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读《沉沦》有感 ...

  •   读《沉沦》有感
      ———“日记体”的大胆问世
      《沉沦》是1921年10月出版的。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是异常封建与守旧的,因此一些封建卫道者和旧式文人则大为震惊,骂郁达夫是颓废派的“□□描写者”简直是“诲淫”,是“不道德”,必欲讨伐之,围剿之,消灭之而后快。直至建国初期还有不少人指责他,说他是“色情狂”、“黄色文艺大师”、“时代落伍者”、“颓废派”等等。
      但是,如今人们却又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如“真正的浪漫主义小说创作家”、“以浪漫主义手法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云云。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人们文明开化的结果,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人类觉悟提高的结果。因此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当初怒骂郁达夫的人时也应该是客观的,必经那时正处在一个时代的转型期、思想的转型期。
      通过上述近现代人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沉沦》的内容是有很多□□方面的描写,就我个人看来,这是最真实、最坦诚、最符合实际的、最有人性的、不做作的“日记体”创作,它不同于那些“□□”的色情小说,他又精美的诗作、耐人寻味的语言,有深刻的心理描写,又扣人心得的心灵描写,是对人类内心深层的挖掘,是那个时代乃至之前的时代的文人墨客敢想而不敢言的英雄。正如他自己说的,他“要写出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
      我想,无论是近现代或是之前的时代的文人、商贾、政客抑或是黎民百姓,内心都有而且是肯定都会有“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的,但他们是没有胆量把这种冲突公布于众的。有的可能用日记的方式记下来,还或许怕被人看见而隐藏起来;有的可能会深深的埋藏于心底的最深处,让流年岁月去品尝、去享受了。郁达夫也是有这样的冲突的,但是他却把他拿到了台面上,让世人去欣赏去评价,这种胆量这种气魄是难得的,进而是一种牺牲精神、是自我的剖析和“出卖”。因为,郁达夫相信“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读过他的自传、了解他家庭身世的人不难看出《沉沦》就是他按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写下来的,是他以自己留日期间的生活作为素材的,他把自己当作了自己作品中的“模特”。
      我所谓的“日记体”也就在此,因为我认为一个文学大家不可能不写日记的吧!那他在日本留学的生活尤其是他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不会不写下来吧!他的青春期的萌动、对情人的思念、对房主女儿洗澡的偷窥、破了童贞等这些较重要的事情不会不写吧!即便是没有以文字的形式写成日记,也会是在他刚刚成熟的内心上烙上无形的、深深的印记,暂且叫它是存在心里的日记应是不为过的,所以我认为《沉沦》是他把已写好的或烙在内心里的日记拿出来,在经过自己遣词造句的深加工而成的。读过他作品的人不难看出他在其他作品里也有很多都是自我的描写,而且是彻头、彻尾、彻骨的剖析。我们也有过把自己的隐私、秘密写在日记里的时候,你是否把你的秘密、隐私(纵使有的根本不算是秘密、隐私的秘密、隐私)拿给亲人朋友看过?那你又拿给所有你认识的人看过了吗?还是发表到刊物上让所有人口看到呢?我想这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所以郁达夫的《沉沦》不愧是大胆的创作。
      这种胆量也是与郁达夫本人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的。应该说郁达夫是表里如一的人,他真诚直率,敢想敢说敢做,经常不顾前后左右,不考虑的失利害,怎样想就怎样做,他和创造社的战友吵架,他和王英霞闹翻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在大胆暴露自己这方面真是大胆的很,一般人很难做到他的那种程度。何况郁达夫当时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在日本长期受到压迫、诬蔑和瞧不起,内心的犹豫和愁苦便成了他当时主要的心态,而且不被人理解、没有人同情,自己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它只能借助文字来发泄自己的苦闷。当他在创造社工作时,终于如脱离了苦海一般,压抑在内心数十年的情感就像火山爆发一样是无法阻挡的,经整理改写《沉沦》终于问世,他终于有了倾诉的对象,内心得到了解脱。但一部作品并不只是仅仅反映他自己的,还有他对那一时期青年忧郁病的解剖,也还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