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古楼之声 ...

  •   窗外的雨还是很大,在这座古楼中呆了有一会了,一切已经恢复了平静,刚刚的一切好像都没发生过,就像是我在恐惧之下的幻觉,本来这雷声就已经够吓人的。我站了起来,没了方才的恐惧感,四处张望一下古楼,此时的世界是那么的寂静,好像是一座轰轰作响的大机器突然停止运转。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却从刚刚的恐惧和躁动,也随之变得安静了起来,我向前走去,越往古楼里面走,便越觉得熟悉,那种熟悉感和归属感,好像我本从小就住在这里一般,越是觉得熟悉,越是觉得亲切。
      我打开了身上带的手机,照着亮光,走向楼上,楼梯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已经摇摇欲坠,我小心翼翼,不过潮湿感却越加厚重,那老木楼梯也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走进二楼,光线比一楼还要坏一些,借着手机微弱的亮光,我看见了二楼的容貌。
      两面有一排巨大的书柜,书柜里却空空如也,我细细查看了书柜,做的很是精巧,那镂刻的工艺,即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洗礼,用手摸去也依旧能感到神韵和细致。我用手细细抹去灰层,顺着木头的纹理滑动,感受那历史的神奇和厚重感,突然一个凹槽卡出了我的手指,我俯下身瞅了瞅,那是单独的一个暗槽,好像想被人看见,又不想被人看见,我正犹豫要不要打开,想着里面不会出来什么毒蛇之类的吧,不过转念一想要是有毒蛇,那又是怎么进去的呢?经过了那么多年肯定也饿死了。。。。胡思乱想着,手却不自觉地打开了暗槽,暗槽不深,我用手机的亮光照了照里面,只看见一本线装蓝色封皮的书静静地躺在那里,我记得蔡伦造纸是在东汉时期,距现在也有1800多年历史了,不过年代应该不在东汉,那时的造纸术还不至于精致到如此,唐朝的造纸术开始用竹子为原料是中国历史上的革新,纸张也比东汉时期细腻很多,这该不会是唐朝的书吧?我对书可没兴趣,可是真想知道它是什么年代的东西,文科生的弊病就是痴迷乱糟糟的历史 ,我小心翼翼拿起静静地躺在暗槽中的书,好像冥冥之中注定我会看见它,那种怀旧感一涌而来,我在书的封面上并没有看见名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日记,在书左下方,有一个用毛笔隶书写的“木椯”引起了我的兴趣,想了想手上那块玉配,好奇心让我想也不想地打开那个本子,草草看了看,字体是隶书,这个我能确定,因为考古队来的时候在这里发掘的古物中发现过这样的字体,当时我好奇跑去看,这字体我认得。但是隶书是汉朝时候用的字,这本书显然不可能是汉朝的产物,这到底怎么回事?我被弄得迷糊起来。想了想,说不定在书中能找到什么呢,小说主人公叫木椯,应该是她的个人日记罢。
      我拿起书走到了窗户旁边,因为不方便,就把随手上的蛇形玉佩挂在了脖子上,完全忘了刚才那玉上发生过什么,窗外的雨任下着,不过比刚才小了许多,我拍了拍落在树梢的灰然后打开古老的窗子,借着那一点点光亮静静地看了起来,读惯了简体字的我看隶书有些费劲,有些看起来是这个字,可是又不是这个字,有些我还不认识。不过大部分内容我是看懂了,好像是“木椯”这个人在一个叫“启”世界发生了种种,只觉得这个故事在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中并没听过,还有人物也很陌生,那应该与历史无关了。难道这类似于一本聊斋志异这样的书吗?这个故事很吸引我,但是雨已经停了,乌云尽散去,一缕金色阳光照进来,雨后青草卷杂着泥土香飘进鼻中,此时,我还差最后一章就可以将这个故事看完,伸了个懒腰,而这座古楼也像一个多年未睁开眼的老人与我一起迎接雨后第一抹光亮。
      我眯着眼睛向窗外看了看,再回头看了看,想着要不要把这本书的最后一章结局看完。从楼的西南方向传来了人声,我突然猛地反应过来,这座楼是不允许进入的,我范了大戒,这可怎么办??我不会被爷爷抛弃或是赶出小镇吧?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关上窗户,回到黑暗中纠结该怎么办。看着手上未读完却意犹未尽的故事,想着是不是要把它带回去?还是算了吧本来闯进来已经错了,要是拿走东西不就错中加错吗?我快速将那本书放回暗槽,准备下楼。
      可是这是我并没有注意,我胸口的玉又开始变成了青紫色,我只觉得胸口什么东西开始发热,然后越来越热。。。但是我没心情去注意这些,此时的我就想一个小偷,想赶快离开这里,
      刚踩在那古老的旧木楼梯上,轰的一声巨响,我踩空了去,楼梯已经塌了,一节节的分开,而我,早已深陷黑暗中,只听见那依旧熟悉的呼唤;木椯。。。木椯。。。。然后便失去了知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