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后妃太多 ...
-
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洪武元年,命儒臣修女诫,谕翰林
学士硃升曰:“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
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
上下失序。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不为祸。惟明主能察于未然,下此多为所惑。
卿等其纂女诫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升等乃编录上之。
五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礼臣上言:“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
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
人,皆选良家女充之。”帝以所设过多,命重加裁定。于是折衷曩制,立六局一司。
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
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戒令责罚,则宫正掌之。官七十五人,女史
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凡以服劳宫寝、祗勤典守而已。诸妃位号亦惟取贤、
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又命工部制红牌,镌戒
谕后妃之词,悬于宫中。牌用铁,字饰以金。复著令典,自后妃以下至嫔御女史,
巨细衣食之费,金银币帛、器用百物之供,皆自尚宫取旨,牒内使监覆奏,移部臣
取给焉。若尚宫不及奏,内使监不覆奏,而辄领于部者,论死。或以私书出外,罪
亦如之。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以证取药。何其慎也!是以终明之代,宫
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爰自孝慈以迄愍后,考厥族里,次其世代,虽所遇不齐,显晦异致,而凡居正
号者并列于篇。其妃嫔有事实者,亦附见焉。
○后妃一
太祖孝慈高皇后 孙贵妃 李淑妃 郭宁妃惠帝马皇后成祖仁孝徐皇后 王贵
妃 权贤妃仁宗诚孝张皇后宣宗恭让胡皇后 孝恭孙皇后 吴贤妃 郭嫔英宗孝庄
钱皇后 孝肃周太后景帝汪废后肃孝杭皇后宪宗吴废后 孝贞王皇后 孝穆纪太后
孝惠邵太后 万贵妃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
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答刂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子兴尝信
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
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
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
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居常贮糗Я脯脩供帝,无所乏绝,
而己不宿饱。及贵,帝比之“芜蒌豆粥”,“滹沱麦饭”,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
唐长孙皇后。退以语后。后曰:“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
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
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一日,问女史:“黄老何
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曰:“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
教矣。”后曰:“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后尝诵《小学》,
求帝表章焉。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
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
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
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
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
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
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
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
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
“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
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
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
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
岁凶,则设麦饭野羹。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
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
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帝幸太学还,后问生徒几何,帝曰:“数千。”后曰:
“人才众矣。诸生有廪食,妻子将何所仰给?”于是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太学
生家粮自后始。诸将克元都,俘宝玉至。后曰:“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
宝欤。”帝曰:“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耳。”后拜谢曰:“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
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又曰:
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帝叹曰:“至言也。”命
女史书之册。其规正,类如此。
帝每御膳,后皆躬自省视。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闻元世祖后煮
故弓弦事,亦命取练织为衾裯,以赐高年茕独。余帛颣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
主,使知天桑艰难。妃嫔宫人被宠有子者,厚待之。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帝
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
辄悲哀流涕。帝封马公徐王,郑媪为王夫人,修墓置庙焉。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
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
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
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宫人思之,
作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
彼下泉,悠悠苍天。”永乐元年上尊谥曰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
十七年加上尊谥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元末兵乱,妃父母俱亡,从仲兄蕃避兵扬州。青军陷
城,元帅马世熊得之,育为义女。年十八,太祖纳焉。及即位,册封贵妃,位众妃
上。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无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东宫、
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录》。庶子为生母服三年,众子为庶母期,自妃始。葬
褚冈。赐兄瑛田租三百石,岁供礼。后附葬孝陵。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卒于阵。十七年九月,
孝慈皇后服除,册封淑妃,摄六宫事。未几,薨。
宁妃郭氏,濠人郭山甫女。山甫善相人。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
“公相贵不可言。”因谓诸子兴、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亟遣从渡
江,并遣妃侍太祖。后封宁妃。李淑妃薨,妃摄六宫事。山甫累赠营国公,兴、英
皆以功封侯,自有传。
惠帝皇后马氏,光禄少卿全女也。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皇太孙妃。建文元年二月
册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达长女也。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闻后
贤淑,召达谓曰:“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
以朕子棣配焉。”达顿首谢。
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
食如礼。高皇后遗言可诵者,后一一举之不遗。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
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
以全。
王即帝位,册为皇后。言:“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
“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言:“帝尧施仁自亲始。”帝
辄嘉纳焉。初,后弟增寿常以国情输之燕,为惠帝所诛,至是欲赠爵,后力言不可。
帝不听,竟封定国公,命其子景昌袭,乃以告后。后曰:“非妾志也。”终弗谢。
尝言汉、赵二王性不顺,官僚宜择廷臣兼署之。一日,问:“陛下谁与图治者?”
