任奉常一职的伍典被人密告与清妃被害一案有所牵扯,有确凿证据证明清妃被掳当晚伍府有黑衣人出入,且此后有大夫频繁进出。因嫌疑巨大,伍典被押入天牢,灵帝命廷尉朱啸空与御史中丞李绛联合审查此案。奉常之位由众臣荐举近大半年来功绩显著的中书侍郎延麒暂代。
      同年四月
      朱南东北边境与苍东交界处,因苍东去年收成不足,三四月正是青黄不接之时,物资匮乏,频频发生苍东饥民偷盗抢劫朱南民家的案件,朱南民众为了保护自己的粮食与苍东饥民发生了大规模的争斗。恰在此时,手握兵权的魏仪突然病倒,为了解决边境的寇乱,灵帝下令尚书台直达天庭,由帝直接掌权,同时任命尚书台侍郎陈囹孜为台辅,负责抽调军队解决边境之乱。
      至此,朝廷内形成以灵帝为核心御史台及尚书台为辅助的政治体系,不再由丞相总揽政务,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只办理例行工事,兵权亦一分为二。灵帝与魏仪渐渐形成分庭抗争之势。
      朱正历24年(统历1325年)元月
      临时代奉常之位的延麒在众臣的保荐下,正式接替成为奉常。
      朱正历24年(统历1325年)末腊月
      魏仪旧病复发,正在此时,有人揭露将近二年半来一直悬而未破的清妃案实为魏仪所为。魏派内部亦有一部分官员见魏仪病势凶猛,为了在圣帝处讨得欢心,站出来揭露魏仪近几年的罪行,但都因证据不充足,仅列入待查范围,未能使魏仪下狱。
      朱正历25年(统历1326年)元月
      曾指证魏仪的门下台侍郎被人暗杀,凶手当场抓获,虽服毒自尽,但从其身上搜出魏仪的令牌。证据确凿,加上当初曾在魏府呆过的徐姓侍卫作为清妃一案的关键证人出来指证亲眼所见魏仪逼迫清妃并令人其强灌毒药之事实,当晚,宫廷禁卫重重包围了魏仪副相府,但魏仪府内饲养死士尽出,一夜血战后,禁卫突破魏府,只见魏仪一身朝服正坐太师椅,一时气势竟压住了蜂拥而入的禁卫。魏仪只大笑,一言:“没想到我魏仪也会中这黄口小儿的诡计,罢!罢!是我魏仪看走了眼。时也命也。我魏仪大势已去!”言毕,自毙于堂上。
      继魏仪之后,朱南朝廷开始清理魏派残余。共处刑154人,流放211人。魏派中惟独延麒因在魏仪一案中立有头功,非但未被流放处刑反而加官进爵,由奉常一位晋升至副相。而原御史中丞李绛晋升为丞相,因诬陷而入狱将近两年的伍典被放出,官复原职。九卿中除与魏仪关系密切的廷尉与典客被撤职换上新人以外,其他任职均与原来不变。
      同年二月
      灵帝握得实权,但因朝廷元气大伤,人才缺失,开始广泛向民间招募有才仕子出任官职。在丞相李绛的提议下,从邻国北玄吸取经验,试行科考制度。
      朝廷里大量有才年轻仕人进入,给朱南朝廷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同年四月
      副相延麒提出增加军队开支,加强朱南的军事力量,同时开设武考选拔人才,因朱南向来重文不重武,故应放开限制,争取他国有能之士能够为朱南效命。此建议虽然遭到老臣的一致反对,却得到新进年轻仕人的支持,一时形成两派意见争执不下。最终在灵帝的支持下得以通过。却遭到老臣群体的激烈抗议,全体请辞,告老还乡,在李绛的暂缓武考,只增加军费的建议下,才将局势驱于圆缓。

      退了朝,灵帝拒了李绛和延麒晋见的要求,一个人隐带着怒气来到了紫宫的书斋。
      一屋子沉静的书香中那道柔柔的身影让灵帝渐渐平静下来。
      灵帝缓缓朝那道身影走去。
      金色的阳光被白色的纸窗所阻隔只微微映出了白光淡淡地铺洒在延麟的脸上,让本就略显过白的延麟更加白皙透明起来,经过了三年时间的延麟出落得越发让人惊艳起来,只是身上沾染了点病气,显得略微柔弱。
      “延卿……”
      灵帝不知道为什么近来有一种他会失去延麟的感觉,特别是在这种沉静的环境下,仿佛延麟也会这样静静地渐渐融入到空气中,渐渐消失在他的眼前,灵帝不禁心慌地出声打破这沉静。
      延麟从书中抬起头,见到灵帝,急忙起身行礼。
      “免礼吧……”
      灵帝说道,叹了一口气,又问道:
      “你在这里习惯吗?”
