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6、金枝欲孽之玉莹完 ...
-
第二天她去皇后宫里请安,自然收到一些人的羡慕嫉妒恨。这让她再次摇摇头,如果换了康熙或者雍正朝,后宫里面的女人敢兴风作浪,皇后不贤惠不说还暗害皇家子嗣,宠妃又整天到处作威作福,还没作到点子上。
“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快起来,妹妹昨天时侍候上辛苦了,来人啊看赏。“
皇后这声妹妹叫得很是亲热,但是她确实知道皇后是个笑面虎,叫得越亲热仇恨值拉得越多,没看到那些妃嫔看她的眼神更加凌厉了么。
“谢娘娘赏赐。”
然后就坐在那里听这些女人争风吃醋,好没意思。
后来皇帝也没有再召见她,不过最近皇帝谁都没有见,倒是把自己关在养心殿没日没夜的处理政务。她也没多想,反正皇帝不进后宫自有人着急。
在养心殿的嘉庆帝脸色阴沉,看着这些到处起义的奏折,心下烦乱。才不过短短八十来年,这大清就被他的好儿子好孙子折腾得风雨飘渺大厦倾倒,他的那个好儿子一心想学圣祖,只不过画虎不成反类犬,治国之道没学到,后宫包衣女才称霸,前朝更是吏治腐败贪官横行,他顶着抄家皇帝的名头才把欠债要胡来,不到几年就被这个喜好奢华的儿子败光了。现在这个包衣生的孙子更是毫无建树,面对天灾人祸或是天理教的起义就知道下罪己诏,面对国库虚空只知道节衣缩食,也不想想只要贪官还在即使你皇帝就是不吃不喝也填不满那些无底洞。
想起他看到的那些史书,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就连小小的倭寇都敢来犯,最后国将不国。那些夷人还真是让他小瞧了。
“来人啊,宣召怡亲王进宫。”这位换了芯子的嘉庆看来还是记挂着最亲兄弟的子孙。
可惜后来的他看到唯唯诺诺的奕勋,心下叹气,胤祥四哥对不起你。
皇后自然去找过嘉庆,不过雍正自然不是嘉庆这样的傻子,他知道这位皇后做过什么,所以他表面功夫还是做得很好,只不过暗地里要做什么手脚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后来皇后病了,就连新宠淳贵人和安贵人也因为犯了错而被打入了冷宫,孙白杨父子更是因为诊治皇后不利被革了职。
不过这都是小事,前朝大臣们忽然发现皇帝越发的让人畏惧了,先是改革军营,把八旗子弟都丢进去历练了,京城里瞬间少了到处欺负人的纨绔子弟,风气都变正了。然后是那些阳奉阴违的贪官,该吵架的吵架,该流放的流放,宫里的宫女太监也换了一批,那天理教可不是和宫里的太监勾结才会攻打进来么?包衣也不能幸免于难,该斩草除根的斩草除根,更是明令包衣女子不得封到贵人以上。
大臣们看到皇帝这番作为,都战战兢兢缩着头做人,不敢和皇帝对着干,没看那些对着干的都被或冷落或流放了吗?只是这手段怎么看怎么熟悉。
皇帝花了一年时间收拢和培养对自己有用的人,然后开始润物细无声地改革,先是改革武器,有人反对的话就找神枪手给他脑袋瓜子顶个苹果来一枪,射程还是一百米的那种,不服气就一直进行,知道不反对为止。把火统研究出来去对付起义军,能招安就招安,不能招安就用鸦片吧,虽然这一招有点狠毒,但总比这些人没事就想要搞分裂好,禁烟运动的律法也开始实行,举报私藏鸦片的人有封赏,抽鸦片的一律株连三族,所以家里人发现有吸鸦片的很早就自己解决了,怕被连累啊。还派了一大批心腹跟着英国使者出使英国,目的嘛很明确学他们的科学技术,当然国内的传教士也有用武之地了,谁带来的科学技术多,就准许他们传教修教堂。这也算是暂时解决了技术问题。
对那些觊觎大清的夷人他目前还没有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过给他们来点小惩罚也是可以的,他们不是喜欢卖鸦片给大清子民吗,拿他就派人给他们买回去的丝绸茶叶来加点料,当然不会是鸦片,这目标太明显了,慢性毒药什么的还是可以有的,天朝最不缺的就是无色无味的阴私毒药了。不知道那些最喜欢天朝丝绸的贵夫人们还生不生得出孩子,男人们都被毒得没有兴致了。
这计划成功之后,很久那些外国使者没来蹦跶了。这也让皇帝有了更多的计划时间。
皇帝还以造船唯有开了个冶铁厂,当然这只是小规模的,因为朝中那些老顽固的原因。
她看前朝变化万千,估计这皇帝是换了个魂,看来这下子清朝的灭亡会晚几十年了。
皇后早就久病不治,只能在宫里养病。而皇帝已经有了几个儿子,自然不急着进后宫,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当初的皇帝了。
她看皇帝的动作看来这位还魂的皇帝是知道历史走向了,气得把后宫之首都一毒到底,还开始办工厂,能有这雷厉风行的手段也就只有雍正了吧。
幸好她没去参与剧情,要不然她现在也在冷宫了,现在至少还有点人生自由。对于这位专程回来力挽狂澜的四爷,不知道他最后发现这只是一个平行世界会不会太失望。
她有时候在想照这样发展下去不知道大清会不会变成君主立宪制,不知道四爷会不会妥协。
后来大清用上了点灯,那容易走水的蜡烛也算淘汰了,慢慢的工厂也多了起来,不管是纺织工厂还是冶炼工厂,这也算解决了民生问题,百姓至少有方式谋生了,不会在遇到天灾的时候流离失所。东三省也开发出来中了许多作物,农业专家们研究出来许多增产的方法,至少吃饭不会成问题了。
那些外来的使者们想要割大清的地那也得看看人家手里的枪炮答不答应。来抢一次打一次,渐渐地他们认识到大清不再是十几年前的大清了,不是谁都能欺负的,天朝人民制造的枪炮也不必外国的差,以前只是没重视,并不是没有人才。现在既然皇帝都这么热情,那些官员自然会献上人才来讨好皇帝。
皇帝最先征服的地方就是倭寇,他可还是记得那场战争的,大臣们这么些年也知道皇帝要干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也不会没眼色的去反对。反正现在大清在他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的带领之下越来越强大了,他们的日子自然也越来越好过了。最主要的是经过那些夷人的偶有来犯,他们也认识到先下手为强的道理,那些倭人早就该打了,让他们总来抢劫。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现在是时候了。所以倭寇国杯具了。灭国什么的不要太快啊。
然后不用两个月,岛国倒了,这让曾经见识过岛国难啃的英法等国大吃了一惊,不得不再次审视这个他们眼中曾经闭关锁国的大清。
她这次在金枝欲孽的世界里体会到了大国崛起的霸气,多亏了四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