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一系生命 两栖状态 ...
-
黄庭坚甫中进士,即授命为官,就任黄州,治理清明。
这天逢到他二十六岁的生日,邀朋设宴,酒酣兴高。
因为喝多了一点,醉而入睡,做了一个奇妙非常的梦。
梦中,他踏出府衙,来到郊外,那时正是,星逐月移,风送暗香。
他踱到一所民宅前,只见栅栏微阖,院门轻敞,里面隐隐浓浓地飘出一股芹菜的香味。
他胃口大开,食指大动,也不敲门,就急急地走了进去。
见客堂里一张桃木四角桌,桌上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芹菜面,刚刚煮好的样子,带着新鲜的颜色。
桌旁坐着一位老太太,没有用饭的意思,而是夹着满额的皱纹,微微而笑,看到黄庭坚则慈和颔首,一点儿也没有畏惧陌生人的态度。
黄庭坚说:“老人家的这碗芹菜面烧得真好。”
“请先生吃。”
“那,那我就不客气了。”
黄庭坚捧箸而食,一忽儿后,碗底成空,他拂嘴大叹,咂味不绝。
此时,老人却蹒跚起身,转而面向桌后几案上的牌位,添一柱新香,并且念念有词。
“老人家,这是何为?”
“哦,今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她生前最喜欢吃芹菜面,老身每年都在这一天烧好一碗芹菜面,并召唤她来吃。”
“小姐她……”
“我女儿生前极喜读书,重孝道,吃佛斋,只是不肯嫁人,将自己深锁闺阁中,一直到生病过世。”
“敢,敢问老人家,您女儿是何时过世的?”
“掐指细算,到今天整好是二十六年。”
老太太又领了黄庭坚看了女儿生前所用的房间,指着墙角一个生锈上锁的大柜子,“我女儿临死前把她的书籍和文稿放在里头。只是钥匙遗失已久,再也无法打开。”
黄庭坚想一想,在屋内随意一找,便拿来那把钥匙。
打开柜子一看,俱是自己喜爱的书目,还有自己科考应举时所默的文章。
老太太悚然望着黄庭坚,尖叫道,“你!”
黄庭坚倏地惊醒,坐而四顾,触手是被褥,入眼是幽烛,虽然心情惶惑,但口/舌/之间,仍是满满斥斥、清清楚楚的芹菜味。
遂知觉自己竟是老太太女儿的投胎转世,忙跳下床榻,倒拖屐履,携众相寻,真的在田园黄花间发现了那幢乡下小屋,却已是桌椅徒留,人迹已空。
读完这个故事后第一个感触是,人间的轮回真是一件无可预料又幽魅华丽的事情。
很是羡慕那些知晓自己的三生,并能在那块有名的穿梭古今的大石头上轻松跳跃的人。他们思慕前世,体恤今生,享用未来。他们永远过得如一条优游柔软的鱼,在任何一块生命领地里用毛细血管来呼吸,然后在透明的心底,沉淀自我的本质。
现代社会,每一格单位时间都被精准地计算、精确地衡量,我们的生活变得冗长而平庸。我们的脚步虽能拔速到比古代任何一架勇猛的战车都要快,但我们的味觉里再也没有浮泡过哪怕一丁点儿馨香恒久的芹菜味。
尝过这种味道,并花一生的时间去努力保存这种味道的人,必然易受感动、易会感恩,愿学体悟、终会体验,必然有一颗慈悲的心,有一种易融化的情,有一段优曼美妙的时间,有两种任意栖息的生活状态——
白天,几乎是毫无抗拒地接受、感知,通过眼、耳、口、鼻,看懂身边飘过的每一朵花,听懂身边飞来的每一声鸟鸣,尝懂身边如豆腐这样普通的菜,辨懂身边每一个人花在你身上的心思和用功。
晚上,几乎是毫无保留地掏出、倾/泻,通过手和手里的写作工具,和笔下的每一字对话,用它们最愿意的方式来排列它们,听取它们的心声来修改它们,把它们的故事带入梦乡。
即使我们还没有轮到去轮回,即使我们去轮回的时候已经喝下了那一碗孟婆汤,从而察觉不到生命背后的另一种精彩。
但是,我们可以将每一天的生命分成质地不同的这两种态度,半半是热烈的追求,半半是冷静的冥思。然后在日子与日子的临界点上,用最鲜活的血液和心跳,将它们连成一系。
我想,再不堪、再让你觉得无法跃出的环境,也终将成为你清丽身影后的一幅氤氲背景,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你这个从前被它抛弃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