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夏冬秋 ...
-
夏家有三姐弟,大姐夏冬雪,二妹夏冬秋,三弟夏春雷。
大姐出生的时候家里正下着鹅毛大雪,于是父亲非常应景地给大女儿取了这个名字。
夏冬秋的名字虽然看上去简单,其实还小有来历。蒋大为在87年春晚上唱了一首《敢问路在何方》,夏母怀着夏冬秋的时候总念叨着那句‘一番番春秋冬夏’的歌词,还说‘这歌词简直就是给孩子写的’,但是夏父觉得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取的不够内涵,所以一直没有表态,可赶巧的是,夏冬秋出生那天正好是立秋,八月八号;夏父说:看来这孩子和秋天还真是有缘分,那就叫夏冬秋吧,正好和她姐姐范同一个字。
夏家老三出生的时候,正值春雷阵阵,父母一高兴,名字又有了:夏春雷。
夏父每天要上班,夏母要照顾刚出生的小儿子,还要操劳院子里的小鸡小鸭,于是四岁的夏冬秋就被送去小学读学前班,夏冬雪那时已经十岁,每天大手牵小手的上下学,让很多人羡慕。
夏家三姐弟,大姐记忆力最好,成绩也很好,只是体弱偏瘦,中考的时候考了师范,毕业当了老师,算是得了个铁饭碗;三弟聪明却不喜读书,赋闲在家可以,就怕他以后游手好闲,于是家里合计着他要有个营生,而且夏父也想着退休后能有点事情做,就在村里又买了处合适的房子,开了个超市。夏家村人口多,收入高,但是做超市的人少,零星几家小卖部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日常需要,于是夏家的超市就异常的红火:烟酒糖茶,果蔬米面,应有尽有,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夏父又在临街的地方给他买了处房子,等着夏春雷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备用。
夏冬秋是父母最放心的一个。首先她和她姐姐一样学习成绩优异;其次她要比她姐姐身体健康,至少夏冬秋长到160cm的时候是120斤,可她姐姐170cm才90斤。夏母再三权衡,觉得夏冬秋适合读高中。事实证明夏母的想法是对的:一般瘦弱的身体经历三年高中生活和巨大的高考压力多半会有些力不从心,可夏冬秋相对从容。且不说她高考会如何,至少她成功的从120斤瘦到了100斤,而且毕业那年已经165cm,完全达到了她的理想标准。
夏冬秋喜欢看书,喜欢浪漫的文字,羡慕电视里的女强人,却常常幻想自己是小说里闺蜜一大堆的幸福小女人,总之她是个想象力丰富,有着极强追求却分不清追求什么的人。她只是觉得她要优秀。不过她过于平稳的性格导致她无论做事还是说话都会考虑很多,她的成绩好,但是却并不代表她自信,她有时候会多愁善感,无病呻吟,但是在很多人面前她表现出的优秀足以掩盖这些不足。
夏冬秋从出生到高考前都没有遇到过风浪,没有生过大病,没有被父母责骂过,没有被老师数落过,当班干部的时候和同学闹过一些误会和矛盾,但只是小事。这样的夏冬秋并不知道自己那个所谓女强人的梦想要怎么实现,她的这个想法也只是受到电视剧里那些风光无限的女人的影响,可是这就是她最初的想法,做个成功的人,商人也好,律师也好,作家也行,总之只要是个厉害的角色,是个成功的人就好。
高考彻底改变了夏冬秋的命运,也改变了她的性格。第一年失败的她选择了复读,夏冬秋说如果没有复读这一年,自己可能还不知道究竟要的是什么。她以前总觉得自己有正确的方向,其实只是个轮廓罢了。
复读班的语文老师说:“复读的经历是每个人最宝贵的回忆和最励志的体验,是绝路却能逢生;敢问有多少人能有如此大的勇气承受巨大的压力选择这条路?没有,这是一条不复读的人无法体会的不归路,你们是在为了理想而战。”
夏冬秋说倘若没有复读就不会听到这位老师的话,倘若没有听到这位老师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坚定的夏冬秋。她说她虽然还没有完全捋顺人生的路,也没有完全的心理准备迎接未来,更没有非常清晰的看到大好前程,但是她决定先为理想而战,她的目标是复旦大学,她要选个好的专业做个成功的人。
她努力了一年,却最终没有被理想选择;她的成绩比去年多了六十分,却还是距离一本的分数线差了六分。又因为二批的志愿报的过于热门导致又一次的落榜。这一次她倒是没有哭,反而释然了,她想她的考试运一直就不好,本来也不太喜欢被考试束缚思想,终于不必再费劲脑汁。
夏母说家里不缺供她读书的钱,让她再复习一次,再多考六十分就可以考取个好的本科甚至有望更好。
夏冬秋却做了另一个决定,她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以她的成绩读个大专好好念还可以拿奖学金,而且大专只要读三年,毕业就可以直接工作。她说她不选择搞科研,没有必要那么高的学历。她说自己不会后悔,学历虽然重要,但是能力更重要。父母成功的被她的想法说服了,三年里,夏冬秋按照和家人的约定拿到了全额的奖学金,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而且还存了一部分钱打算留作毕业找工作用。父亲退休了,姐姐的女儿已经三岁了,说媒的人开始给夏春雷介绍对象,夏冬秋面临着生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