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葬在树下 ...
-
葬在树下
今天看新闻上说树葬,其实我很早以前就有这个点子了,以前说是死人跟活人争地,因为中国人的忌讳,墓地是不会再被人开发成耕地或者其他用途了。
这样,不如就埋在一棵树下吧,自己死了,也能留下一片绿色,既保护了环境又不抢子孙的土地。
那棵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成长,生命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要是灵魂不灭,说不定还能变成树妖什么的
————阿夏
日益拥挤的都市,让埋骨青山成了一个奢侈的梦想。但与冰冷逼仄的骨灰盒相比,选择安葬在林间树下,化为草木,常伴青山,也被视为一种生命的延续。
在日本,这种名为“树葬”的墓葬形式,以其崇尚自然、节俭环保,正在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逝去的生命能滋养出长青的树木与盛开的鲜花
曹洞宗真光寺的墓园“森之苑”坐落在海拔约80米的一座丘陵上,这里是里山的一角。山坡上覆盖着绿茵茵的草坪,种满了烂漫的樱花、四照花和香气宜人的樟树,间或能听到鸟儿的歌唱,一派恬静的氛围。
真光寺就静静伫立在千叶县秀之浦市的群山环抱中,距离东京市中心只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冈本幸和住持在2006年的秋天创建了这块墓地,为寺庙的信徒提供针对个人和家庭的“树葬”墓型。
在墓园里,人们可以选择一块大约3.3平方米的区域,在这里挖出直径30厘米、深70厘米的坑,将故人的遗骨掩埋于树下。每块区域的地面上,还镶嵌着18厘米见方、5厘米厚的墓碑,上面镌刻亡者的姓名,便于凭吊者辨认。没有后代的人也可以在生前申请去世后在“森之苑”安息,寺院的僧人每年都会在死者的忌日来祭扫。
“森之苑”约770块墓地之中,440块已经签约出售,使用年限为最后下葬人去世33周年,宠物也可以葬在这里。签订了墓地使用合同的人每年都要来这里,和寺院一起,在1万平方米的丘陵上遍植山樱、青栲和日本三叶杜鹃,并时常来照料这些树。
在真光寺住持冈本和幸看来,树葬既可满足人们希望长眠于大自然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后代留下生态环境优良的山乡,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长眠于绿水青山的一方净土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寺庙和陵园,像真光寺一样,为渴望长眠于青山绿水之间的人们,提供一方净土,在网上可以确认的树葬墓地全国有20处,实际数字则要更多。
树葬的形式也愈加多种多样。除单人墓地、合葬墓地之外,还有集中数十厘米见方的小块墓地而形成的“集体墓地”。
多数墓地期限33年,也有的墓地没有设置使用期限。埋葬方式中,有直接埋葬的,也有将遗骨用布包裹或放入罐子埋葬的。还有的墓地可以选择种植自己喜爱的树木。
最早的树葬出现在1999年。当年8月,岩手县祥云寺住持千阪彦峰取得墓地许可证,并在当年11月举行了树葬仪式。墓地完全不使用外棚、墓碑及碗形纳骨器等人工物,而将遗骨直接埋入土中,然后在遗骨埋葬处种上杜鹃花等花草树木。
小平陵园的树葬墓地位于东京都西部的多摩地区,在一片大约800平方米的绿地上,种植着山茶、紫玉兰等树种。
每个墓穴在地下设置了直径1.5米、深2米多的水泥直筒,水泥筒的底部直接与土壤相连,人的遗骨可以直接埋进土里,长年之后便会被大地所吸收。这种树葬墓地采用的是合葬方式,每个墓穴可安放185人。墓地的一角还设有献花台,供死者的亲属祭奠使用。
京都町田市的民间陵园“町田泉净苑”,则以“樱葬”著称。墓地内种植有3棵标志性的樱花树,周围分布着350块墓区。长眠在日本人钟爱的樱花树下,落英缤纷,鸟语花香,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归宿。
树葬更加经济实惠
家住琦玉县所泽市的一位女士,选择了“町田泉净苑”来安葬自己的丈夫,因为丈夫不是长子,进不了家族墓地,只能自己寻找。
“我们两个人都曾憧憬过长眠树下,”这位女士说,“这里环境很好,孙子也期待着给爷爷扫墓。”
但选择这里,更重要的理由是,在东京都内找块墓地,“价格太贵了”。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墓地的需求数量始终保持着上升的势头,但由于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对殡葬礼仪非常重视,墓地紧张、价格过高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状。
据悉,在东京都内的墓园买一块墓地,一般需要400万日元(约30万元人民币),即使在地方城市,也要80万元左右(约6万元人民币)。
另外,建一个坟墓所需要的石材是专门配套定做的,虽然如今大多从中国进口,价格便宜,但是依然动辄100万日元左右。安葬死者之后,每年还需要缴纳高额的管理费。
与之相比,树葬的价格就低廉多了。
真光寺“森之苑”的家族墓,费用(含管理费)为第一人70万日元,第二人起40万日元。“集体墓地”的价格更便宜,安放遗骨的情况下为13.4万日元,而安放骨灰的话仅需4.4万日元,且不需再交纳管理费。
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小谷认为,树葬符合日本人渴望回归自然的生死观,价格又相对便宜,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海葬相比,树葬为生者保留了凭吊逝者的明确场所,生者能够获得家人“确实是长眠在此”的安心感。
但东洋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井上治代提醒有意选择树葬的人们,首先要确认自己是否愿意和别人葬在一起,其次要注意选择获得批准的墓地。
“树葬墓地多数位于交通不便的郊外,”财务规划师河原正子说,“你还要考虑是否想让人来扫墓的问题,再做抉择。”
日益拥挤的都市,让埋骨青山成了一个奢侈的梦想。但与冰冷逼仄的骨灰盒相比,选择安葬在林间树下,化为草木,常伴青山,也被视为一种生命的延续。
在日本,这种名为“树葬”的墓葬形式,以其崇尚自然、节俭环保,正在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逝去的生命能滋养出长青的树木与盛开的鲜花
曹洞宗真光寺的墓园“森之苑”坐落在海拔约80米的一座丘陵上,这里是里山的一角。山坡上覆盖着绿茵茵的草坪,种满了烂漫的樱花、四照花和香气宜人的樟树,间或能听到鸟儿的歌唱,一派恬静的氛围。
真光寺就静静伫立在千叶县秀之浦市的群山环抱中,距离东京市中心只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冈本幸和住持在2006年的秋天创建了这块墓地,为寺庙的信徒提供针对个人和家庭的“树葬”墓型。
在墓园里,人们可以选择一块大约3.3平方米的区域,在这里挖出直径30厘米、深70厘米的坑,将故人的遗骨掩埋于树下。每块区域的地面上,还镶嵌着18厘米见方、5厘米厚的墓碑,上面镌刻亡者的姓名,便于凭吊者辨认。没有后代的人也可以在生前申请去世后在“森之苑”安息,寺院的僧人每年都会在死者的忌日来祭扫。
“森之苑”约770块墓地之中,440块已经签约出售,使用年限为最后下葬人去世33周年,宠物也可以葬在这里。签订了墓地使用合同的人每年都要来这里,和寺院一起,在1万平方米的丘陵上遍植山樱、青栲和日本三叶杜鹃,并时常来照料这些树。
在真光寺住持冈本和幸看来,树葬既可满足人们希望长眠于大自然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后代留下生态环境优良的山乡,可以说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