帝曰:“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后因请悉召见其命妇,赐冠服钞币。谕曰:
“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
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尝采《女宪》、《女诫》作
《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
永乐五年七月,疾革,惟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骄畜外家。
又告皇太子:“曩者北平将校妻为我荷戈城守,恨未获随皇帝北巡,一赉恤之也。”
是月乙卯崩,年四十有六。帝悲恸,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
禄为具物。十月甲午,谥曰仁孝皇后。七年营寿陵于昌平之天寿山,又四年而陵成,
以后葬焉,即长陵也。帝亦不复立后。仁宗即位,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
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昭献贵妃王氏,苏州人。永乐七年封贵妃。妃有贤德,事仁孝皇后恭谨,为帝
所重。帝晚年多急怒。妃曲为调护,自太子诸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十八年七月薨,
礼视太祖成穆孙贵妃。
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姿质穠农粹,善
吹玉箫。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命其父永均为光禄卿。明年十月侍帝北征。凯还,
薨于临城,葬峄县。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人。父麒以女贵,追封彭城伯,具《外戚传》。洪武
二十八年封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
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后始为太子妃,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太子数为汉、赵二王所
间,体肥硕不能骑射。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及
立为后,中外政事,莫不周知。
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是时海内宁泰,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
贡献,虽微物必先上皇太后。两宫慈孝闻天下。三年,太后游西苑,皇后皇妃侍,
帝亲掖舆登万岁山,奉觞上寿,献诗颁德。又明年谒长、献二陵,帝亲?鞬骑导。
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
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及还,过农家,召老妇问生业,赐钞币。有献蔬食酒
浆者,取以赐帝,曰:“此田家味也。”从臣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
奇、杨荣、金幼孜、杨溥请见行殿。太后慰劳之,且曰:“尔等先朝旧人,勉辅嗣
君。”他日,帝谓士奇曰:“皇太后谒陵还,道汝辈行事甚习。言辅,武臣也,达
大义。义重厚小心,第寡断。汝克正,言无避忤,先帝或数不乐,然终从汝,以不
败事。又有三事,时悔不从也。”太后遇外家严,弟升至淳谨,然不许预议国事。
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宫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宫,指
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万岁,浮言乃息。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太后
曰:“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
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正统七年十月崩。当大渐,召士奇、溥入,命中官问国家尚有何大事未办者。
士奇举三事。一谓建庶人虽亡,当修实录。一谓太宗诏有收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
宜弛其禁。其三未及奏上,而太后已崩。遗诏勉大臣佐帝惇行仁政,语甚谆笃。上
尊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合葬献陵,祔太庙。
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已,为皇太
子妃。宣宗即位,立为皇后。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
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诸大臣张辅、蹇义、夏
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不能争。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
后上。孙后常怏怏。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崩,后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嫔御
礼葬金山。
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天顺
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
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英宗问大学士李贤。贤对曰:“陛下此心,天地
鬼神实临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七年闰
七月,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
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母彭
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入宫。方十余岁,成祖命诚
孝后育之。已而宣宗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宣宗即位,封贵妃。
故事: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妃有宠,宣德元年五月,帝请于太后,
