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32 ...
-
往后的日子里,华朝达曾经一遍又一遍地回想他俩在一起的这一个假期。
风流绮丽,意艳情浓。没有过多的外界压力,放下反复的内心责问,也从压得喘不过气的经济问题里短暂释放出来,所有的烦心事都不在催逼,心情平静快乐得像蛰伏过严冬的万物,等着北部的冰雪皑皑消融了,便要迎接春天。
一生一次,何其幸运。
开学后,华朝达又进入了忙得找不着北的状态里。17个学分加上做助教,将他一周七天挤占得满满当当。他这个学期将要毕业,本想好好找找实习,以方便之后找工作,可是商学院的课程排得太满,动辄小组学习让聚众熬夜成为家常便饭,而语言、文化背景和学科背景差异又随意拉扯着本来就不高的群组效率,原本打算练车、锻炼身体、找实习的事情都只能暂时搁浅。
华朝达一周没去找过陈峻,偶尔接陈峻一个电话,闲聊几句,不暇说及感情,然后挂断电话,面对孟盛的调侃闪烁其词。
这个学期里陈峻没有做助教,他继续在实验室里做助研,然后继续修着双学位,在中区和北校区两边跑着,偶尔出去打打球,在每一个临睡的夜晚拿起手机,拨出那个熟悉的号码,或者只是对屏幕笑笑,然后安然躺下。
陈峻没有太多经济压力,又已经决心延后一年毕业,18个学分和助研的工作,在他手上驾轻就熟很多,并不显得特别忙碌。几个院里的同学邀请陈峻加入一个能源监管中心和当地EPA(美国环保署)合办的“房屋零排放”设计比赛,要他帮忙建模型、做数据挖掘,陈峻问了问华朝达有没有时间一起玩,华朝达听完介绍,期期艾艾地拒绝了。
陈峻听出他想参加,至少看中这个活动对简历的美化作用,但确实又分身乏术,便和几个同组合计一番,把华朝达的名字填到了“建模”一栏,打算自己多干一点工作,让华朝达可以专心学业。
有时候陈峻觉得华朝达并不是冷漠寡情,只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他活得和自己一样。但谁又有必要和谁一样呢?陈峻向来是个达观的人。
只是思念,无法做到达观。
第二周周五,陈峻终于按捺不住,打电话给华朝达。
“朝达?”
“嗯。”
“这周末忙么?”陈峻比较小心,没有一上来就说明来意,虽然他确实没什么明白的意图,只是觉得两周前你侬我侬的关系,突然就冷下来,有点不适应。
“还行。”华朝达也知道陈峻的意思,但他不知道该怎么将话接过去。
“有空出来吗?”
“嗯……”华朝达想了想,无论他承认与否,他确实也很想见见陈峻,生理心理都如此。
“那明天早上,我去你家接你?”
“早上我去图书馆。”
“那中午去图书馆接你,一起去吃饭?”陈峻锲而不舍。
“好。”华朝达觉得自己表述得太过不近人情,于是补充,“下午……我也有空。”
“一言为定。”陈峻喜笑颜开,放下电话。
从实验室出来之前,陈峻特意去了一趟Dr.Moore的办公室,想和华朝达偶遇一下。发现华朝达不在,便和Moore聊了几句。Moore很喜欢陈峻,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让他推荐助教,见到之后仍然很高兴,问了问陈峻有没有读Phd的意愿,又向他夸了几句中国学生的刻苦踏实。
“朝达不错的,非常认真,我看他给我发的邮件经常是凌晨时间。”Moore慈祥地笑着,他是个九十年代初就在生态环境学界成名的教授,这十年来没什么大的作为,手上偏偏又还有些经费,颇有点拿这里当养老院的意思,所以作为老板,也不会非常push(逼得紧)。也正因为如此,陈峻才敢放心让华朝达跟他工作,要不然以华朝达自我要求的高标准,在一个太过严厉的导师手底下,只怕日子会相当难过。
陈峻听他夸奖华朝达,十分受用,又不能表现得太骄傲,于是克制了笑意,说了自己的双学位,又说暂时没有读phd的想法。Moore点点头,说做做实业也很不错,能干实事的人,只让他做理论太可惜。说罢又笑笑,“何况你也不算做理论最好的人选。”
两人对视一笑。美国教授往往非常客气,除非面对自己带的phd,对其他人说话以鼓励为主,拐弯抹角,从不直接说人不是。Moore是个热情和善的加州人,没有把师生之别看得很重,和陈峻也算得上很熟,因此以朋友的口吻开了玩笑,明贬暗褒,倒让陈峻意外有点感动,于是趁热打铁,问Moore在这个学期结束之后有没有招人的项目,让人可以留在实验室实习。
“现在没法确定,不过……”,Moore慢吞吞说,“如果真的想进入社会,而不是留在学术圈,我倒是觉得进企业实习会更好,毕竟硕士学位大多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他说的这些陈峻都知道,于是客客气气道谢,又客客气气道别。陈峻迈出办公室,心情相当灿烂,他想毕竟不用急,这个学期才刚刚开始,实习的事情,可以和华朝达商量一下,听听他自己的意思,再和他一起想想办法。
陈峻在两人第一次“单独”吃饭的日本餐厅订了个座,打算明天中午接到华朝达之后,直接带他去这家日本料理昨日重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