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第五十封 ...

  •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今天很应景地下起了雨,只不过跟传统毛毛细雨的景致不同,今天的雨有点急躁,兼之有点疯狂。我在清明正式到来前就去拜山了,其实俗话说是拜山,但现在哪里还有山可以拜,生活在现代社会,反而开始有点羡慕古人携家带眷往山上去踏青祭祖,既是感受春天的气息,更是带着祭品到山上探望先祖,禀告这一年来的悲欢离合。

      这里的树总有一种春天落叶的习惯,好像是到迫不得已的时节,新叶终于要破芽而出,而旧叶被迫恋恋不舍地大树说再见,归于尘土。墓园内大树已经全部长好了新叶,或大或小,轻风一吹,飘落满园嫩芽,或许这才是这个季节应有的生机。记得有一年,也是差不多时间去的墓园,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恰好找到拜祭的位置就在放置骨灰矮楼的旁边,矮楼没有二楼,大概是三四米高的平房,旁边有棵不知年岁、倚墙而生的大树,时而从那边传来微弱的猫叫声。工作日工作人员不忙,还有闲暇站起来走几圈,其中有个在看守摊位的女孩拿着一根长竿试图将一只爬上了树的小猫赶下来,却得了反效果,那小猫因为害怕反而不断往高的树丫处跑,越爬越高,让那个想做好事的女孩倒做了坏事。旁边一个阿姨看不过去,就抱起猫妈妈放在下层最矮最粗的树丫上,想让猫妈妈喊几声让小猫自己爬回来,可惜效果甚微。这一窝小猫有四五只,分散在矮楼的附近,有在储物柜底下藏着的,有在躲在用于假日分流人员的堆放在一旁的栅栏中,也有因为害怕而爬到大树上的。最后,女孩见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也只能郁闷地回到工作岗位上,后来小猫自己慢悠悠地回到地面,走下来的过程中其实挺惊险的,喵自己可能不觉得,但旁人看着倒是担心。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消防员会有救猫下树这种工作内容,不是每只猫都能自觉地回归地面,而爱猫之人比猫自身更担心它们的安危,于是动用了人力来解决这种不知道是否惊险的事。今年没有再见到这窝猫了,不知道他们的结局如何。

      今年一起扫墓的人多了,另一层面上也算是反映家族兴旺,女儿都嫁了几个,带着女婿来,总没有那么冷清,倒是能预见以后年夜饭可能只剩一群老家伙,女儿都跟去男家那边过了。母上说扫墓是要等齐人一起的,这才是吉利。第一年看到墓园出现乞讨人士,或许是我小见多怪,有个年过半百、衣服邋遢的大叔走到我那独自坐在一旁的大伯母身旁乞求,而我大伯母也作出普通人一般的反应——无视,待这个大叔自行离去。这大叔自讨没趣,也就寻找下一个目标了。

      好几年前,我的长辈在市中心一个交通便利的佛寺给先人安了牌位。我知道他们安好了牌位却不知道那个佛寺的地点。去年秋天实习的时候,中午时不时会外出闲逛,偶然发现那附近有个佛寺,门前尽是乞讨者、看相者、兜售香火之流,我怀着一点好奇之心,从大门进入,门边的一个看相大伯还朝我喊:小姑娘,我看你为情所困~我:…… 其实作为一座近几年在原地重建的寺庙,我真的没有什么评价,那附近重建的古建筑结构都是相似的,没有过往的清淡和残旧,也没有让人心生向往的崇敬,有的只是象征。多少年前曾经有这样的东西存在过,而后人也尊重历史,让仿制品作为象征继续存在,不至于让后人遗忘,哪怕“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亦非黄鹤楼”的感慨始终难以抹舍。后来听母上说那里寺庙原来还有先人的牌位,那下次去可以探望一下。血脉是种让我觉得很微妙的东西,与生俱来,无法选择。而不像朋友或者知己这样或远或近,可以保持安全距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第五十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