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5、第七十五章 ...

  •   用过晚饭,上官婉儿又朝窗外看了一眼。天已擦黑,外面的一切都朦朦胧胧。李光顺见状,笑着说道:“上官姑姑别担心。母亲若是在镇子里耽搁了,会在客栈里歇一晚。若是像往常一样,就快到家了。”正在收拾碗筷的韩妈也在一旁说道:“夫人她去惯了镇子的,一直都平平安安回来的。像咱们这种小地方,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相熟的很,不会有人生坏心的。”上官婉儿笑笑,起身说道:“好,那我先回房了。”李光顺连忙站起身送上官婉儿出去。

      回到房里,上官婉儿站在窗前伫立良久,直到被细雨打到树叶上沙沙的声音惊醒过来,转身收拾一番,打着油纸伞悄悄出门了。就着灯笼昏暗的光线,上官婉儿深一脚浅一脚在山路上朝镇子的方向走去。此时已是阳春三月时节。虽说春寒料峭,然而到底冬天已经过去,扑鼻而来的全是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在这空旷的天地里,上官婉儿一人神闲气静沿着小路款款前行,这样心无挂碍的时刻仿佛是上一辈子的事情。随着腿伤日渐痊愈,那些贪嗔痴怨也跟着一缕一缕消失了。走得心旷神怡,上官婉儿不禁一首一首低声诵读起陶潜的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逸兴遄飞间,前方传来房氏的声音:“前面是哪位啊?”上官婉儿粲然而笑:“是我,房姐姐。”房氏走进了看到上官婉儿打着伞,身上穿了一件斗篷,放了一半的心,嘴上仍旧责怪道:“天这么冷,还下着雨,你腿不好,出门做什么?这条路我走了多少次了,闭着眼都知道深浅,会有什么事?不放心叫顺儿来也就是了,做什么自己跑出来?”房氏在那里絮絮说个没完,上官婉儿只是抿着嘴笑,一声不吭。等房氏说完,上官婉儿方开口:“房姐姐,把这件斗篷穿上吧。”房氏这才看到上官婉儿臂上还搭着一件斗篷,可是看着那斗篷的颜色眼生,便问道:“这斗篷不像是我的,是你的么?”然而想想上官婉儿刚来的时候,包袱简单的很,根本不会有两件斗篷。上官婉儿摇摇头,说道:“这是我闲得无聊,托韩妈买了布做的。我给自己做了一件,顺便也给你做了一件。顺儿那件披风,还差些花边没绣好,还在我那里放着。我不大动针线,做得不好,姐姐别嫌弃。”嘴上说着,手里动作丝毫不停。把伞递到房氏手中,掏出手帕给房氏擦头发上和脸颊上的雨水。房氏一阵窘迫,一动不敢动任由上官婉儿施为。擦完雨水,上官婉儿这才拿起斗篷给房氏系上,给她带好帽子,末了朝房氏一笑。房氏脸红心跳,忙转头看向远处。

      房氏打着伞,两人在细雨中慢慢朝家的方向走。房氏搜肠刮肚想找些话来说,然而话到嘴边,总觉得哪一句说出来都大煞风景。上官婉儿伸手挽上房氏的胳膊,轻声说道:“姐姐,我的腿已经好了。以后不用再去买药了。”房氏心头一紧,忙说道:“伤筋动骨一百天,你的腿刚有些起色,万万不可大意,小心静养着吧。”上官婉儿含笑转头看了房氏一眼,又转过去,继续说道:“姐姐,你知道我从前的事的。别人怎么说我的,你多少也应该听过一些。我想,将来和我在一起的人,一得不介意我的那些过去,二得不计较自己的名声被我带坏了,三么,还得忍得了我的坏脾气。” 房氏听着上官婉儿这些没头没脑的话,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敷衍说道:“怎么好好地说起这些来?”

