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
-
2、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李陵训练完备,只待皇帝一声令下,便可以整装而发。
凉秋九月,汉武帝令李陵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两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李陵自小收到祖父与伯父的影响,虽未直接进入匈奴腹地,但是对匈奴并不陌生,一路行来,军纪言明,壮志凌云,虽然是勘察地形但是这支军队从主帅到士兵没有一个不想遇到些匈奴兵,一显身手的,但是却是未见匈奴一兵一卒。这该是他们的幸运吧!
李陵终是不负圣命,还朝后,即被拜为骑都尉。
此时的汉武帝已经决定再次对匈奴主动出击,一是为了血平城战败之耻,二是为自己的宠妃李夫人之兄一个几回加官进爵,他认为此次战争亦是必胜。然而他不知道,李广利与卫青和霍去病何止是有天壤之别?汉武帝主意一定,恰巧此刻勘察地形胜利而归,于是立即其令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这个精锐之师原是由汉武帝亲自缔造,由霍去病统领,当时只有八百余人,在霍去病的领导下,这支队伍彻底击败匈奴立了不少大功。传到李陵手中,这只军队以扩大到五千人,汉武帝对这支队伍十分自豪,将此交与李陵之手可见汉武帝对李陵的重视,以及此次必胜的决心。
离开长安的那一日,李陵与月蝉长安离别,他壮志满怀,身负君命,便下定决心绝不有负圣上所托;她是一代侠女,此刻竟也露出小女儿的情态,不舍、关怀都写在脸上,然而只是一瞬,月蝉立即豪爽地道:“大丈夫自当建功立业,驰骋沙场,笑傲王侯!本姑娘恨生非男儿不能跃马金戈,直捣单于庭!君直赴耳,勿以妾为念!”月蝉如此,李陵更是热情澎湃,他道:“回来一定与你好好研究咱们的‘陵月剑法’!”
如若李陵不离去多好,如若汉武帝不那么重视李陵多好,如若李陵不要在后来请缨出征多好,如若这五千精锐之师便随着霍去病的离开从此也不存在多好,如若他们本就不曾相遇多好……然而一切都在进行中,那套陵月剑法,终究只能在长安成为过去,成为他也是她的回忆……
汉武帝天汉二年,秋。
今年的秋天似乎有些寒冷,像是冬日提前来临了一般。平静了很久的大汉王朝似乎因为秋的冷意而不甘平静了。将大汉王朝发展到空前繁荣的汉武帝终于下了他酝酿以久的诏令: “雪高祖平城之耻,责单于轻谩吕后之罪,令李广利为主帅出击匈奴!”
毫无疑问这一道圣旨传到了张掖酒泉一带——然而却是调李陵在此次军事活动中掌管军需工作,做李广利的后勤,很明显武帝想要李广利立功。
李陵毫无表情地接了圣旨,做李广利的后勤,怎么可以?剑指苍穹,正面杀敌,血染沙场,马革裹尸,方显英雄本色。
于是出征之前,于武台(地名)他请缨:“臣所将屯边者,皆楚荆勇士奇才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臣愿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勿使专向贰师军。”
李陵的请缨无疑是武帝不愿意见到的,他一心想要小舅子李广利建功立业,李陵此刻请缨出战,以他之能何有李广利立功之机?令李陵为贰师将军将辎重,可以完全可以确保李广利后方无忧,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尽管李广利没有卫青霍去病之才,取胜亦非难事,这是武帝的想法。但少年的豪情壮志他不想一下子浇灭,于是道:“吾发军多,无骑与汝。”
“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李陵正当意气风发之时,加之这五千人的战斗力绝对是以一当十的,他跃跃欲试。
少年意气风发,武帝赞许,准其请求。后诏强弩都尉路博徳于半道接应李陵军,路博徳原来是伏波将军,竟是不愿如此接应李陵,于是上疏曰:“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擒也。”谁知武帝看到路博徳的奏疏,满心以为是李陵后悔自带五千步兵出击,而让路博徳上疏言明,武帝甚是生气,竟对路博徳言:“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并且对李陵诏令言:“以九月发,出遮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cu(第四声)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置骑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令李陵如何行军倒无甚不可,只是竟然要求李陵汇报他与路博徳的一言一行,这不是对二人有所怀疑吗?
