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辞镜问我:“毕业典礼之后,你打算去哪?”,我回她:“回奉天,去看看爷爷奶奶。”
      我的祖籍在奉天,那里山明水秀,不及大上海的繁华,也自有她恬静之处。我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家中独子,在当时可并不常见。爷爷奶奶都是庄稼人,盼着父亲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父亲也争气,他读的书多,认的字自然也多,在杂志社谋了个差事,再后来,便调去了上海。奉天的小县城里,人们多多少少都认得父亲,不少待字闺中的女子托人送他亲手绣的红手帕。
      父亲却早已有了意中人,他说,那是一个出身望族的女子,真真正正的大家闺秀。我问:“那你们是怎样结识的呢?”,他笑:“那时啊,我还是个杂志社小工,哪里敢追求富家小姐呢?我就偷偷地观察她,我发现她每周必会来买本《青年杂志》——现在叫《新青年》,我就在《青年杂志》里夹了张纸片,写着‘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两句诗,我写了一遍又一遍,选了一副好的夹在里头,递给她的时候,心里砰砰直跳,一句话都没敢说。”
      “那后来呢?”我插嘴问道。“后来,她再来买杂志的时候,手里捏了张纸条,在我写的诗后头补上了全诗‘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有了她这句话,我这才敢约她。再后来,谈婚论嫁,她的父母那样反对,她还是嫁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了然,但还是装傻问道:“那个女子是谁呢?”,父亲说:“她是君颐的母亲呀!”
      那时候,我七岁。如今,我十七岁,从崇德女中毕业,到大同大学去。
      辞镜也一样,她是我少年时代最亲密的朋友。辞镜家与我家同在一条小巷,一个在巷头,一个在巷尾。我还记得她和我的第一次对话,她说:“我叫辞镜,方辞镜。”,我说,我叫涂君颐。
      辞镜很活泼,她有一个年幼的弟弟辞树,而我有一个在军校读书的大哥。
      我总认为辞镜比我悲惨得多,她母亲改嫁到了云南,父亲总是酗酒——虽然在不酗酒的时候对她很好,她还要照顾小辞树。可是她总是笑,后来我才知道,她比谁都坚强。
      毕业典礼上,选出十个优秀毕业生,上台领奖,我和辞镜都在内。她读书努力,我也不弱——我们都要为自己挣个好前途。
      奖学金不少,是一个盐商赞助的,他派了个代表来讲话,本人却并未出席。
      典礼散了之后,我与辞镜回宿舍拖行李。舍友辛泉正抱怨着今日没见到意中人。辞镜好奇了:“谁呀?”,辛泉脸都红了:“诺盐的少东家,钱与笙。”,我和辞镜都表示不认识,辞镜还故意逗辛泉:“他呀,这是收买人心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