制金宝赐焉。贵妃有宝自此始。
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胡后上表逊位,请
早定国本。妃伪辞曰:“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三年三月,胡后废,
遂册为皇后。英宗立,尊为皇太后。
英宗北狩,太后命郕王监国。景帝即位,尊为上圣皇太后。时英宗在迤北,数
寄御寒衣裘。及还,幽南宫,太后数入省视。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许之。
英宗复辞,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明兴,宫闱徽号亦自此始。天顺六年九月崩,
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祔太庙。而英宗生母,人
卒无知之者。
吴太后,景帝母也,丹徒人。宣宗为太子时,选入宫。宣德三年封贤妃。景帝
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复辟,复称宣庙贤妃。成化中薨。
郭嫔,名爱,字善理,凤阳人。贤而有文,入宫二旬而卒。自知死期,书楚声
以自哀。词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
惭予之失孝也。心忄妻忄妻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正统元年八月,追赠皇庶
母惠妃何氏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
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
诸氏为淑妃,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册文曰:“兹
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盖宣宗殉葬宫妃也。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
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
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
盖当时王府皆然。至英宗遗诏,始罢之。
英宗孝庄皇后钱氏,海州人。正统七年立为后。帝悯后族单微,欲侯之,后辄
逊谢。故后家独无封。英宗北狩,倾中宫赀佐迎驾。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
股。以哭泣复损一目。英宗在南宫,不自得,后曲为慰解。后无子,周贵妃有子,
立为皇太子。英宗大渐,遗命曰:“钱皇后千秋万岁後,与朕同葬。”大学士李贤
退而书之册。
宪宗立,上两宫徽号,下廷臣议。太监夏时希贵妃意,传谕独尊贵妃为皇太后。
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乃两宫并尊,而称后为慈懿皇太后。及营裕陵,贤、时请
营三圹,下廷议。夏时复言不可,事竟寝。
成化四年六月,太后崩,周太后不欲后合葬。帝使夏时、怀恩召大臣议。彭时
首对曰:“合葬裕陵,主祔庙,定礼也。”翼日,帝召问,时对如前。帝曰:“朕
岂不知,虑他日妨母后耳。”时曰:“皇上孝事两宫,圣德彰闻。礼之所合,孝之
所归也。”商辂亦言:“不祔葬,损圣德。”刘定之曰:“孝从义,不从命。”帝
默然久之,曰:“不从命尚得为孝耶!”时力请合葬裕陵左,而虚右以待周太后。
已,复与大臣疏争,帝再下廷议。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集廷臣九十九人议,
皆请如时言。帝曰:“卿等言是,顾朕屡请太后未得命。乖礼非孝,违亲亦非孝。”
明日,詹事柯潜、给事中魏元等上疏,又明日,夔等合疏上,皆执议如初。中旨犹
谕别择葬地。于是百官伏哭文华门外。帝命群臣退。众叩头,不得旨不敢退。自已
至申,乃得允。众呼万岁出。事详时、夔传中。是年七月上尊谥曰孝庄献穆弘惠显
仁恭天钦圣睿皇后,祔太庙。九月合葬裕陵,异隧,距英宗玄堂数丈许,中窒之,
虚石圹以待周太后,其隧独通,而奉先殿祭,亦不设后主。
弘治十七年,周太后崩。孝宗御便殿,出裕陵图,示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
阳曰:“陵有二隧,若者窒,若者可通往来,皆先朝内臣所为,此未合礼。昨见成
化间彭时、姚夔等章奏,先朝大臣为国如此,先帝亦不得已耳。钦天监言通隧上干
先帝陵堂,恐动地脉,朕已面折之。窒则天地闭塞,通则风气流行。”健等因力赞。
帝复问祔庙礼,健等言:“祔二后,自唐始也。祔三后,自宋始也,汉以前一帝一
后。曩者定议合祔,孝庄太后居左,今大行太皇太后居右,且引唐、宋故事为证,
臣等以此不敢复论。”帝曰:“二后已非,况复三后!”迁曰:“宋祔三后,一继
立,一生母也。”帝曰:“事须师古,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朕岂敢忘?顾私情耳。
祖宗来,一帝一后。今并祔,坏礼自朕始。且奉先殿祭皇祖,特座一饭一匙而已。
夫孝穆皇太后,朕生母也,别祀之奉慈殿。今仁寿宫前殿稍宽,朕欲奉太皇太后于
此,他日奉孝穆皇太后于后,岁时祭享,如太庙。”于是命群臣详议。议上,将建
新庙,钦天监奏年方有碍。廷议请暂祀周太后于奉慈殿,称孝肃太皇太后。殿在奉
先殿西,帝以祀孝穆,至是中奉孝肃而徙孝穆居左焉。帝始欲通隧,亦以阴阳家言,
不果行。
孝肃周太后,英宗妃,宪宗生母也,昌平人。天顺元年封贵妃。宪宗即位,尊
为皇太后。其年十月,太后诞日,帝令僧道建斋祭。礼部尚书姚夔帅群臣诣斋所,
为太后祈福。给事中张宁等劾之。帝是其言,令自后僧道斋醮,百官不得行香。二
十三年四月上徽号曰圣慈仁寿皇太后。孝宗立,尊为太皇太后。
先是,宪宗在位,事太后至孝,五日一朝,燕享必亲。太后意所欲,惟恐不欢。
至钱太后合葬裕陵,太后殊难之。宪宗委曲宽譬,乃得请。孝宗生西宫,母妃纪氏
薨,太后育之宫中,省视万方。及孝宗即位,事太后亦至孝。太后病疡,久之愈,
诰谕群臣曰:“自英皇厌代,予正位长乐,宪宗皇帝以天下养,二十四年犹一日。
兹予偶患疡,皇帝夜吁天,为予请命,春郊罢宴,问视惟勤,俾老年疾体,获底康
宁。以昔视今,父子两世,孝同一揆,予甚嘉焉。”
弘治十一年冬,清宁宫灾,太后移居仁寿宫。明年,清宁宫成,乃还居焉。太
后弟长宁伯彧家有赐田,有司请厘正之,帝未许也,太后曰:“奈何以我故骫皇帝
法!”使归地于官。
弘治十七年三月崩,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合葬裕陵。以大学
士刘健、谢迁、李东阳议,别祀于奉慈殿,不祔庙,仍称太皇太后。嘉靖十五年,
与纪、邵二太后并移祀陵殿,题主曰皇后,不系帝谥,以别嫡庶。其后穆宗母孝恪、
神宗母孝定、光宗母孝靖、熹宗母孝和、庄烈帝母孝纯,咸遵用其制。
景帝废后汪氏,顺天人。正统十年册为郕王妃。十四年冬,王即皇帝位,册为
皇后。后有贤德,尝念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令官校掩埋之。生二女,
无子。景泰三年,妃杭氏生子见济,景帝欲立为太子,而废宪宗,后执不可。以是