      上官婉儿停下脚步,转头看着房氏,莞尔一笑:“你听不懂吗?那就先听我说好了。姐姐,我这个人喜欢所有事情都明明白白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我的腿现在已经好了,不能再这么稀里糊涂地在你府上住着。是走是留总得有个决断。”脑子还没理出思绪,然而手已经抓住了上官婉儿的胳膊,舌头仿佛也开始不听指挥:“我已非完璧之身,自然也不会计较婉儿的过去。别人怎么说,我以前在洛阳的时候或许还在意,到了这里也看开了。况且,别人本来也不懂得婉儿的好。至于坏脾气,我想,若是婉儿都算作脾气不好,这世上也没几个脾气好的人了。”上官婉儿忍着笑问道:“所以呢?”“所以,”房氏也不知是激动还是别的,眼泪流了下来:“所以,我求婉儿别走,留下来。”上官婉儿忙伸手捂住房氏的嘴:“傻瓜,不用求。我本来就是想留下来的,只是你欠我一句话,我一定要亲耳听你说了才行。”房氏呆呆问道:“婉儿要听什么?”上官婉儿笑着叹口气:“你已经说了。”房氏迷茫着仍然回不过神来,上官婉儿忍俊不禁,从房氏手里拿过伞,牵着她的手往前走。

      正走着,房氏哎呀一声。上官婉儿忙停下:“怎么了,姐姐?”房氏不敢看上官婉儿的眼睛:“婉儿,我们的事回去先不要说好不好。等我慢慢和顺儿说了再告诉大家。”上官婉儿扭过头,满面微笑,嘴上却问:“若是顺儿不答应呢?”房氏皱了下眉:“顺儿性子和气,只要我慢慢说,他就算一开始接受不了,最后总会同意的。”上官婉儿故意刁难房氏,仍然问道:“若是顺儿就是接受不了呢?”房氏踌躇着不知说什么,上官婉儿终于笑出来:“姐姐,我逗你玩呢。别担心啦,顺儿他们早知道了。还是顺儿找到我,说‘我母亲对上官姑姑的情意,上官姑姑想必早就看出来了。不知上官姑姑对我母亲可也有意。若是有意,我是赞成上官姑姑和母亲在一块的。若是无意,还请上官姑姑早点说明白,让我母亲死心了罢。’我当时听了吓一跳,这孩子平时看着粗枝大叶的,没想到心思这么细腻,把我们的事看得清清楚楚。”房氏大松了一口气,忍不住掐了上官婉儿一把:“哦,你们都知道了,敢情都在那里躲着笑我呢。”想到自己一番作为全落到儿子眼里,房氏脸上一阵发烧。这成何体统。

      两人回到家中,房氏不顾上官婉儿阻拦,赶忙去厨房烧水。一通忙活,上官婉儿坐在浴桶里泡身子去寒气,房氏在另一头给上官婉儿铺床。等上官婉儿一边擦头发一边绕过屏风转出来,房氏正坐在床边发呆。“姐姐在想什么?”房氏回过神来,看到上官婉儿正坐在她身边,笑道:“我老觉得恍恍惚惚的,神智有些不清楚。婉儿……”房氏不好意思再说下去,起身去收拾。

      等房氏收拾完毕回来,上官婉儿已经钻到了被子里,半倚着床头看书。听到动静,上官婉儿放下书,掀开被子,笑道:“天可不早了,快上来歇着吧。”房氏猝不及防,一下子红了脸,扭捏一会儿终于还是躺到了上官婉儿身边。摸摸上官婉儿的头发已经干了,看着她清秀面庞,房氏幽幽说道:“婉儿,我活了三十二年,从来没有一日像此刻这么开心,就像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一样。”忍不住还是把先前咽下去的那句话说了出来,“婉儿,我老觉得我在做梦。”上官婉儿转身看着房氏:“姐姐说这话让我真惭愧。我哪有姐姐说的那么好。这么久以来一直是姐姐照顾我,我从来没替姐姐分担些什么。”房氏笑道:“要分担什么呢?别说婉儿那时候有伤做不了什么,即使做得来我也不用婉儿帮忙。只要婉儿肯开开心心地呆在这里,我能时时看见婉儿就心满意足了。本来也没什么事的。”

