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最爱皂角树 ...


  •   大学时的校园里,有颗很大的皂角树。每次看到校园里那棵皂角树,记忆不知不觉定格到在遥远的那个地方那个守候在皂角树下的瘦弱而温暖的身影,心灵似乎也在一瞬间被温暖浸没……
      外婆说,那个女人是一位受人尊重,让人敬佩的老人。不只是自己坚强的面对生活,含辛茹苦把几个孩子养大,更在于自始至终对爱有着崇高而又令人震撼地信仰。
      外婆说起关于她的故事。农村的婚姻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现在看来,用出人意料或者不可思议形容也不为过。往往是家人选择了亲事,而后良辰吉日拜堂成亲,尽管绝大多数情况下,男女双方互不相识。不知道该如何去评断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也许,应了那句“感情是慢慢培养的”,也许,在压抑人性的年代,在农村根本不会谈论爱情,唯一能做的就是顺从,就是认命。可是她不一样,她看着身边的姊妹们一个个的嫁人,也许时间了太多临行前滴落的眼泪,哭泣的身影,她知道她们嫁出去的痛苦与悲伤。她,家境贫寒,但人出落的漂亮,为人勤快善良,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只是与那些村里的姐妹们相比,她有一个更能体谅她的家庭。家人不忍心剥夺她选择幸福的权利,所以关于她亲事上会寻求她的想法,尊重她的决定。也是因为这些,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由于家里人多,农活较多,勤快的她不只忙农活,还承担家里很多的家务。她经常和邻居一起去河边洗衣服,浅浅的小河边,几块大石头,经常可以看见村里人洗衣服的身影。隔三差五的在河边洗衣服,久而久之,附近都知道她是一个勤劳的姑娘。那时农村还没有洗衣粉,洗衣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然,没有洗衣粉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有皂角的可以用皂角洗衣服,没有的用棒槌砸或用力搓洗。恰巧的是,她就是没有皂角的其中一个。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和邻居一起在河边洗衣服,抬头时看见一年轻人提竹篮向河边走来,姑娘家当时都很不好意思,所以习惯性的低下头继续洗衣服。只是来的人走到河岸边,到她跟前把竹篮放在她旁边。而后憨厚的笑道:这篮皂角给你洗衣服。也许正是他憨厚腼腆的形象以及他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她感觉熟悉又亲切。现在让我想,我仿佛可以看到清清的小河边,她,他,那一篮皂角还有她微低着头微红的脸颊。
      后来,她和他熟识了。再后来,就和我们想得一样,两个人渐渐产生了感情,再后来,她嫁给了他。听外婆说:他提亲时,除了一些必要彩礼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送的那满满两大篮皂角。
      婚后,日子虽不富裕,但平平静静的日子让她很满足。可是天意弄人,当他们第三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却因突发病离开人世。对正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的她来说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她悲怮欲绝。她可以哭,可以悲伤,可以随他而去,但是上有老,下有小,她除了面对还有什么选择。办完丧事后她坚强的承担起这个家。之后的日子可以想象的出来,很艰难,也有人劝她趁年轻再嫁,可是在她心里,尽管他已经离开,尽管他再也不可能回来,她也放不下他。是的,他走了,可是家门口那棵皂角树却替他一直守在那儿。在他离开的岁月里,我不知道每次她走过那棵皂角树会承受多大的伤悲;也不知道每次用皂角洗衣服的时侯,她会有多怀念那个在河边赠他皂角的他;也不知道没有他的日子里,她需要多大的勇气来承担这一切。只是知道,那份爱,早已达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皂角树一轮又一轮的发芽、开花、结果、叶落。转眼间,曾经的她也已白发苍苍,儿孙满堂。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却没能改变她记得他、记得那满满一篮的皂角的过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岁月以其虚掩之势行进,如今那颗皂角树不在,也守候在皂角树下的人也已入土为安。只是那份想念似乎还停住在那里,那份对爱的信仰似乎无形之中也已被铭记下来。
      想起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