忤帝意,遂废后,立杭氏为皇后。七年,杭后崩,谥肃孝。英宗复位,削皇后号,
毁所葬陵,而后仍称郕王妃。景帝崩,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议及后。李贤曰:
“妃已幽废,况两女幼,尤可悯。”帝乃已。
宪宗复立为太子,雅知后不欲废立,事之甚恭。因为帝言,迁之外王府,得尽
携宫中所有而出。与周太后相得甚欢,岁时入宫,叙家人礼。然性刚执。一日,英
宗问太监刘桓曰:“记有玉玲珑系腰,今何在?”桓言当在妃所。英宗命索之。后
投诸井,对使者曰:“无之。”已而告人曰:“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
已,有言后出所携钜万计,英宗遣使检取之,遂立尽。正德元年十二月薨,议祭葬
礼。大学士王鏊曰:“葬以妃,祭以后。”遂合葬金山。明年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
皇后。
宪宗废后吴氏,顺天人。天顺八年七月立为皇后。先是,宪宗居东宫,万贵妃
已擅宠。后既立,摘其过,杖之。帝怒,下诏曰:“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
育于别宫待期。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见举动轻
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
吴氏别宫。”立甫逾月耳。后父俊,先授都督同知,至是下狱戍边。谪玉孝陵种菜,
玉从子太常少卿纶、甥吏部员外郎杨琮并除名,姻家怀宁侯孙镗闲住。于是南京给
事中王徽、王渊、硃宽、李翱、李钧等合疏言玉罪重罚轻,因并劾大学士李贤。帝
怒,徽等皆贬边州判官。
后孝宗生于西宫,后保抱惟谨。孝宗即位,念后恩,命服膳皆如母后礼,官其
侄锦衣百户。正德四年薨。刘瑾欲焚之。大学士王鏊持不可,乃以妃礼葬。
孝贞皇后王氏,上元人。宪宗在东宫,英宗为择配,得十二人,选后及吴氏、
柏氏留宫中。吴氏既立而废,遂册为皇后,天顺八年十月也。万贵妃宠冠后宫,后
处之淡如。孝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武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
尊号曰慈圣康寿。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
葬茂陵,祔太庙。
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授
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
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
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
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
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
帝不知也。
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
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
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
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
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
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
“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
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
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敏,同安人。
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
居仁寿。一日,贵妃召太子食,孝肃谓太子曰:“儿去,无食也。”太子至,贵妃
赐食,曰:“已饱。”进羹,曰:“疑有毒。”贵妃大恚曰:“是儿数岁即如是,
他日鱼肉我矣。”因恚而成疾。孝宗即位,追谥淑妃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
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帝悲念太后,特遣太监蔡用求太后家,得纪父贵、
纪祖旺兄弟以闻。帝大喜,诏改父贵为贵,授锦衣卫指挥同知;祖旺为旺,授锦衣
卫指挥佥事。赐予第宅、金帛、庄田、奴婢,不可胜计。追赠太后父为中军都督府
左都督,母为夫人。其曾祖、祖父亦如之。遣修太后先茔之在贺者,置守坟户,复
其家。
先是,太后在宫中,尝自言家贺县,姓纪,幼不能知亲族也。太监郭镛闻而识
之。太监陆恺者,亦广西人,故姓李,蛮中纪、李同音,因妄称太后兄,令人访其
族人诣京师。恺女兄夫韦父成者出冒之,有司待以戚畹,名所居里曰迎恩里。贵、
旺曰:“韦犹冒李,况我实李氏。”因诈为宗系上有司,有司莫辨也。二人既骤贵,
父成亦诣阙争辨。帝命郭镛按之。镛逐父成,犹令驰驿归。及帝使治后先茔,蛮中
李姓者数辈,皆称太后家,自言于使者。使者还,奏贵、旺不实。复遣给事中孙珪、
御史滕祐间行连、贺间,微服入瑶、僮中访之,尽得其状,归奏。帝谪罚镛等有差,
戍贵、旺边海。自此帝数求太后家,竟不得。
弘治三年,礼部尚书耿裕奏曰:“粤西当大征之后,兵燹饥荒,人民奔窜,岁
月悠远,踪迹难明。昔孝慈高皇后与高皇帝同起艰难,化家为国,徐王亲高皇后父,
当后之身,寻求家族,尚不克获,然后立庙宿州,春秋祭祀。今纪太后幼离西粤,
入侍先帝,连、贺非徐、宿中原之地,嫔宫无母后正位之年,陛下访寻虽切,安从
得其实哉!臣愚谓可仿徐王故事,定拟太后父母封号,立祠桂林致祭。”帝曰:
“孝穆皇太后早弃朕躬,每一思念,惄焉如割。初谓宗亲尚可旁求,宁受百欺,冀
获一是。卿等谓岁久无从物色,请加封立庙,以慰圣母之灵。皇祖既有故事,朕心
虽不忍,又奚敢违。”于是封后父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庆元伯,谥端僖,
后母伯夫人,立庙桂林府,有司岁时祀。大学士尹直撰哀册有云:“睹汉家尧母之
门,增宋室仁宗之恸。”帝燕闲念诵,辄欷歔流涕也。
孝惠邵太后,宪宗妃,兴献帝母也。父林,昌化人,贫甚,鬻女于杭州镇守太
监,妃由此入宫。知书,有容色。成化十二年封宸妃,寻进封贵妃。兴王之籓,妃
不得从。世宗入继大统,妃已老,目眚矣,喜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已,
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十一月崩。帝欲明年二月迁葬茂陵,大学士
