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两个月前 ...
-
两个月前,学校通知她们这届回校办离校手续,可同宿舍的阿夏和金婷都在外地,成青又在实习,所以只剩下她苦兮兮的以一敌三。
本来办离校手续这种事,学校规定是必须到的,但是作为大学来讲,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社会是残酷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就逐渐深谙其中的道理。。。
大学篇
。。。
大一
军训 37度操场
导员通知说,早上6点半集合,下午两点集合,每天点四次名,训练前要点,训练后也要点。
米黎每天诚惶诚恐,闹钟定要准时定到点名前40分钟以上,金婷跟阿夏也就配合她的时间表执行了。
成青从一进校园就每天都要分析一下现在大学校园的种种迂腐行为,最让人深恶痛绝的莫过于军训,尤其在她们这类文科类院校,男生的比例已经少到不需要他们展现什么雄性荷尔蒙了,加上所有学生都穿着学校发的60块钱军训服,学生们拿到衣服都哭了,学校太清廉了,三件套的服装加军帽还加塑胶鞋,尼玛还送皮带,只要60员,学校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可能拿学生的回扣。
学校还非常人性化的周详的考虑到女同学多的特点,选购的衣服材质密不透风,绝对不会出现在光的照射下出现朦胧美的状况,学校领导还考虑到军校教官都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即使他们都长得面目全非,但为了保险起见,跟周围其他院校的军训服相比,还特意为学生们订做了宽大的外套,让她们在强大的阳光照射下,也能做到脖子以下不露一丝□□,定做的军帽也充考虑到女孩子头尾较小的特点,帽子的边沿做的非常紧致,身高150,体重35kg的女生带上做倒立都不会掉,但毕竟是文科大学,学校老师忽略“热胀冷缩”这一物理学原理也是情有可原的,早上带着还不打紧,随着白天气温的升高,一到12点解散的时候,学生们迫不及待卸掉帽子冲进食堂的画面。每人脑门上都一圈赤红印子,成青每次都觉得的这群人练过泰拳的女子敢死队似的,不过她绝对不会承认自己也是她们中的一员的。
即便如此,个性如成青般特立独行,但她毕竟还是是个大学新鲜人,还算准时出操,大一整年的课业,她们宿舍的出勤率也都规矩。
值得一提的是,军训过后,金婷和阿夏把军训服捐给了灾区,还遭到了成青的白眼。
"人家灾区都够苦了,还要穿这样的衣服受你们受过洋罪。"
米黎把军训装起来准备留作纪念,成青只留了那双鞋底快磨穿的胶鞋,然后哗哗的就把衣服裤子裁成布条当墩布,结果废了一下午劲做好把墩布放进水池里泡了半个小时,也不见那些布条有什么吸水性能的展现。
成青当时有点懵,怪不得军训汗如雨下的,这到底是什么样的高科技生物化学材料。不过后来她们学校的女生无论是蒸桑拿还是高温瑜珈,完全无压力
。。。
大二的时候,成青总结了一下导员说要点名跟真的要点名的比率是5:1,乖巧如米黎,她觉得这个比例还是相当大的。可成青最会抓重点的,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她的观点是:那我过去一年里,岂不是百分之八十的课,都被人用假设性的理论给精神绑架了。成青觉得自己已经知晓了事实真相,接着她就开始充分贯彻“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多少前辈实践的真理,不过她也没干嘛去,她其余的时间都给了学校或周边高校里学术超牛x的教授们,并且不分专业,只要跟数学不沾边,她都喜欢听。
成青文综和语文学的在学校里数一数二,英语也非常凑合,唯独数学,小学的时候,成青珠心算学的滚瓜烂熟的,因为小学数学基本只需要记忆力和快速的反应基本就够用了。
到了中学的时候,成青已经感到吃力了,因为数学需要用到一些逻辑知识了,而成青恰恰是一个不喜欢按常理出牌,没有惯性逻辑思维的人。
即便到了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即使成青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挚爱的文科,但她还是要面对文理科都要靠数学命运,尽管她早已断定她跟数学没有爱的存在,但数学与她的缘分就是当断不断。也因为此,成青与从小就向往的G大擦肩而过,G大是百年学府,国内顶尖高等院校。成青高考满分150的数学,她拼劲全力考了69分,即使这个分数在她所在的学校里已是年级倒数,但她还是总分超过了一本线几十分,这意味着她那年的文综和语文的成绩是状元的节奏,她的分数线最终也超过了G大的录取分数线,但无奈还有条附加条件是单科不能不及格,成青那一刻只觉得“破格录取"只有报纸上才会出现。最终她选择了G大旁边的这所文科大学,方便她去隔壁G大蹭课,并且这所大学除极少数的专业外,绝大部分专业都不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这就是成青要的,尽可能的远离数学,或者让数学远离他。
成青也渐渐的发现,真正牛x的教授们几乎是不点名的,那些靠点名来拖住学生的腿,管住学生的嘴的老师都是暂时(咳咳,是暂时)混的不咋地的老师。
所以大二的时候,就基本上与金婷和阿夏一起上课,但还是跟成青一起吃喝玩乐。
。。。
大三的时候,导员已经把点名的深度扩展为,院长或书记可能要来。米黎像小兔子般更加战战兢兢的去上课,导员这些带有"恐吓意味'的通知似乎加速了逃课率,但对米黎一直以来都行之有效,她有时上课前要不厌其烦给宿舍其他没来的人打几遍电话
"导员通知院长可能要来,你要能赶来的话快回来吧"
“这次是真的是怎么办,我要不要帮你答到啊,那万一被抓住怎么把啊”
金婷和阿夏这时都在老家谈了男朋友,金婷家乡离X市不远,时不时的回去团聚,男友周末也经常会来看她,阿夏的老家在乌鲁木齐,只能等到小长假的时候相见,如果要坐火车,路上得四天,还见什么面呢,所以要乘飞机,于是她把闲余的时间打工去攒机票。成青这时候已经提前在一家出版社旗下的杂志当起了实习编辑,并且还帮爱画漫画的米黎介绍了插画师的兼职。
等到大四的时候,虽说是实习期,但同学们几乎都已经各奔东西,除了照毕业照的时候,平时只剩下米黎。成青和班里少有几个本市的同学能见上一面。
今天来办离校手续,。她一大早就开始跑动跑西的排各种队,领各种表,注销各种关系,还得面对各个地方老师,面无表情的工作态度加上无责任制的行事风格和奇慢的工作效率。加上她脸皮薄,凡事不好意思催问,致使那天她办完手续,领完院里和系里各发的两大袋纪念品,她拎着四份共八袋东西吃力的向学校门口挪动的时候,已经傍晚7点55分了。
学校所在的偏僻的郊区,是不通公交车的,所以意味着她必须赶上那辆末班8点钟的校车,无奈之下,为了行动的便利性她把八个袋子硬性塞到两个袋子里面,当她吭哧吭哧的还不得以的要最后冲刺的时候,“噗嗤---"一声,右手的袋子破了个底朝天,里面的纪念t恤,本子乱七八十的散落了一地,她正准备弯腰去剪得时候,米黎看着不远处快要开走的校车,眼泪已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就在她手忙脚乱的拣东捡西的时候,校车还是终于开走了。米黎的眼泪还是掉了下来,她不是不委屈的,“大学四年,每次就下班前那班车最准时",也许是情急之下吧,米黎少有的在公共场合把情绪发泄了出来。
正在米黎狼狈不堪的时候,一只大手过来帮捡起滚落到远处的吉祥物玩偶。
"沈老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