      上官婉儿忽然凑上身在房氏唇角吻了一下,房氏又红了脸,垂下眼帘不看她。上官婉儿笑道:“姐姐就像个十三四的小姑娘一样,一晚上都脸红了多少次了。”房氏自己也笑:“人家都说豆蔻年华少女怀春。我十三四岁那会儿,家里正请了有名的先生教我学这个学那个,还到处拜亲访友,为的就是嫁进高门大族。后来竟然被太子相中,做了太子妃。我那时也得意了好一阵子,现在想来,又有几分是喜欢太子这个人呢,不过是被太子妃那个头衔迷了眼。那时候从来没喜欢过人,也不觉得有什么不满。”

      “直到去年你来到这里。其实以前明明见过你的,可是那次去到你房里,看到你躺在床上昏睡,眉头皱的很紧,额头上的头发大约是因为冷汗一绺一绺的,衣襟有些乱乱的敞开了些,头偏向床里面露出一截脖子。不知道为何心就跳得特别厉害。现在想来,其实就是为美色所迷。没想到的是,明明我也是个女人,竟然被也是女人的婉儿给迷住了。”

      “后来,看到婉儿正骨的时候,忍着痛走路的时候,明明那么疼硬是把嘴都咬破了也不吭一声,我那时候是又心疼又敬佩。可是,婉儿皱着眉头强忍疼痛的样子真的好美。”

      上官婉儿假嗔道:“好啊。我那时看你总拿着帕子擦泪,还以为你在心疼我呢。原来你高兴得很哪。说实话,你是不是盼着我更痛一点,好让你看得更舒服一点?”“没有没有,”房氏抓住上官婉儿的手,急急分辩,“我是真的很心疼的,恨不得受伤的是我。只是……”说到最后,房氏自己也说不下去了。上官婉儿笑着伸手到房氏背后给她掖好被子,又把她垂下的头发拨到脑后:“逗你玩呢。天不早了,你走了一天的路,咱们别说话了。”说着就要去抱房氏,这本是她和武曌就寝时的动作,做起来熟极而流。房氏却把她的手抓在手中,笑道:“我比婉儿大四岁呢,自然是我抱着婉儿。”上官婉儿一愣,随即笑道:“那也好。”

      接下来几日,两人行动总在一处,或去书房品一回书,或趁着阳光好的时候泡一壶茶在树下坐着,或房氏弹琴上官婉儿在一旁绣那件还未完工的披风。到做饭的时候,上官婉儿要跟着去厨房,每次都被房氏以她腿伤未愈为由挡了回来。如是几次,上官婉儿也不坚持了,就在房里等房氏做好了叫她去厨房和大家一起吃。这么多人一起吃饭对上官婉儿而言是很新奇的经验,一开始总觉得人多嘴杂聒噪得头疼,后来习惯了渐渐觉得也很好。只是李光顺每每趁着房氏给上官婉儿碗里夹完菜转头时朝上官婉儿做鬼脸,让上官婉儿既无奈又好笑。

      这日,上官婉儿和李光顺在树下摆弄木头人。李光顺前几日豪兴大发,要做一座木头的城池出来,央求上官婉儿帮忙。上官婉儿一口允下,两人抱了许多木头回来,砍了许多小木块,在树下堆成一座小山。房氏一边责怪两个人把她刚收拾干净的院子又折腾得乱七八糟,一边每个傍晚都小心拿油纸盖好免得被雨水泡坏了。到得今日,城池已经做好,两人正在做里面的各色人等。李光顺做农夫,上官婉儿做商贩。两人兴致勃勃。房氏卧在躺椅上看书。