      延麟一怔,接着轻轻地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抹一贯的淡淡的微笑。
      灵帝却看到延麟眼里一闪而过的黯然。
      三年前延麟所中之毒虽不至于让其致命,却让延麟从此再也不法说话,且身体极易染病,为了不影响紫宫的日常工作,延麟自愿降到书斋来管理大量收集而来的天文历法书籍。但退去少监一职,便没有每夜上观星台的资格,只能透过屋檐圈出的四方天空窥视博大的星空一角,只是这书斋所在位置恰好能看见北玄所属的那片天空。
      所以延麟依然能知道北玄的情况。
      暗劫并没能抹杀掉新星,虽然光线比起以前微弱了许多,但是新星并没有坠落。证明灵帝派往北玄暗杀之人是失败了。发现这一事实时,延麟自己都没发觉他心里其实偷偷地松了一口气。
      突然延麟想起什么,拿起一本古书给灵帝看。
      古书上记载的是远古时期,人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灾难,受尽折磨流离失所的人们诚心企求上天的帮助,于是上天派下一灵禽化为人形来帮助人类度过难关,可人类度过难关后为了留下灵禽,继续借用它强大的力量竟利用四十九个巫师之力将灵禽的灵魄逼出体外封印在某物之中……
      古书残破,记录到这里缺失了一大段,然后又继续写道:
      当灵禽苏醒之日,天将现异星,被玷污了灵力的灵禽为了报复人类的背信弃义,将会导致人间沦为修罗场,而这一切,都将起源于其魂所附之……惟有让灵禽得其……或能……望后人谨记……惟独一禁……打破……天怒……
      能勉强读懂的文字就记载到这里,后面到结尾的文字因为太过久远模糊到无法辨认的程度。
      趁着灵帝看古书的瞬间,延麟拿过一旁的白纸,将笔沾饱墨水,在纸上写开来。
      待到灵帝看完古书,延麟又递上他刚写好的满是字的纸。
      “圣上,所谓异星,极有可能指代的正是天之新星,若正如是所记,新星不除战乱之机将不绝,新星本被正斗罡气所镇,星光暗淡,不好辨认,但最近天现异象,北玄众星显骚乱之态,想新星不久必将出,臣请往北玄一探究竟,请圣上不要再推托臣的请求,准臣一行。”
      看完纸上所书内容,灵帝心里咯噔一声,其实灵帝早知延麟欲往北玄的心思,或者说在知道派去暗杀的人失败后,灵帝就隐约地感到迟早这一天会到来。自延麟从昏迷中醒来之时,灵帝就或多或少地避着延麟谈起这件事,没想到今日被古书中记载内容所吸引,一时不察自然而然接过了延麟递上来的纸。
      担心地看着延麟还不是很好的脸色,灵帝的心里矛盾着,为了国家,他必须对延麟放手吗?让他离开这座禁宫,去那充满了危险的北玄国,去了他还能再回来吗……
      延麟柔和的眼里却是写着他欲去北玄的坚定心意。
      不只是为了师父的遗命,不只是为了朱南的命运,不只是为了从小看着而产生的那种好奇,还有更深的原因,发自延麟内心的,一种隐隐的迫切和盼望。
      看着这样的延麟,灵帝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有点无可奈何地说道:
      “朕准卿的请求。不过为了安全,让何锐其随卿一起去吧。望卿早日探清情况,尽快回朱南来。”
      延麟见灵帝一副无甚精神的样子,又提起笔写下了什么递给灵帝看。
      “圣上,发展武力之事不宜过急,现在正值用人之际,虽然老臣的思想过于陈旧,但在处理突发大事时,还需借助他们的经验。武力之事宜暗中进行。”
      看完延麟所写,灵帝点点头,沉吟说道:
      “的确如此,朕就此事还需与李绛他们再商议商议。”
      说完,灵帝思考着此事,起身欲离去宣召李绛和延麒就此事再讨论一下。出了门,灵帝不由得又回头痴痴看了延麟一眼,恋恋不舍地收回视线,离开了紫宫。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定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