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冰人(2) ...
-
第十二章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居于罗马市中心的艾科拉酒店时,天色渐暗,远处黄昏的晚霞已经完全弥漫上罗马的上空。
矗立在共和国广场上的酒店,经典的半圆形19世纪白色大理石建筑,酒店外立面的一株株暖黄色的灯柱自下而上沿着罗马柱齐开,与广场上的巨大喷泉交相辉映,第一次让薛靖瑶深刻地感应到曾经罗马帝国的辉煌。
而大堂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装修则更将该酒店的奢华发挥到了极致。薛靖瑶很惊讶,在至今早已华而不实的欧洲,竟然还能找到如此内外兼修的五星级酒店。
Julia看到她的表情,立即意会,凑上身来颇为得意地炫耀道:“怎样?这可是我定的,眼光不错吧?”一脸的急需表扬。
薛靖瑶猛点头表示赞赏。
Julia正洋洋得意,不妨耳边传来魏晋那阴森森的、慢条斯理的声音,那声音刚冒出来时Julia就无端打了个寒颤,直到听完Boss的整句话后,笑意完全僵在了脸上,那欲哭不哭的表情把薛靖瑶逗得不行。
“你的眼光很好,只是这一次的费用占了我们预算里半年住店的费用,将来的半年,你可以精打细算下怎么安排我们的经费,我相信,你很擅长的,Julia.”
其实研究所并不缺钱,虽然那些始建的条条框框里的确有对每次出行经费的预算做限制,但是,这不是从没按那实施过么??!!Julia嘴巴张了半天,暗自闭上,在心里再次警告自己,以后得罪谁也千万别得罪Boss,那简直就是小心眼儿的始祖… 自此,魏晋在Julia心里那类似幻象般的完美泡泡总算全部破灭了… 可想而知,为什么这么多女孩前仆后继地想接近他,最后都会不了了之的原因了…
这事儿搅得Julia美女晚上也没心思出去钓罗马帅哥了,只闷在房里苦苦研究怎么解决这个看似完全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第二日,她自然也就没有晚起…这算是因祸得福咩?
*
“这具尸体现在正式被称作‘希米劳人’,随之出土的物品总共大约70多件,这绝对是这次发现中的一大惊喜!”格拉斯古大学的教授满脸兴奋地在那喃喃自语中。
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出土的文物的价值并不因是平民之物还是王室之物有所区别,甚至从整个人类发展史的角度来评判,平民留下的物品可能还会更加有研究价值,因为它们是当时人类所使用的日常生活资料的绝好范例,比那些辨不明真正来源的史书要来的更为科学,可信度也更高。
由于这次的希米劳人是死于夏季或者秋季的,寒冷的天气和冰冻的冰层将其随身携带的好多有机物都保存了下来,比如各种皮制品、木制品甚至草编织品,这些器物显示了当时人类已经掌握了非常精湛的手工技巧,可以说是很大程度刷新了现代人类对那时人们的认识。
“这是紫杉木制长弓!有近180cm长,看,它的一面是平的,另一面则是圆的。原来长弓在那时的制造水平已经有如此之高啦!”一位罗马当地的考古研究员拿着化验单,看着实物进行比对,忍不住啧啧惊叹。
没错,对古代长弓制造感兴趣的人皆知世界上,制造长弓的最好木材便是紫杉木,甚至是21世纪的现今依旧如此。所以从很早以前,世界上某个王国若是发现在自己的领土上有紫杉木群,那是要当做宝贝一样圈养起来的,生怕被其他国家觊觎了去。
而紫杉之珍贵,也不是所有的品种都珍贵,那么多紫杉亚种中,只有意大利紫杉最佳,其次是太平洋紫杉。
制作单体长弓,最重要的因素则是型变量、弹性模量以及热损耗。
意大利紫杉拥有世界上所有木材中最大的型变量、适中的弹性模量以及极小的热损耗,在单一材料中无出其右。这也是为什么这样品种的紫杉木被发现后会被当地政府极好地保护起来的原因。
曾经的英格兰甚至强行胁迫法国出口红酒必须随赠紫杉木,因为生长在英格兰的紫杉并不适合生产成单体长弓。
紫杉木的这些特性是经过现代科学无数次检测论证过才得出的,可是却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被当时的人广泛所用,真的是让大家十分感慨。
现代人总是标榜着自己是如何如何之聪明,现代的科学技术是多么多么的发达,古人那种生活完全是废材式生活,但其实深究下去,属于我们这几百年的迅猛科学发展,不也是几千年来的历史积累下的一个量变导致质变的爆发么?这并不代表我们有多聪明,只是属于人类发展的顺其自然罢了。薛靖瑶恍然想道。
盯着那柄紫杉木制长弓出神的薛靖瑶,突然感觉到有硬冷的金属物体触碰她手臂的感觉,那股子冰凉瞬间透过她手臂的毛细血管直涌入她的大脑,致使她瞬间回神,转头发现那扰她思绪的是一只小巧的Macbook Air,而握着它的那只手则让薛靖瑶感到无比得熟悉…
“拿着,卫星上网,里面有我们研究所的考古资料库,以后资料全部从这边找,这里没有的话,其他来源的则未必官方可信。”魏晋不紧不慢地和薛靖瑶解释。
薛美人呼了一口气,接过电脑,打开,上网,略惊讶,“哈佛大学的卫星?!”
