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悠悠华夏一作五 强强联盟引争议 ...
-
这原本是一个富饶安定的统一帝国,但自从九五之尊晨泽帝驾崩之后,一切都变了……
晨国太子惨遭暗杀,新君无从定夺。众皇子为争皇位纷纷兵戎相见。
乱世序幕由此拉开。
有野心者岂止是诸位皇子这么简单,还有各路诸侯趁势起兵,共夺大权。更有将领拥兵叛主,也加入了这场血雨腥风之中。
激战数月,百姓饱受硝烟之苦,便有贼众占地为王,公然屠杀当地官僚将士,与朝廷叫嚣,不惜将这趟浑水搅得更浑。
眼看昔日繁荣强盛的晨国气数已尽,西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摆脱中央的控制,独立成国。
又激战了数月,各方霸主终于精疲力竭,逐渐熄灭了战火,但原本统一的晨国现已四分五裂,遍体鳞伤。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如今大势而言,五方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原先的晨国已是元气大伤,而今再想统一,只怕是痴人说梦了。既如此,各方虎狼之师也不必再惺惺作态,自成一国便是了。
于是,五方割据局面很快转变成了五国并立的局面。
最西边的是独立出来的游牧民族,由完颜氏掌管,立国天彻。
天彻的邻国是越辰,由原晨国五皇子掌管,要不是当初他刻意避开混战一路西逃,恐怕如今也无他的一席之地了。
越辰右侧的邻国是延国。延国地处华夏国土的最中心位置,原晨国首都玉城也在这里。现在由当初最强大的诸侯严莽统治。严莽之所以定国号为“延”,一来是因为“延”与“严”谐音,二来是因为“延”有“延绵不绝”之意,二者结合便是“严氏统治延绵不绝”。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延国的东北部是赵国,由民强贼首赵氏建立。
而延国的东南部是宁国,由当初叛变的将领乔远统治。
就这样,五国安分地度过了些许年月,待他们休养生息,实力稍有恢复后。某些不安分的因素又引出了些小动作。
比如……
今天早晨,延国收到了宁国的结盟书一封。
延国朝堂上,延武帝严莽身着玄黑刺金龙袍,正襟危坐,眉宇之间饱含威严之气,帝王风范尽显无余。他犀利的眼眸以极快的速度扫视了堂下群臣,说道:“今早收到宁国书信一封,表示要与我延国结盟,此事众爱卿怎么看?”
丞相季全上前一步:“陛下,臣认为理当与宁国结盟。如今五国并立,虽然我延国论兵力、财力都是最强,但以一敌四绝不可行。换言之,与他国结盟是我国的必须措施,而其余四国中,又属宁国国力最强,与之结盟乃不二之选。”
隆阳王严淼插到:“光凭国力这一方面就说宁国是不二之选,季丞相也未免太草率了吧?”
对于隆阳王的质疑,季丞相似乎早有准备,他继续道:“王爷此言差矣,两国结盟乃国之大事,微臣岂敢草率?只是臣想不出,余下四国中,还有哪国能比宁国更合适。首先,就最西边的天彻而言,此国兵力、财力都是最弱,而且与我国中间又有越辰阻隔,难以管理,与之结盟实为不妥。再者,越辰是原来晨国的后裔掌管,其与我国有不共戴天之仇,要结盟就更不可能了。于是,盟国便只能从剩下的赵国和宁国中选取。但赵国是当初天下混战之时由乌合之众侥幸建立起来的,本就根基不稳,且赵国国君更是目光短浅之徒,与之结盟不光我延国得不到好处,而且反倒让赵国有了靠山,这实为下策。于是宁国便成了盟友的上乘之选。而如今宁国又奉上结盟书一封,可见其诚意匪浅,陛下何不把握机会双方得利呢?”
延武帝道:“丞相此言有理。而且宁国在信上也开明了条件,若事成,每年将以金银财宝若干相赠。”
将军程勇上前一步:“陛下,臣认为不可。我延国物资丰富,再多些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切不可为了眼前的小利而不顾长远大计呀!”
延武帝正色:“哦?将军此话怎讲?”
“陛下,试想我延国真与宁国结盟的话,宁国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攻打赵国,且宁国兵力远胜于赵国,待宁国占领赵国之时,我国将会双面受敌。东有宁国,西有越辰,到那时,宁国可不会顾及谁是盟友了!”
季丞相又上前道:“程将军此言差矣。试问:既然我延国实力最强,可为何还不发动战争,兼并余国?就是因为三面受敌,难以动兵。若我国与宁国结盟,一来可以广进财源、充实国库,二来可以利用宁国牵制住赵国,虽然宁国实力略胜赵国,但若真要交战,也不是短期能解决的。而我国正可以借此时机进攻越辰,越辰与我国实力悬殊,若真要交战,不出半年,我国就可将其吞并。到那时,这天下很快就是我延国的囊中之物了!”
延武帝思忖片刻,将目光转向了沉默许久隆阳王:“隆阳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