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6、人比黄花 ...
-
有了永琮,雨晴将从前对永琏的思念、伤痛,几乎全然化作了对小小永琮浓浓的母爱,只觉得日子怎么过都是幸福满满的。
不由分说,太后在七阿哥降生次日便传口谕,让他养在长春宫,不必送去阿哥所。而皇上,仍是三天两头地往长春宫跑,乐此不疲。
五月,是满月宴,七月,是百日宴,都是前所未有的隆重。雨晴劝了再劝,说小小孩儿恐如此折了福气,可无奈这个做阿玛的就是不听,就连最保守的太后都只说无妨,永琮是嫡皇子,佛诞之日所生,又给京城带来了一场救了庄稼的大雨,喜庆之礼添些也无妨。不仅如此,太后还告诫了到她宫中请安的妃嫔,不可与中宫争风吃醋,唬得众人都连连应是,皆说不敢。
一时别说宫内,就是朝堂民间都无人不晓,七阿哥永琮是皇上最宝贝尊贵的儿子。满月、百日时送的礼自不必说,还有各府各县,上至督抚,下至九品芝麻官,为了讨个吉利,都纷纷上了庆贺的奏折,力所能及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礼。
就连皇后娘家,也别出心裁地凑了个趣。满洲的旧俗,婴儿满百日,娘家要送馒头一百,取意”蒸(增)百岁“,再送钱一百,谓之”百岁钱。“用在尊贵的嫡皇子上,自然是只是作个彩头,货真价实的礼还在后头。
永琮不负众望,既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个省心的孩子。才过百日,就声音洪亮地咿呀个不停,总似在学人说话,不怎么爱哭,一逗他就会笑,见了皇上皇后如认人一般,总是笑得最开心。每日爱吃爱睡,养得壮硕圆滚,小脸长开了,更是越发聚集了父母身上的优点,漂亮极了。
长春宫内,玉瑶趴在榻上逗弄永琮,一会儿戳戳他的鼻子,一会儿捏捏他的小脸。永琮仿佛知道是姐姐一般,不哭不恼,只咿咿呀呀的,越发惹人怜爱。十五岁的玉瑶,头一次作嫡亲姐姐,对这个弟弟可谓百看不厌,
调笑道,”你成日家在这儿逗弟弟,不过几年,自己就是要当娘的人了。“
玉瑶听额娘冷不丁这样说,顿时红了脸,撇撇嘴道,”额娘…说什么呢,怎么就扯上儿臣取笑了…”
“却不是玩笑话,”雨晴慈爱地看着女儿,不经意地看向案上几个摊开的册子,”已经指了婚,也不过几年的工夫。昨儿才同你纯娘娘看黄历商议,明儿开春挑个好日子呢。“
玉瑶越发忸怩不自在了,仍逗弄永琮不搭话。
雨晴鲜少见女儿害羞,抿嘴轻笑,故作不经意地叹气道,“罢了,你自己的好日子,你既不急着,那就再等上几年也无妨,你皇阿玛也乐得留你。”
玉瑶才要出言反驳,还未开口,见雨晴忍俊不禁的样子就知道中了套,赌气地起身跺脚,“皇额娘…!“
一屋子宫人见平日里气势最盛的三格格被皇后说的脸红跳脚,都也忍不住掩嘴轻笑。
弘历就在这么一室欢声笑语中走了进来,惹得众人忙止了笑,规矩地蹲身行礼。
“皇上来了怎么也不着人通报,”雨晴起身去迎。“奴才们越发惫懒了。”
“无妨,是朕不叫他们传的,不过想看看你们做什么,”弘历一手一个将母女两个扶住不让行礼,又引她们坐下。“你们方才都笑什么呢?说来朕也乐一乐。”
“皇额娘拿儿臣取笑,“玉瑶见了弘历,如来了救星,摇着他的手臂撒娇。”您快替儿臣做主。“
”哦?“弘历笑意更浓,原来是等着告状的。”你皇额娘可是第一端庄之人,怎么就拿你取笑了?说来皇阿玛替你评评理。“说着,从榻上抱起永琮也都弄了起来。
待听雨晴说明了缘故,弘历才打量着玉瑶,不说什么,喝了口案上宫人端来的茶,才作说家长里短地说,“朕昨日到上书房去抽查阿哥们的功课,那色布腾巴勒珠尔越发出息了。听师傅说,自给你们指了婚,你这贵婿可是比往日更加发愤图强。由此可见,是公主不急…世子急!“
玉瑶听皇阿玛不但没有给自己出气的意思,反而越发取笑,起的鼻子都歪了。”您和皇额娘一个鼻孔出气!“说罢,也不顾跪安礼,气呼呼地跑了出去。
”女大不中留,”弘历看着玉瑶离去的背影,笑意渐转为淡淡的忧伤,又忽想起了什么烦心事,皱眉道,”才说起玉儿的婚事,今儿早朝倒要把朕气死。“
“怎么?”雨晴只觉诧异。“玉儿的婚事是家事,怎就在朝堂上议论起来了?”