听此诏书,李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经过的山川地形,都令麾下的骑兵,陈步乐记载下来回奏给汉武帝。汉武帝得知李陵领兵有方,士卒皆愿意效死力,龙颜大悦,封陈步乐为郎。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不曾遇到单于亲征,卫青、霍去病也不曾与匈奴单于对战,偏偏李陵首战塞外竟遭遇了单于三万人的骑兵围歼。李陵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因为军队扎于两山之间,李陵便令以大车为营。亲率士兵到营外摆列布阵,前行执戟盾,后行持弓虏,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单于见李陵军少,于是径直奔赴营寨而来。李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单于兵略退,李陵乘胜追击,抵山谷中,斩杀匈奴数千人。单于大惊而退。
首遇匈奴大获全胜,行至花湖城的李陵见花湖城一带水草茂密,四面沙丘回护于是屯兵于此。次日一早,李陵举目南望,远处祁连雪山皑皑生辉,近处烽燧矗然耸立,想到前辈的赫赫战功,不禁豪情顿生,想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他一腔热血澎湃,于是也萌生勒石记功之志,于石碑上亲自写下“誉满边关”,署名“骑都尉李少卿题”。
且说单于退后,心下不甘,三万骑兵竟不敌李陵五千步卒,羞耻也。于是调左右两路共八万多骑对战李陵军。此时匈奴兵约计十万,而李陵只剩下不到五千人,力量悬殊至极。然而李陵竟是边战边退丝毫不乱,丝毫不想一个首战匈奴的少年竟像多年驰骋沙场的大将。李陵边战边退数日下来,士卒皆负伤,但在李陵的带领下,士兵三创者载撵。而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李陵军退居沼泽蒹苇中,单于军队纵火□□烧李陵军,李陵亦令军中从苇丛内焚火以自救。
如此竟是与单于军队战了十余日,那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那是一场汉朝历史上的神话,那是一场令李陵传遍浩浩青史的战争,然而同时那也是一场令李陵背负汉奸之名的战斗。他因一战而成名,也因一战而名裂。
单于与李陵苦战十余日,竟不能灭李陵军,而李陵且战且退,直奔南方,单于怀疑有埋伏,便欲退兵,然而,单于当户言:“单于自将数万骑兵击汉数千步兵而不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 于是单于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消灭李陵军,但是他对李陵此刻产生敬佩之心,一心欲活捉李陵。
这场战争已经不是惨烈二字可以形容,修罗之长不过如此。
或许是天意,单于百般无奈之下,欲退兵之时,竟有李陵军中之人前来泄密,告知李陵军并无后援,而且弓矢已尽,弹尽粮绝。原来这个士兵叫管敢,因为受了小校尉的侮辱,而自己投奔了匈奴。单于闻言大喜,士气顿涨,单于令全歼李陵步兵,活捉李陵!
至此,李陵只余四百余人,而无论是赵破奴还是路博徳抑或李广利的援军,或是距离太远无法赶至救援,或是闻单于十万军队而被下破了胆不敢支援,李陵竟只有仰天长叹:“复得数十矢,足以脱困矣!奈何天命不遂!罢,罢,众将趁夜间小路散去罢,如幸回朝,告知天子此中战死的数千好男儿!”士兵皆泣,不忍去,欲与李陵同生共死。李陵语重心长,道:“好兄弟,你们的妻儿还在长安遥首期盼你们归去,莫在此白白牺牲了性命。回罢,这是军令!”
李陵擦了一夜的宝剑,想着长安的月蝉,或许那套陵月剑法要等到下辈子再一起练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