杨廷和等言:“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动神灵。”不从。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
天祐圣皇太后,别祀奉慈殿。七年七月改称太皇太后。十五年迁主陵殿,称皇后,
与孝肃、孝穆等。
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
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
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
遂封贵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复娠矣。
当是时,帝未有子,中外以为忧,言者每请溥恩泽以广继嗣。给事中李森、魏
元,御史康永韶等先后言尤切。四年秋,彗星屡见。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亦以为
言。帝曰:“内事也,朕自主之。”然不能用。妃益骄。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
见斥逐。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
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佞幸钱能、覃勤、汪直、梁芳、韦兴辈皆假贡献,苛敛民
财,倾竭府库,以结贵妃欢。奇技淫巧,祷祠宫观,糜费无算。久之,帝后宫生子
渐多,芳等惧太子年长,他日立,将治己罪,同导妃劝帝易储。会泰山震,占者谓
应在东宫。帝心惧,事乃寝。
二十三年春,暴疾薨,帝辍朝七日。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天寿山。弘
治初,御史曹璘请削妃谥号;鱼台县丞徐顼请逮治诊视纪太后诸医,捕万氏家属,
究问当时薨状。孝宗以重违先帝意,已之。
孝宗孝康张皇后 武宗孝静夏皇后世宗孝洁陈皇后 张废后 孝烈方皇后孝恪
杜太后穆宗孝懿李皇后 孝安陈皇后 孝定李太后神宗孝端王皇后刘昭妃孝靖王太
后 郑贵妃光宗孝元郭皇后 孝和王太后 孝纯刘太后 李康妃
李庄妃 赵选侍 熹宗懿安张皇后 张裕妃 庄烈帝愍周皇后 田贵妃
孝宗孝康皇后张氏,兴济人。父峦,以乡贡入太学。母金氏,梦月入怀而生后。
成化二十三年选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帝颇优礼外家,追封峦
昌国公,封后弟鹤龄寿宁侯,延龄建昌伯,为后立家庙于兴济,工作壮丽,数年始
毕。鹤龄、延龄并注籍宫禁,纵家人为奸利,中外诸臣多以为言,帝以后故不问。
武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五年十二月,以寘鐇平,上尊号曰慈寿皇太后。世宗
入继,称圣母,加上尊号曰昭圣慈寿。嘉靖三年加上昭圣康惠慈寿。已,改称伯母。
十五年复加上昭圣恭安康惠慈寿。二十年八月崩,谥曰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
敬皇后,合葬泰陵,祔庙。
武宗之崩也,江彬等怀不轨。赖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禁中,迎立世宗,而世
宗事后顾日益薄。元年大婚,初传昭圣懿旨,既复改寿安太后。寿安者,宪宗妃,
兴献帝生母也。廷和争之,乃止。三年,兴国太后诞节,敕命妇朝贺,燕赉倍常。
及后诞日,敕免贺。修撰舒芬疏谏,夺俸。御史硃淛、马明衡、陈逅、季本,员外
郎林惟聪等先后言,皆得罪。竟罢朝贺。
初,兴国太后以籓妃入,太后犹以故事遇之,帝颇不悦。及帝朝,太后待之又
倨。会太后弟延龄为人所告,帝坐延龄谋逆论死,太后窘迫无所出。哀冲太子生,
请入贺,帝谢不见。使人请,不许。大学士张孚敬亦为延龄请,帝手敕曰:“天下
者,高皇帝之天下,孝宗皇帝守高皇帝法。卿虑伤伯母心,岂不虑伤高、孝二庙心
耶?”孚敬复奏曰:“陛下嗣位时,用臣言,称伯母皇太后,朝臣归过陛下,至今
未已。兹者大小臣工默无一言,诚幸太后不得令终,以重陛下过耳。夫谋逆之罪,
狱成当坐族诛,昭圣独非张氏乎?陛下何以处此!”冬月虑囚,帝又欲杀延龄,复
以孚敬言而止。亡何,奸人刘东山者告变,并逮鹤龄下诏狱。太后至衣敝襦席藁为
请,亦不听。久之,鹤龄瘐死。及太后崩,帝竟杀延龄,事详《外戚传》。
武宗孝静皇后夏氏,上元人。正德元年册立为皇后。嘉靖元年上尊称曰庄肃皇
后。十四年正月崩,合葬康陵,祔庙。初,礼臣上丧仪,帝曰:“嫂叔无服,且两
宫在上,朕服青,臣民如母后服。”礼部尚书夏言曰:“皇上以嫂叔绝服,则群臣
不敢素服见皇上,请暂罢朝参。”许之。已而议谥,大学士张孚敬曰:“大行皇后,
上嫂也,与累朝元后异,宜用二字或四字。”李时曰:“宜用八。”左都御史王廷
相、吏部侍郎霍韬等曰:“均帝后也,何殊!”言集众议,因奏曰:“古人尚质,
谥法简,称其行,后人增加,臣子情也。生今世,宜行今制。大行皇后宜如列圣元
后谥,二四及八,于礼无据。”帝不从,命再议。群臣请如孚敬言。帝曰:“用六,
合阴数焉。”于是上谥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十五年,帝觉孚敬言非是,敕曰:
“孝静皇后谥不备,不称配武宗。乃改谥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世宗孝洁皇后陈氏,元城人。嘉靖元年册立为皇后。帝性严厉。一日,与后同
坐,张、方二妃进茗,帝循视其手。后恚,投杯起。帝大怒。后惊悸,堕娠崩,七
年十月也。丧礼从杀。帝素服御西角门十日,即玄冠玄裳御奉天门,谥曰悼灵,葬
袄儿峪。葬之日,梓宫出王门,百官一日临。给事中王汝梅谏。不听。十五年,礼
部尚书夏言议请改谥。时帝意久释矣,乃改谥曰孝洁。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
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祔庙。若遵遗制祔孝烈,则舍元配也,若同祔,则二
后也。大行皇帝升祔时,宜奉孝洁配,迁葬永陵,孝烈主宜别祀。”报可。隆庆元
年二月上尊谥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
废后张氏,世宗第二后也。初封顺妃。七年,陈皇后崩,遂立为后。是时,帝
方追古礼,令后率嫔御亲蚕北郊,又日率六宫听讲章圣《女训》于宫中。十三年正
月废居别宫。十五年薨,丧葬仪视宣宗胡废后。
孝烈皇后方氏,世宗第三后也,江宁人。帝即位且十年,未有子。大学士张孚
敬言:“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
以广嗣也。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为子嗣计。”从之。十年三月,后与郑氏、
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同册为九嫔,冠九翟冠,大采鞠衣,
圭用次玉,谷文,册黄金涂,视皇后杀五分之一。至期,帝衮冕告太庙,还服皮弁,
御华盖殿,传制,遣大臣行册礼。既册,从皇后朝奉先殿。礼成,帝服皮弁,受百
官贺,盖创礼也。张后废,遂立为后,而封沈氏为宸妃,阎氏为丽妃。旧制:立后,
