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这是一种构造简单却十分出名的武器,其实就是□□,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它在西班牙内战中就已经出现,但大规模应用却是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这个名称来自芬兰军队。莫洛托夫是当时的苏联外长。芬兰人用他的名字来为抗击苏军的武器取名可以看作是对侵略的蔑视,而叫作"鸡尾酒"则是因为它通常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比重的燃料混合而成。"□□"最常见的成分是汽油和焦油,其中汽油是主要燃烧剂,焦油的主要作用是使汽油粘在装甲板上燃烧,防止它很快流到地上。
二战中各国士兵都使用过这种简易的武器,不过德军和苏军居然还装备了制式"□□"。在东线战场初期,苏、德步兵都缺乏管用的轻型反坦克武器。很快,士兵们发现这种简易的□□在近距离内摧毁坦克效果不错,于是便出现了制式的"□□"。
德国制式"□□"有两种。早期型成分为1/3的□□燃料+2/3的汽油,后期的成分则为粗苯和汽油的混合物。后期型的玻璃瓶长100毫米、直径80毫米,在保证威力的同时成本更低。这两种"□□"的玻璃瓶颈都缠有浸油粗麻布带,供在投掷前点燃用。
苏联显然不能把这种武器也叫作"□□"。在红军中,其正式名称叫"混合物□□"。红军制造这种□□方式比较多样化。其中一种主要流派是在一个密封酒瓶中装满汽油,再混入一些碎橡胶(与焦油的作用类似),而在瓶颈上系有两个装满浓硫酸的密闭玻璃试管。这种□□在使用前无须点燃,因为当□□被砸碎在坦克装甲上时浓硫酸与液体接触会产生大量的热,点燃汽油。
一般来说,这种武器只有投掷到坦克后部的发动机舱通风口位置才会有效,而且只有连续投掷多个□□才能迫使发动机停车。因此它在对付二战后期坦克时力不从心。此外,这种武器无论是在运输和携带时很容易破碎并燃烧,士兵在投掷时也很容易伤及自身,所以一般只在防御作战中使用,特别是在城市防御战中居高临下投掷□□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