      眼看着太阳快到了树顶,房氏把书放到一边,惬意地伸了下懒腰,忽然有了个主意,忙对两个人说道:“顺儿,明日咱们和上官姑姑去小木屋玩吧?”上官婉儿抬头看着房氏。李光顺拍手叫道:“好啊。我怎么把小木屋忘了。”又转头对上官婉儿说道,“上官姑姑,我和韩大哥在河边搭了一座小木屋,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去那里捉鱼,母亲从山上采些野菜给我们做鱼汤。韩大哥有时候能捉到兔子,我们还可以吃到兔子肉。现在虽然韩大哥不在,不过河里的冰早就化了,我们可以喝母亲的鱼汤。”李光顺嘴里的韩大哥是韩伯的儿子韩平,上官婉儿听韩妈念叨过几次。上官婉儿点点头,笑道:“好啊,那我们就去吧。”

      第二日,李光顺驾着马车,三人带了些小点心,就朝小木屋出发了。一路上,上官婉儿讲些轶事趣闻,李光顺唱几支当地的山歌,房氏含笑看着这两人,间或指着远处的风景给上官婉儿看。不到一个时辰,三人便到了河边。

      “顺儿,你去河里捉鱼。我和上官姑姑去山上采野菜。”房氏指派完毕,李光顺就要去小木屋拿叉子,上官婉儿忙叫住他,责怪道:“顺儿这么小,你怎么放心让他一个人做这种事?”房氏笑道:“顺儿今年都17岁了,这要是还小,那得长到多大才叫长大了呢?婉儿,你别宠坏他了。”李光顺也笑嘻嘻说道:“上官姑姑,你放心去吧。等你和母亲回来,我肯定都把鱼洗干净了。”上官婉儿犹不放心,房氏拉了她往山上走,李光顺也挥挥手走开了。

      到了山上,房氏一边采菜,一边给上官婉儿讲每种菜如何辨别,怎么做着好吃。上官婉儿听得津津有味,末了感叹道:“怪不得人家都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呢。若不是听姐姐说,我哪里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呢。”房氏笑道:“我哪里懂得,不过是从韩妈那里现学现卖罢了。韩妈做出的饭才叫好吃,我的不过是勉强能下咽而已。”上官婉儿抿嘴笑道:“那就劳烦姐姐回去也教我做几道勉强能下咽的菜吧。哪一日姐姐累了,我就下厨给姐姐做几道勉强能下咽的菜给姐姐吃。想来姐姐还是勉强能下咽的。”房氏又好气又好笑,嗔了一句“调皮”。

      等两个人从山上下来,李光顺果然已经收拾完毕,正一边打水漂玩一边等她们。看到两个人回来,李光顺笑着跑过去接过两个人的篮子。到了小木屋旁边,李光顺抱过柴火,烧火,架锅,又把作料拿出来放在旁边。房氏自在砧板上切菜。上官婉儿看他们两个动作默契,一时无从插手,干脆坐在一旁等着了。房氏怕上官婉儿无聊,笑道:“婉儿,你可不能吃现成的。不过现在也没什么事给你做,你就给我们唱支曲子吧。”上官婉儿想了想,自己倒是学过一些,然而那些都是以前在宫里和武曌在一起的时候学给武曌听的。在这里唱合适吗?

      然而李光顺一副等她开口的样子,上官婉儿想了想,说道:“我会吹笛子,不过这里应该找不到笛子吧?”李光顺忙站起来说道:“有有有,我去折一根柳枝,马上就可以做支笛子出来。”等李光顺走远了,房氏笑道:“不知道婉儿身上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东西。看着婉儿会那么多,可是我什么都不会,想想觉得真是配不上婉儿。”上官婉儿笑道:“让姐姐见笑了。我长这么大学的尽是些不入流的技艺,正经事是一件不会的。没有姐姐在,我和顺儿都得饿肚子。可是,没有我,不过是少了个吹曲子的人。姐姐说,谁更重要一点?”房氏抬头看着上官婉儿笑道:“婉儿在我心里很重要。对我来说,这世上重要的统共也不过两个人,一个是顺儿,一个就是你,婉儿。”上官婉儿笑着低下头:“我不会辜负姐姐的。”房氏也笑:“我知道。”

      等李光顺回来,三个人围成一圈,就着几道拌菜喝鱼汤。饭后,上官婉儿拿着李光顺做好的笛子吹起来。三月春日,慵懒的午后,笛声悠扬,随着微风越飘越远……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