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风露中宵 ...
-
乾隆二年冬,不比一年前温煦如春,而是彻彻底底的严寒。但寿康宫里的炭火烧得越发旺了,让殿内的每个人暖暖的。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百事孝为先,身为天下之首,弘历每三日都要去给太后请安,给臣民作了孝子的榜样。
太后笑着叫他起身,只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越发悠闲自在了。先帝遗留下的太妃、太嫔都住在慈宁宫,与自己井水不犯河水,闲时也可以在一处解解闷。皇后把后宫打理地井井有条,日日来携妃嫔前来请安,与弘历的关系也是和和气气的,母慈子孝。连伺候了她二十多年的景泰都说,太后一世韬光,如今也可以安生了。
”皇帝,庄亲王给我请安时送了茶来,说是暹罗国新进的,尝尝喝不喝胃口,“太后示意宫人给皇帝倒茶。
”前儿才听内务府得了他们的贡,自然是先到皇额娘这儿,”弘历抿了一口道,“儿子吃着,倒不如上个月安溪县上来的铁观音呢,不知皇额娘可尝了没有。”
“皇后吃着比我这里受用,“太后笑道,“年下皇后事多,我如今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得把她爱得茶送去。”
弘历但笑不语,放下茶盏时,只见案上放着一个镀金外皮的经卷,便好奇地拾了起来,展开细看才知是《金刚经》,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十分公正。太后笃信佛教,宫里人尽皆知,想必是哪个宗亲送的,弘历也不诧异,只觉得字写的比寻常的好,便随口侃道,”不知是哪个庙的小僧,能写出这么好的一手字?“
”皇帝好眼力。顺天府东面的永宁寺,那里的主持亲手抄录的,我看他倒诚意,不像旁人献什么金啊玉啊的不合出家人的身份,便收下了。也难怪从前听人说四方的百姓在那里上香许愿极灵验。只可惜了…”
听太后地话明明有下文,弘历不得不问道,“皇额娘且说,可惜什么?”
太后叹了口气道,“近日那永宁寺年久失修,都快塌了,百姓无处上香叫苦不迭,那里的主持也不得安心礼佛…哎…“
听到此处,弘历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好一个太后,岂不是要干预朝廷拨款?一屋子的太监宫女,宫里消息又一向传得快,这明明就是要将他一军,若不修,就是皇帝不孝。
见弘历不语,太后又笑道,”我不过是闲话两句,皇帝日理万机,自然不必放在心上。“
“皇额娘哪里的话,”弘历恢复了温煦道,”这自然是积福积德的事,儿子这两日有空了便说于礼部。”
出了寿康宫的正门,弘历才冷声向吴书来吩咐,”去给朕把那顺天府的主持带来,朕改日亲自审问。但不可说是朕的意思。”
他太了解太后了,她虽做足了信奉佛教的样子,还不都是给世人看的,不是非同寻常的事,她又怎么会对一个破旧的佛寺上心?
—
吴书来裹着厚厚的棉衣还打着哆嗦,却不知是因为天冷,还是因为皇上此时的眼光太过冰冷。
“皇上,永宁寺的主持已带到,“进了养心殿的东暖阁,吴书来战战兢兢地回禀道。
弘历从一摞奏折中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着麻衣的光头僧人跪在地上,膝盖仿佛在发抖。
“贫僧恭请皇上圣安,皇上万岁万万岁。”
“抬起头,“弘历冷不丁道。也不知为何,眼前僧人的声音莫名地耳熟。见他缓缓抬头,弘历才恍然大悟。这哪里是什么顺天府的僧人?竟是从前伺候雍正炼丹、被自己驱赶出宫的道士张太虚,原先成天出入九州清晏,不记得都难。
弘历冷笑道,“张真人别来无恙?”
如果张太虚进来时时一脸惶恐,此时已转为惊惧。“贫僧…贫僧不过是永宁寺小小一个主持,皇上…恐怕误认了。“
“朕可没工夫跟你兜圈子。你没有尊朕的旨意返回原籍已是死罪一条。此时朕问你的话,你若敢有半点虚言,朕揭了你的皮,信不信?”
张太虚到底是个胆小之人,匍匐于地,“小人罪该万死,皇上手下留情!”