弘历想着,越发来气。“张廷玉那个老东西吃了熊心豹子胆,管起了咱们的家事。不知从哪里得了礼部的嫁妆单,竟当众说嫁妆规格太过奢华,恐坏了我朝固伦公主出嫁的旧例。“
“张大人是三朝元老,自然是有道理的,”雨晴不急不缓地替他分析道。“再说,我看着礼部送来的册子,都恐嫁妆太重,删减些原也是应当的。况且,皇上不令她远嫁,只留驻京师,已是极大的荣宠了。”
弘历却冷哼一声。”从前那些个固伦公主出嫁的旧例,都非嫡出公主。玉儿是大清开国以来头一个名副其实嫡出的固伦公主,况且此时国库充裕,嫁妆多些又有何妨?怎么就逾矩了?”
雨晴见他仿佛真动了气,转念一想计上心来,起身盈盈跪下一拜。
”好好的,你这是做什么?“弘历忙试图去扶她,”才入了秋,地上凉,你身子如何受得住?”
雨晴却不起,”臣妾要恭喜皇上。“
”什么喜?“弘历一脸诧异。
”君仁则臣直。张大人肯如此直谏,是大清的福气,皇上怎么反而怪罪了?“
弘历想了片刻,明白过来了,又伸手去扶她。”好啊,你是借古讽今!”
“不过是想到了个典故。“
”典故?“
”唐太宗一朝,嫡长女长乐公主出嫁,嫁妆比先前公主的旧例多出一倍。有一重臣魏征,亦说嫁妆过于丰厚,恐坏了旧制,太宗大怒。可长孙后却劝太宗说,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不仅赞魏征直谏,又赏了他金帛以示勉励。皇上既一心效仿太宗,您便大人大量饶了张大人吧。“
听她轻言絮絮说来,弘历气早就消了,反握住他的手,调笑道,“那你正是朕的长孙后了!“
”我并不是那个意思——“雨晴面露窘色。
此时躺在榻上的永琮仿佛恼了父母说话不理他了,哇得一声哭了出来,弘历忙又抱了他起来拍着他哄,永琮却哭得更厉害了。
“许是困了,”雨晴见状,一脸无奈地从弘历手中接过他。永琮最是认娘的,趴在她怀中不过片刻就安静了下来。她这才转身将永琮递给一旁的乳母去安置。
弘历看着他们两个,自然是心中一百个甜,但见永琮只到了她怀里才安分,有几分吃味,“他到底是与你更亲些。”
”我真是个苦命的,才哄完了小的,此时又要哄大的,“雨晴抿嘴轻笑,“皇上是一国之君,怎能和小孩子计较。”
弘历轻轻拉她衣袖,让她坐到自己身侧。“朕还要与你计较呢。自有了他,你都不理我了。”
雨晴忍俊不禁,顺势侧身依在他怀中。“你我如今日日相见,哪里就不理你了?再说,永琮是我的儿子,就不是你的儿子了么?”
“逗你呢。你对永琮如此,我看着心中欢喜还来不及,“弘历动情地吻上她的额头,细腻如玉。”从有了他,便是事事如意。他真真是我们命中的小福星。”
雨晴听弘历如此说,自然心中感慨,永琮大概是这紫禁城中最得长辈疼爱的孩子了,弘历爱屋及乌,旁的孩子得不到这样的父爱不说,还有根本因母亲的缘故而被弘历嫌弃厌恶的…可孩子,到底是无辜的…不由地幽幽试探地开口,“皇上,你对永琮如此好,我心中自然明白,只是…他原和旁的孩子是一样的,何德何能就得皇上如此宠爱眷顾?到底众人看着不公道…“
”怎么平白想着说这个?”弘历漫不经心问,恐她听了闲话又多心了。
雨晴从他怀中坐起,正色道,“到底我是众皇子的嫡母。再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永璇着实可怜可叹…“
嘉妃谋害皇后不成,害死了贵妃,自几个月前生下永璇后便挪到了宫中最冷僻的景福宫,褫夺封号降为答应,只因念着她生了两个阿哥的缘故,留她性命,令终生禁足。谁知她死到临头成了个明白人,怕连累儿子,一狠心吞金自尽,了了残生。这一连串的事,弘历、雨晴各自心中清楚,但一面弘历怕她伤神,雨晴又怕他烦心,索性两人心照不宣地从不肯提及此事。
因此雨晴此刻提起,也是小心翼翼,但又不得不说。见弘历迟迟不语,便又柔声道,“永珹、永璇都可怜,小小孩儿,要饱受宫中众人冷眼,如何是好…”
弘历复握住她的手,叹气道,”好了,朕知道了,自然没的迁怒于他们的道理。永珹大了,倒也无妨,至于永璇,不如将他送去寿康宫,这样就不至于有那起子不知好歹的人小觑了他。“
”皇上思虑周全,自然是好的,”雨晴笑道。
“哪里是朕思虑周全,”弘历笑道,伸手捏了一下她的鼻梁,”你都想好了,不过是等我开口罢了。可有一点,你却说错了。“
”哪里错了?“
“你说朕最疼永琮。”
雨晴想了片刻便浅笑道,”是了,如此玉瑶可就不依了。“
“还是错了,”弘历只摇头轻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对玉儿如何、对永琮如何,还不都是因你的缘故?”