谒内庙而已。至是,下礼臣议庙见礼。于是群臣以天子立三宫以承宗庙,《礼经》
有庙见之文,乃考据《礼经》,参稽《大明集礼》,拟仪注以上。至期,帝率后谒
太庙及世庙。越三日,颁诏天下。明日,受命妇朝。
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逆,帝赖后救得免,乃进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
初,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
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
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又曰:曹端妃虽不与,
亦知谋。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砾于市。并诛其族属
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后崩。诏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
葬。”预名葬地曰永陵,谥孝烈,亲定谥礼,视昔加隆焉。礼成,颁诏天下。及大
祥,礼臣请安主奉先殿东夹室,帝曰:“奉先殿夹室,非正也,可即祔太庙。”于
是大学士严嵩等请设位于太庙东,皇妣睿皇后之次,后寝藏主则设幄于宪庙皇祖妣
之右,以从祔于祖姑之义。帝曰:“祔礼至重,岂可权就。后非帝,乃配帝者,自
有一定之序,安有享从此而主藏彼之礼!其祧仁宗,祔以新序,即朕位次,勿得乱
礼。”嵩曰:“祔新序,非臣下所敢言,且阴不可当阳位。”乃命姑藏主睿皇后侧。
二十九年十月,帝终欲祔后太庙,命再议。尚书徐阶言不可,给事中杨思忠是
阶议,余无言者。帝觇知状。及议疏入,谓:“后正位中宫,礼宜祔享,但遽及庙
次,则臣子之情,不唯不敢,实不忍也。宜设位奉先殿。”帝震怒。阶、思忠惶恐
言:“周建九庙,三昭三穆。国朝庙制,同堂异室,与《周礼》不同。今太庙九室
皆满,若以圣躬论,仁宗当祧,固不待言,但此乃异日圣子神孙之事。臣闻夏人之
庙五,商以七,周以九。礼由义起,五可七,七可九,九之外亦可加也。请于太庙
及奉先殿各增二室,以祔孝烈,则仁宗可不必祧,孝烈皇后可速正南面之位,陛下
亦无预祧以俟之嫌。”帝曰:“臣子之谊,当祧当祔,力请可也。苟礼得其正,何
避豫为!”于是阶等复会廷臣上言:“唐、虞、夏五庙,其祀皆止四世。周九庙,
三昭三穆,然而兄弟相及,亦不能尽足六世。今仁宗为皇上五世祖,以圣躬论,仁
宗于礼当祧,孝烈皇后于礼当祔。请祧仁宗,祔孝烈皇后于太庙第九室。”因上祧
祔仪注。
已而请忌日祭,帝犹衔前议,报曰:“孝烈继后,所奉者又入继之君,忌不祭
亦可。”阶等请益力,帝曰:“非天子不议礼。后当祔庙,居朕室次,礼官顾谓今
日未宜,徒饰说以惑众听。”因谕严嵩等曰:“礼官从朕言,勉强耳。即不忍祧仁
宗,且置后主别庙,将来由臣下议处。忌日令奠一卮酒,不至伤情。”于是礼臣不
敢复言,第请如敕行。乃许之。后二年,杨思忠为贺表触忌,予杖削籍。隆庆初,
与孝洁皇后同日上尊谥曰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移主弘孝殿。
孝恪杜太后,穆宗生母也,大兴人。嘉靖十年封康嫔。十五年进封妃。三十三
年正月薨。是时,穆宗以裕王居邸,礼部尚书欧阳德奏丧仪,请辍朝五日,裕王主
丧事,遵高皇帝《孝慈录》,斩衰三年。帝谓当避君父之尊。大学士严嵩言:“高
帝命周王橚为孙贵妃服慈母服,斩衰三年。是年,《孝慈录》成,遂为定制,自后
久无是事。及兹当作则垂训于后。”帝命比贤妃郑氏故事:辍朝二日。赐谥荣淑,
葬金山。穆宗立,上谥曰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迁葬永陵,祀主神霄
殿。追封后父林为庆都伯,命其子继宗嗣。
穆宗孝懿皇后李氏,昌平人。穆宗为裕王,选为妃,生宪怀太子。嘉靖三十七
年四月薨。帝以部疏称薨非制,命改称故,葬金山。穆宗即位,谥曰孝懿皇后,封
后父铭德平伯。神宗即位,上尊谥曰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合葬昭陵,
祔太庙。
孝安皇后陈氏,通州人。嘉靖三十七年九月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册为皇后。
后无子多病,居别宫。神宗即位,上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六年加上贞懿,十年加康
静。初,神宗在东宫,每晨谒奉先殿、朝帝及生母毕,必之后所问安,后闻履声辄
喜。既嗣位,孝事两宫无间。二十四年七月崩,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
后,祀奉先殿别室。
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也,漷县人。侍穆宗于裕邸。隆庆元年三月封贵妃。生
神宗。即位,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旧制: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
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是时,太监冯保欲媚贵妃,因以并尊风大学士张居正下
廷臣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贵妃曰慈圣皇太后,始无别矣。仁圣居慈庆宫,慈
圣居慈宁宫。居正请太后视帝起居,乃徙居乾清宫。
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
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挈之登辇以
出。帝事太后惟谨,而诸内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挟持太过。帝尝在西城曲宴被酒,
令内侍歌新声,辞不能,取剑击之。左右劝解,乃戏割其发。翼日,太后闻,传语
居正具疏切谏,令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长跪,数其过。帝涕泣请改乃已。六年,
帝大婚,太后将返慈宁宫,敕居正曰:“吾不能视皇帝朝夕,先生亲受先帝付托,
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三月加尊号曰宣文。十年加明肃。十二年同仁圣
太后谒山陵。二十九年加贞寿端献。三十四年加恭熹。四十二年二月崩,上尊谥曰
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合葬昭陵,别祀崇先殿。
后性严明。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光宗
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
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盖
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光宗由是得立。群臣请福王之籓,