弘历冷哼了一声问道,“小小一个永宁寺,太后为何会平白无故地要替你们求银子?“
”这——“张太虚欲言又止。
”说!“
”大行皇帝薨逝前一个月,昏迷之时,有不妥之处。“
”接着说!“
“小人自知令大行皇帝滥用丹药罪不可赦,但用量一直是细细斟酌着。矿银、红铜、黑铅虽险,实在不会使人昏迷,亦不会致人性命。只有一下服用的量加上两三倍,才会有昏迷的状况,不出一月便会毙命,”张太虚已知大势已去,索性一口气说道。
弘历在龙案下攥紧了拳头,极力平息着自己心中的不安问道,“这跟太后又有何关系?”
”…大行皇帝昏迷前一天夜里,只有太后一个人侍疾,连太医也不在跟前。“
“吴书来,将此人带去宗人府,好好看管,“弘历颓然闭上眼,声音疲累却冷厉道,”摆驾寿康宫。”
—
冬日里的御花园里,铺了一层层薄雪的假山草木有种静谧的凄美。至少,携着侍女闲步在一株株红梅映雪之中,若妍是这么认为。走到近处才可见红梅中也掺了白梅,只不过,遥知不是雪...
“纯妃娘娘别来无恙?”
冷不防从身后传来那个再熟悉不过却久违了一年多的声音。那声音清脆悦耳,未夹杂半点情绪。
“春和…”或许实在是因为惊讶,从前习惯的称呼,脱口而出。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若妍才轻咳了一声,改口道,“富察侍卫。”
“奴才见过纯妃娘娘。“
傅恒行过礼起身时,才看清多日未见的面容。如今他的俊朗中越发多了沉着、镇静。从端柔公主出嫁的事后,她便有意无意地躲着他,自然此时觉得陌生、无措。对于傅恒,她终是愧疚的。”皇上如今准了富察大人出入后宫,你怎么不在长春宫?”
“如今奴才在御前行走半事,难免有人说皇后娘娘的闲话,避嫌还来不及,自然不能常去长春宫。“
”那富察大人此刻为何不曾避嫌?“
傅恒浅笑道,“奴才回养心殿当差,恰巧路过此处,有何嫌可避?”
对呀,若妍不禁自嘲,他们如今是两个陌路人,宫禁中虽男女授受不亲,但傅恒毕竟得了皇上的特许,如今又…”本宫听皇后娘娘说,“若妍迟疑道,“家里正给你筹备婚事,便先行恭喜大人。”
傅恒眉眼间浮过一丝难色,但瞬间消逝了,仍是一脸坦然,“多谢纯妃娘娘。”
经过三公主的事,若妍已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傅恒,原先是爱慕,是相思,可如今,只是一种执念。两情相悦的人在岁月中相依而行,再美的爱情也会逐渐变为细水长流。只有远远相望,才能始终如一,但那不是爱情,只是执念。于是她说,“本宫还要去给太后请安,便不同大人说话了。“
”奴才恭送娘娘。”
回到了景仁宫,换下厚重的外袍,若妍才轻叹着坐到炕上,却听自己的贴身侍女忽然道,“娘娘,您的帕子,找不见了。”
“一张帕子,用得着大惊小怪?“若妍的问题刚出口,见侍女脸色尴尬,才恍然大悟。无疑是从前为傅恒绣的那张帕子,如今丢了,倒像是命运的意思,便淡然道,”左不过在哪里掖着了,随它去吧。“
”奴婢前日才在抽屉最里面收着,”侍女抱怨道,“主子,从前皇后娘娘便叫您把那帕子搁置起来,您怎么就是不听呢?”
—
从寿康宫出来,弘历只觉得颓然无力,扶着吴书来的手臂缓缓走向銮驾去。太后的话还在耳朵里来回荡漾。
太后含泪道,”罢了,到此地步,我想皇上也不会给我什么说话的余地。“说着,示意他看桌上的书本。
弘历翻开那书,只见里面夹着一张起了褶皱泛黄的纸,上面写着:“洞房一夜照花烛,卿卿嫁作他人妇。相思如狂心如灰,为情憔悴向谁诉?“
那字迹是曾经在奏折里看过多次。即便过了几年,只看一眼也知道,无疑是十三叔的字。十三叔?
从自己小时候,弘历便知道,额娘的存在在宫里如一尊石佛,毫无半点情绪、欲念,在雍正跟前从不争宠,似乎从来不愠不怒,对他不远不近,只在暗地里替他筹谋,几十年如一日。却不想,还有这么一段…只是,皇阿玛是天子!