“我明白,我都明白,”雨晴只觉眼前一湿,如风沙迷了眼。
——
且说一年前弘历便同朝臣商议着,如今国运昌盛,钱粮充裕,便要筹划出巡的事,先是乾隆十一年往山西的五台山,再是乾隆十三年往山东东巡,再几年后南巡一场。天子巡幸,自然不是一日两日的工夫,花上几年光景筹备妥当也是有的。
乾隆十一年九月,前往山西五台山的事已全置办妥当。皇上头一回出远门,中宫随行原是不可少的,只是皇上念皇后才生产完几个月,出巡一要侍奉太后、二要受车马劳顿,于是说什么都不肯让她去,有朝臣提议说中宫不陪同恐怕不妥,也被他一一驳回。
皇后自然执意不过,只得吩咐让娴贵妃一同去,便于侍奉太后、皇上起居。
临行前一夜,星斗阑干,长春宫的灯火明明灭灭,小窗映着月下两个时而交叠的身影偎做在灯前,低声细语,直到二更十分才渐渐熄了。
九月末的天,望着窗外,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草木摇落露转霜,人比黄花瘦。
”娘娘这是想皇上了吧?“
彩云带着戏谑笑意的话语在耳畔响起,打破了雨晴对着窗外,百无聊赖的沉思。这才看了看更漏,亥初。平常这个时间,为了晨起早朝、请安,便已渐渐地准备梳洗安寝。
对彩云的话不知可否,她只淡淡地起身,“歇了吧。”
如今的自己真实越来越不争气了。前几年的疏离,有时一个月都见不上一面,都不曾觉得怎样,此时他不过走了十几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竟一点也不夸大其词。
轻轻叹息,正要扶着彩云的手转入寝殿,却忽听门外一阵叩响。
”这么晚了,谁在外面?“彩云诧异地提高声音问道。
不一会儿李玉走了进来了,手中捧着一个长长的锦盒,行了礼说,”恕奴才这么晚了还扰娘娘清静。“
”什么事?“雨晴示意他起身。
”皇上打发人回来,吩咐把这个送到长春宫,奴才不敢怠慢才来回主子,“李玉说着,见皇后虽不怎么反应,却嘴角轻扬,便将盒子打开,呈了上去,”请娘娘过目。“
盒中是一卷画,展开来,雨晴不禁赞叹出声。长长的画卷是南宋画家牟益的《捣衣图》。雨晴、弘历都是对书画了解赏析至深的人,早就对这卷画有所耳闻,但不曾得见。
《捣衣图》画的是南齐诗人谢惠连的《捣衣诗》,画中绘着三十二名女子在耿耿秋夜里捣练、裁衣、缝衣的情景。人物生动有致,面容圆润,从园菊傲霜,槐叶飘零,到女子聚在曲栏旁、湘帘畔捣衣,再是女子坐于榻上缝衣,眉宇间隐约带着忧伤。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女子怀念在外远征的夫君。
李玉见皇后看得出神,与彩云相视一笑,躬身道,”皇上吩咐了说,让主子莫只看画。”
雨晴诧异,细看卷尾处,才见原本的空白处多了几行密密麻麻的字迹,并不是《捣衣诗》,而是弘历的诗:
”凉飙飒萧瑟,节序忽已催。
佳人未忍眠,颦眉黯如啼。
举首见明月,揽衾对空闺。
不裁双鸳鸯,留待君子归…“
抬眼时,见李玉仍在原地躬身站着,雨晴便又挥手让他不必拘礼,问道,“如今御驾到了何处?太后可好?”
李玉一一答过,说到了隆兴寺行宫、太后身体安康、娴贵妃侍奉妥当等话。
”叫人回去说,说…费心了,“一应话问完了,雨晴淡笑着卷起画。
李玉闻言,只得应了,行礼退下。正边往外走,边愁着怎么将这句不冷不热的答复让人去回皇上,就又听身后主子柔柔又唤道,“回来。”
“主子还有何吩咐?”
雨晴起身,走到书桌旁,铺开一卷宣纸,提笔沾了沾半个时辰前才研的磨汁,在纸上挥写片刻就成:
”夜暮风栖院,帘轻挂绣闺。
羞花应自问,闭月讵相摧。
举首愁千点,凭栏酒一杯。
菱荷空惨淡,倩影欲为谁?“
待字迹干了,便折了递给李玉,吩咐转交给皇上。字传情,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