魏晋不解,“嗯,难道你们学校没有么?”
“……”
我们学校还没有钱到能让学生用自个学校的卫星上网吧… 哈佛也太奢侈了!薛靖瑶略有些酸溜溜地想着。手上却不停地敲打键盘,开始熟悉这个系统。
这边两人在开着自己的小灶,那边新的化验结果又出来了。
那紫杉木弓因为在室温下若有若无地散发出一些气味,有点像腐败的肉类的味道,于是研究员在其表面略略刮下一些碎屑拿去检验。
结果显示那长弓表面上涂有血液或者动物脂肪,初步判断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弓的柔韧性。
光光是一把弓就带给在场的考古工作者们如此多的信息,大家不免对其他物品产生了更多、更大的期待。
接下来发现的箭袋是鹿皮制作的,里面有12支箭,尚有两只还是完好的!完好的箭甚至还可以作为射击所用。
魏晋带着Tom上前检查箭杆,发现其长约75厘米,化验结果表明它是由山茱萸和荚莲木棍组合而成,箭头的材质是石箭簇或者骨箭簇,又树脂作为胶水般的存在讲其粘合在箭杆上。
关键是那两只完好的箭矢具有双刃的燧石尖和三个一组的羽翼!这种配置意味着那时候的人类已经拥有了先进的弹道设计思想。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薛靖瑶甚至认为在那种没有书本的条件下,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那么现在我们的学生在被强制学习的数理化是否真的有用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研究人员还在箭袋中发现了未经加工的筋腱(一般用来做弓弦),一团纤维绳以及一簇用草绳捆起来的骨箭簇和石箭簇,还有各种燧石、树脂和石制品。这些东西都表明了这个箭袋还是这位希米劳人的工具箱,用来修补或者制造箭矢。
对史前古器物的研究过程可以说是漫长而枯燥,每一步都得提起精神来,以保证对这些价值斐然的文物的损耗可以达到最低。这样的工作和薛靖瑶之前预想的有很大的区别,她一直以为考古虽然说辛苦,但也应该是一件充满刺激的工作。
比如今天发现了什么年代的什么珠宝啊,明天又发现了某个不明王室人物的尸体啊什么的。怎么也没想到考古这工作基本上就呈一个单调的循环:阅读、发掘、调查、记录、分析、分类、解释。周而复始、乏味枯燥。
于是不开心地鼓着包子脸的薛美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斜前方正在认真查看资料并且一心二用地听着Tom解释汇报的魏晋身上。
今天由于是正式的两国两方研究所的合作碰面,所以魏晋全身上下都穿得异常正式,现在那套可以说是一点点褶皱都没有的西装都已经被白大褂盖住了,只留下脖子一上的帅头一颗以及底下蹭亮的皮鞋一双。
薛靖瑶先是定睛看着魏晋的鞋子,他的脚好大~感觉有个44~45码?她对这个无概念,只感觉比她爸爸的还要大一点,那是真的挺大的了!那愣发着发着,薛靖瑶就不自禁地把自己36码大小的脚一咪一咪地往魏晋那边挪过去,企图来视觉比较一下。
啊…好漫长啊…明明就半米也不到啊…怎么挪了那么久还没到目的地呢….
呼哧…呼哧… 加油!马上就要到了~~
就在她的右脚快要胜利到达魏晋的左脚边的时候,不料Boss大人突然转头叫了薛美人的名字:“薛靖瑶。”
薛靖瑶立刻慌忙把右脚缩回,脚后跟咔地一闭,抬起右手行了个军礼:“Yes, sir!”表情严肃又正经… 写满了“我一定保证完成任务!”
魏晋脸色不变,眼神依旧很随意慵懒,淡淡吩咐道:“查一下新石器时代北欧铜制品覆盖的时间段和地域。”
“Yes! Sir!”薛靖瑶再次敬完一个军礼,向后~转!起步~走!身形僵硬地同手同脚走向电脑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