”儿子告退,“弘历用最冰冷的声音说道,也不似往日顾及礼数,转身就走。
”皇上,“吴书来小心翼翼地声音打破了他的思绪。”您先前说去承乾宫,还去么?”
“朕乏了,回养心殿,“弘历刚说罢,便想到多日未去承乾宫,未免又要听慧如身边的人来养心殿变着方得请,改了口道,“罢了,还是去瞧瞧贵妃吧。”
—
次日弘历从承乾宫起驾往乾清宫早朝,慧如服侍他穿戴。忽见慧如的贴身侍女云裳探头进来,要回话却见慧如正给弘历系着朝冠,就行了个礼正欲退下。
弘历心不在焉地将朝冠从慧如手中接了过去自己带上,“进来说吧。”
“什么事啊,这么没眼力劲儿的,”慧如嗔道。
云裳上前道,“娘娘恕罪,奴婢方才在院儿里捡了个帕子,原也算不得什么,只是十分眼熟,便给娘娘先瞧瞧。“
“无妨,”慧如轻声道,从她手中接过那帕子细细打量。“呦,这样精细的绣工,除了纯妃,再无旁人了。”
弘历一肚子的心事,原也没留心主仆二人说什么,不经意撇过去,那帕子的样式才映入眼帘。即不细想也看出其中的含义:春…和…春和?那不是傅恒的表字么?遂问道,”你方才说是谁的帕子?“
”臣妾只觉得像纯妹妹的绣工。云裳,你叫人送去景仁宫问问吧。“说罢,慧如见弘历脸上僵住了,只装作什么都没觉察,温柔地福身一笑,“臣妾恭送皇上。”
—
太后辗转难眠了一夜,五更半才略合了眼,到了卯时又悠悠转醒,恍惚间听寝殿外有好几个人的脚步声,便唤道,“景泰,外面什么声音?“
这才得知,礼部的人来传皇上旨意,给太后上徽号为崇庆皇太后。
听了消息,太后没有任何欣喜之色,只淡淡说知道了,吃力地扶着景泰的手臂坐起身。忽见每日一早就在身边服侍的总管太监不在,随口问道,”陈福呢?“
”这…”景泰吞吞吐吐道。
“说吧,还有什么是我经不住的?”太后轻叹道。
“内务府的公公方才也来过,说…首领太监陈福侍奉不周,调去圆明园当差。“
默默思索了半晌,太后才幽幽道,”满招损…终究是我太大意了,皇上何等心细之人,如今,已无可挽回…”
”太后说的即便是,”景泰劝道,“但皇上顾及颜面,给您上了个好徽号,自然日后不会薄待您。”
”那时自然。“太后暗想,谁不知道,仁孝忠义说到底不过是给世人看的,帝王家从来没有什么母慈子孝。只是…她心中一直有个念头未曾打消。“景泰,我只怕,“她若有所思道,”是不是长春宫那里说了什么…”
景泰心下一惊。她知道,太后一向喜欢皇后,不是被皇上抓住死穴,这样的话想都不会想。“娘娘,皇后是个谨慎人,奴婢想,她断断不会——”
“那事情的原委,张太虚那个混账也不曾知晓,就是她心细,我才怕,当日在九州清晏,听去了什么…”
太后突然打了个寒战。冬日里,一室燃着灼烫的地龙、红罗炭,仍是让人寒到骨子里去。
—
几日下来不见弘历,雨晴如今已是见怪不怪了。这日太后称病不叫人去请安,她便去了阿哥所看永琏、永璜,乍听说皇上下了朝就在长春宫正殿等着她才打道回府。弘历这忽然一来,反而令她觉得无措。
“回来了?”弘历坐在正殿中央的宝座上,声音喜怒难测。
”臣妾给皇上请安,“雨晴见一屋子的宫人,便规规矩矩地行礼。弘历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阻止她,微抬眼时才见他一脸漠然,似氤氲着怒气。雨晴一早听李玉私底下从吴书来那里得的消息,得知张太虚藏在顺天府的事,又得知寿康宫首领太监被责,略想了想也摸清了个大概。若弘历为这件事动了气,倒是情有可原,但想来也不对,这气怎么明明是朝着自己来的…
”你们都下去吧。”
听皇上发了话,众人立即出去。门一关,空荡荡的大殿里只留下他们两个大眼瞪小眼。
“皇上,”雨晴迟疑地唤道,起身时才见他从袖中掏出了一个帕子。几年前见时,如今暗淡了的纹样还是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春景,与一个“和”字。虽不知道弘历时怎么得来的,但她此时已心中了然,便只默然待他发落。
”纯妃…和傅恒,你早就知道,是不是?”弘历起身与她对视,咄咄逼人。