行有日矣,郑贵妃欲迟之明年,以祝太后诞为解。太后曰:“吾潞王亦可来上寿乎!”
贵妃乃不敢留福王。御史曹学程以建言论死。太后怜其母老,言于帝,释之。后父
伟封武清伯。家人尝有过,命中使出数之,而抵其家人于法。顾好佛,京师内外多
置梵刹,动费钜万,帝亦助施无算。居正在日,尝以为言,未能用也。
神宗孝端皇后王氏,余姚人,生京师。万历六年册立为皇后。性端谨,事孝定
太后得其欢心。光宗在东宫,危疑者数矣,调护备至。郑贵妃颛宠,后不较也。正
位中宫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称。四十八年四月崩,谥孝端。光宗即位,上尊谥曰孝
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会帝崩,熹宗立,始上册宝,合葬定陵,主祔庙。
与后同日册封者有昭妃刘氏。天启、崇祯时,尝居慈宁宫,掌太后玺。性谨厚,
抚爱诸王。庄烈帝礼事之如大母。尝以岁朝朝见,帝就便坐,俄假寐。太后戒勿惊,
命尚衣谨护之。顷之,帝觉,摄衣冠起谢曰:“神祖时海内少事;今苦多难,两夜
省文书,未尝交睫,在太妃前,困不自持如此。”太妃为之泣下。崇祯十五年薨,
年八十有六。
孝靖王太后,光宗生母也。初为慈宁宫宫人。年长矣,帝过慈宁,私幸之,有
身。故事:宫中承宠,必有赏赉,文书房内侍记年月及所赐以为验。时帝讳之,故
左右无言者。一日,侍慈圣宴,语及之。帝不应。慈圣命取内起居注示帝,且好语
曰:“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十年四
月封恭妃。八月,光宗生,是为皇长子。既而郑贵妃生皇三子,进封皇贵妃,而恭
妃不进封。二十九年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仍不封如故。三十四年,元孙生,加慈
圣徽号,始进封皇贵妃。三十九年病革,光宗请旨得往省,宫门犹闭,抉钥而入。
妃目眚,手光宗衣而泣曰:“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遂薨。大学士叶向高言:
“皇太子母妃薨,礼宜从厚。”不报。复请,乃得允。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葬
天寿山。
光宗即位,下诏曰:“朕嗣承基绪,抚临万方,溯厥庆源,则我生母温肃端靖
纯懿皇贵妃恩莫大焉。朕昔在青宫,莫亲温凊,今居禁闼,徒痛桮棬,欲伸罔极之
深悰,惟有肇称乎殷礼。其准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荣淑康妃故事,礼部详议以闻。”
会崩,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祀奉慈
殿。后父天瑞,封永宁伯。
恭恪贵妃郑氏,大兴人。万历初入宫,封贵妃,生皇三子,进皇贵妃。帝宠之。
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谋。群臣争言立储事,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宫闱,攻击执政。
帝概置不问。由是门户之祸大起。万历二十九年春,皇长子移迎禧宫,十月立为皇
太子,而疑者仍未已。
先是,侍郎吕坤为按察使时,尝集《闺范图说》。太监陈矩见之,持以进帝。
帝赐妃,妃重刻之,坤无与也。二十六年秋,或撰《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
议》,匿其名,盛传京师,谓坤书首载汉明德马后由宫人进位中宫,意以指妃,而
妃之刊刻,实藉此为立己子之据。其文托“硃东吉”为问答。“东吉”者,东朝也。
其名《忧危》,以坤曾有《忧危》一疏,因借其名以讽,盖言妖也。妃兄国泰、侄
承恩以给事中戴士衡尝纠坤,全椒知县樊玉衡并纠贵妃,疑出自二人手。帝重谪二
人,而置妖言不问。逾五年,《续忧危竑议》复出。是时太子已立,大学士硃赓得
是书以闻。书托“郑福成”为问答。“郑福成”者,谓郑之福王当成也。大略言:
“帝于东宫不得已而立,他日必易。其特用硃赓内阁者,实寓更易之义。”词尤诡
妄,时皆谓之妖书。帝大怒,敕锦衣卫搜捕甚急。久之,乃得皦生光者,坐极刑,
语详郭正域、沈鲤传。
四十一年,百户王曰乾又告变,言奸人孔学等为巫蛊,将不利于圣母及太子,
语亦及妃。赖大学士叶向高劝帝以静处之,而速福王之籓,以息群言。事乃寝。其
后“梃击”事起,主事王之寀疏言张差狱情,词连贵妃宫内侍庞保、刘成等,朝议
氵匈氵匈。贵妃闻之,对帝泣。帝曰:“外廷语不易解,若须自求太子。”贵妃向
太子号诉。贵妃拜,太子亦拜。帝又于慈宁宫太后几筵前召见群臣,令太子降谕禁
株连,于是张差狱乃定。神宗崩,遗命封妃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争之,乃止。及
光宗崩,有言妃与李选侍同居乾清宫谋垂帘听政者,久之始息。
崇祯三年七月薨,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
光宗孝元皇后郭氏,顺天人。父维城以女贵,封博平伯,进侯。卒,兄振明嗣。
后于万历二十九年册为皇太子妃。四十一年十一月薨,谥恭靖。熹宗即位,上尊谥
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祔庙。
孝和王太后,熹宗生母也,顺天人。侍光宗东宫,为选侍。万历三十二年进才
人。四十七年三月薨。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迁
葬庆陵,祀奉先殿。崇祯十一年三月以加上孝纯太后尊谥,于御用监得后及孝靖太
后玉册玉宝,始命有司献于庙。忠贤党王体乾坐怠玩,论死。盖距上谥时十有八年
矣。
孝纯刘太后,庄烈帝生母也,海州人,后籍宛平。初入宫为淑女。万历三十八
年十二月生庄烈皇帝。已,失光宗意,被谴,薨。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
勿言,葬于西山。及庄烈帝长,封信王,追进贤妃。时庄烈帝居勖勤宫,问近侍曰:
“西山有申懿王坟乎?”曰:“有。”“傍有刘娘娘坟乎?”曰:“有。”每密付
金钱往祭。及即位,上尊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毘天毓圣皇太后,迁葬庆陵。
帝五岁失太后,问左右遗像,莫能得。傅懿妃者,旧与太后同为淑女,比宫居,
自称习太后,言宫人中状貌相类者,命后母瀛国太夫人指示画工,可意得也。图成,
由正阳门具法驾迎入。帝跪迎于午门,悬之宫中,呼老宫婢视之,或曰似,或曰否。
帝雨泣,六宫皆泣。
故事:生母忌日不设祭,不服青。十五年六月,帝以太后故,欲追前代生继七
后,同建一庙,以展孝思。乃御德政殿,召大学士及礼臣入,问曰:“太庙之制,
一帝一后,祧庙亦然,历朝继后及生母凡七位皆不得与,即宫中奉先殿亦尚无祭,
奈何?”礼部侍郎蒋德璟曰:“奉先殿外尚有奉慈殿,所以奉继后及生母者,虽废
可举也。”帝曰:“奉慈殿外,尚有弘孝、神霄、本恩诸殿。”德璟曰:“内廷规
制,臣等未悉。孝宗建奉慈殿,嘉靖间废之,今未知尚有旧基否?”帝曰:“奉慈
已撤,惟奉先尚可拓也。”于是别置一殿,祀孝纯及七后云。
康妃李氏,光宗选侍也。时宫中有二李选侍,人称东、西李。康妃者,西李也,
最有宠,尝抚视熹宗及庄烈帝。光宗即位,不豫,召大臣入,帝御暖阁,凭几,命
封选侍为皇贵妃。选侍趣熹宗出曰:“欲封后。”帝不应。礼部侍郎孙如游奏曰:
“今两太后及元妃、才人谥号俱未上,俟四大礼举行后未晚。”既而帝崩,选侍尚
居乾清宫,外廷恟惧,疑选侍欲听政。大学士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兵科都给
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上疏力争,选侍移居仁寿殿。事详一燝、涟传。
熹宗即位,降敕暴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及妄觊垂帘状。而御史贾继春进安选
侍揭,与周朝瑞争驳不已。帝复降敕曰:“九月一日,皇考宾天,大臣入宫哭临毕,
因请朝见。选侍阻朕暖阁,司礼监官固请,乃得出。既许复悔,又使李进忠等再三
趣回。及朕至乾清丹陛,进忠等犹牵朕衣不释。甫至前宫门,又数数遣人令朕还,
毋御文华殿也。此诸臣所目睹。察选侍行事,明欲要挟朕躬,垂帘听政。朕蒙皇考
令选侍抚视,饮膳衣服皆皇祖、皇考赐也。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皇考自知
其误,时加劝慰。若避宫不早,则爪牙成列,朕且不知若何矣。选侍因殴崩圣母,
自忖有罪,每使宫人窃伺,不令朕与圣母旧侍言,有辄捕去。朕之苦衷,外廷岂能
尽悉。乃诸臣不念圣母,惟党选侍,妄生谤议,轻重失伦,理法焉在!朕今停选侍
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敬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
朕心矣。”已,复屡旨诘责继春,继春遂削籍去。
是时,熹宗初即位,委任司礼太监王安,故敕谕如此。久之,魏忠贤乱政。四
年封选侍为康妃。五年修《三朝要典》,涟、光斗等皆得罪死,复召继春,与前旨
大异矣。久之,始卒。庄妃李氏,即所称东李者也。仁慈寡言笑,位居西李前,而
宠不及。庄烈帝幼失母,育于西李。既而西李生女,光宗改命东李抚视。天启元年
二月封庄妃。魏忠贤、客氏用事,恶妃持正,宫中礼数多被裁损,愤郁薨。崇祯初,
诏赐妃弟成楝田产。
选侍赵氏者,光宗时,未有封号。熹宗即位,忠贤、客氏恶之,矫旨赐自尽。
选侍以光宗赐物列案上,西向礼佛,痛哭自经死。
熹宗懿安皇后张氏,祥符人。父国纪,以女贵,封太康伯。天启元年四月册为
皇后。性严正,数于帝前言客氏、魏忠贤过失。尝召客氏至,欲绳以法。客、魏交
恨,遂诬后非国纪女,几惑帝听。三年,后有娠,客、魏尽逐宫人异己者,而以其
私人承奉,竟损元子。帝尝至后宫,后方读书。帝问何书。对曰:“《赵高传》也。”
帝默然。时宫门有匿名书烈忠贤逆状者,忠贤疑出国纪及被逐诸臣手。其党邵辅忠、
孙杰等,欲因此兴大狱,尽杀东林诸臣,而借国纪以摇动中宫,冀事成则立魏良卿
女为后。顺天府丞刘志选侦知之,首上疏劾国纪,御史梁梦环继之,会有沮者乃已。
及熹宗大渐,折忠贤逆谋、传位信王者,后力也。庄烈帝上尊号曰懿安皇后。十七
年三月,李自成陷都城,后自缢。顺治元年,世祖章皇帝命合葬熹宗陵。
裕妃张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异己,幽于别宫,绝其饮食。天雨,
妃匍匐饮檐溜而死。又慧妃范氏者,生悼怀太子不育,复失宠。李成妃侍寝,密为
慧妃乞怜。客、魏知之怒,亦幽成妃于别宫。妃预藏食物檐瓦间,闭宫中半月不死,
斥为宫人。崇祯初,皆复位号。
庄烈帝愍皇后周氏,其先苏州人,徙居大兴。天启中,选入信邸。时神宗刘昭
妃摄太后宝,宫中之政悉禀成于熹宗张皇后。故事: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
中选,则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
侑以银币遣还。懿安疑后弱,昭妃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帝
即位,立为皇后。
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
意在南迁也。至他政事,则未尝预。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岁元日,寒甚,
田妃来朝,翟车止庑下。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无他言。而袁贵妃之
朝也,相见甚欢,语移时。田妃闻而大恨,向帝泣。帝尝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
后仆地,后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赐后,且问起居。妃寻以过斥居启祥宫,
三月不召。一日,后侍帝于永和门看花,请召妃。帝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
见如初。帝以寇乱茹蔬。后见帝容体日瘁,具馔将进,而瀛国夫人奏适至,曰:
“夜梦孝纯太后归,语帝瘁而泣,且曰:‘为我语帝,食毋过苦。’”帝持奏入宫,
后适进馔。帝追念孝纯,且感后意,因出奏示后,再拜举匕箸,相向而泣,泪盈盈
沾案。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
“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
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
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
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
居宅,赡养终其身。
有宫人魏氏者,当贼入宫,大呼曰:“我辈必遭贼污,有志者早为计。”遂跃
入御河死,顷间从死者一二百人。宫人费氏,年十六,自投眢井中。贼钩出,见其
姿容,争夺之。费氏绐曰:“我长公主也。”群贼不敢逼,拥见李自成。自成命中
官审视之,非是,以赏部校罗某者。费氏复绐罗曰:“我实天潢,义难苟合,将军
宜择吉成礼。”罗喜,置酒极欢。费氏怀利刃,俟罗醉,断其喉立死。因自诧曰:
“我一弱女子,杀一贼帅足矣。”遂自刎死。自成闻大惊,令收葬之。
恭淑贵妃田氏,陕西人,后家扬州。父弘遇以女贵,官左都督,好佚游,为轻
侠。妃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侍庄烈帝于信邸。崇祯元年封礼妃,进皇贵妃。
宫中有夹道,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从者皆得休息。又易小
黄门之舁舆者以宫婢。帝闻,以为知礼。尝有过,谪别宫省愆。所生皇五子,薨于
别宫,妃遂病。十五年七月薨。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即思陵也。
赞曰:高皇后从太祖备历艰难,赞成大业,母仪天下,慈德昭彰。继以文皇后
仁孝宽和,化行宫壸,后世承其遗范,内治肃雍。论者称有明家法,远过汉、唐,
信不诬矣。万、郑两贵妃,亦非有阴鸷之谋、干政夺嫡之事,徒以恃宠溺爱,遂滋
谤讪。《易》曰:“闲有家,悔亡。”苟越其闲,悔将无及。圣人之垂戒远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