”…是,“雨晴垂下眼帘答道。这样的他,无论是从前的王爷还是此时的皇上,只能坦然相对。
”你——“弘历看她一副无所畏惧、淡然的样子,越发来气。
“只不过,“她仍云淡风轻道,“不似皇上想的。早是八九年前的旧事了,且他们各自清清白白,皇上大可放心。”
”你让朕放心?“弘历冷笑道,”她入宫前对傅恒有什么心思便罢了,可你们二人自小的交情,这么多年怎能让朕像个傻子一样——”
”我知道这事时,她已是乐善堂的格格,我又能说什么?“
弘历被她这样一反问,虽还是气,但也心下知道她也无可奈何,只愤愤地将手往桌上一拍,良久才叹气道,”这个后宫,下至妃嫔,上至太后,如今倒比朝堂上还不让朕安心!“
对于太后的事,自雍正十三年在九州清晏误听了不该听的话,雨晴便总觉得心虚。此时,不知是那份心虚令她脸上露出了破绽,还是与弘历相处近十年的心有灵犀使,他觉察了自己的异样。她回过神来时,只见弘历看她的眼神从无力转为疑问,终变作激愤夹杂着冰冷。
”太后的事…你是不是也早就知道?“
即便早就说好了彼此间不可有所隐瞒,这样被他一问,雨晴仍不由地踌躇。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太后清誉的大事。
”你还有多少事瞒着朕?“弘历见她不语,上前一步彻底拉近二人之间的距离,钳住她的手腕狠狠诘问。
偏偏这两件事出在了一起,雨晴心中暗自叫苦,可换着方想,自己若是他,想必也会十分气愤,索性随他对自己撒撒气,于是另一只手抚上他的脸颊,柔声劝道,“你刚下了朝,先坐下吃些东西。你生我的气事小,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好了。”
”皇阿玛是天子!朕也是天子!“弘历心中的火气却没有那么容易平复。“难道你们富察家从前、今日在朝中的地位不够,还要觊觎朕的女人?”
听弘历说出这么无理无情的话,又针对傅恒,雨晴也沉不住气了,挣开他的手道,“皇上拿臣妾出气倒没什么,只是臣妾不得不替傅恒说句公正话。他就是死也不会做出任何对皇上不忠不义的事,皇上却这般说他!“
弘历自知理亏,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数落下去。”可她们身为后宫女眷,对天子心怀二意,便是欺君之罪!“
雨晴冷笑道,”那皇上何曾真心待过她?你皇阿玛又何曾真心待过你皇额娘?“
”真心?“弘历面色越发狰狞,“你想让朕真心待她是么?那你我又算什么?“明明是爱到深处才肯说出的话,听起来却是那样绝情。
”你这样疑心我,谈何真心?“
弘历忘了,她绝情起来,比谁都吓人。这样的她,再说只会令彼此更加不快,弘历冷哼了一声便拂袖而去,不禁自嘲。这么多年,眼前这个时而温婉多情,下一刻却能冷的令人窒息的女人,让自己欲罢不能,只能回回险些被她气死过去。
彩云见弘历气呼呼地走了,便知道吵了一架,一路小跑进殿,“主子…”
雨晴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弘历的气焰,而是自言自语地问彩云,“皇上昨儿个歇在何处?”
”承乾宫。“
—
几日后,后妃去寿康宫请过安,太后将众人打发走了,说要留下皇后商议年下的安排。
经过了弘历的数落,雨晴已是战战兢兢,只听太后慢悠悠道,”过两日便是你册封皇后的大典了,不想日子竟过得这版快。“
太后显然一语未终,雨晴便只低头听着。
”皇帝登基也有日子了,可怎么至今也不见哪个宫的妃嫔有好消息?”
将近两年了,太后从来未提过这个题,雨晴只得随即应变道,“额娘教训的是,是臣妾治理无方。“
”你治理一向有方,”太后冷笑道,“可那么几个人,终究不济事,也该添几个新人了。”
雨晴极力让自己镇静。弘历总是说政务繁忙不得分心,已推脱了选秀。如今,该来的终究来了。”太后说的极是,臣妾这就着人开始操办。“回话时,连称呼都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