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父母在,不远游 ...
-
我叫苏晓卿,我的父亲是小学的数学老师,我的母亲是中学的语文老师,我的姑姑是我在读高中的教研主任。我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朋友,一直到高中结束,他都是最懂我的人。
二十五岁之前我是父母亲戚心中的乖乖女,我遵从父母的想法一步一步的走到大学,参加工作,这样的生活我一直觉得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孝顺,为了满足父母。我究竟要什么,也许张宽最了解,但是他却离我最远了。
张宽曾经问我:苏晓卿,你的梦想真的是A师大吗?
我犹豫了下,点点头,但是那天开始我总会不经意的思考,究竟这是不是我梦想的?
在我还没有得到答案的时候,我已经拿到了A师大的录取通知书,而他也要随着父母移民去美国。临走前,张宽问我会不会改变主意,选择出国留学?我摇摇头说:算了,那似乎也不是我的梦想。他说让我等他回来,我摇摇头说:这个更算了,因为我们已经注定走了不同的路。
安检的长队里,张宽频频的回望,我感受得到他的失落,却只是一直僵硬的微笑,我也很想潇洒的离开,可是脚步总是沉甸甸动弹不得。我的手一直摸着口袋里的银行卡,我知道我只要把卡当着他的面还给他母亲,他就会义无反顾的留下,但是最终我还是放弃了。
在轰隆隆的飞机声传入我耳中的时候,我终于有了第二个动作:转身,流泪。
我停下移动的脚步,突然后悔了。我希望一转身,张宽能够像偶像剧的主人公一样出现在我的眼前.就像电视里的结局一样,男主人公并没有坐上飞机而是突然站在身旁,与我承诺不离不弃;我倔强的带着期待的回头,眼泪再不受控制。
谁又知道他就是我生命中的男一号呢?
如果说这真的是一部电视剧,谁又能说这就是结局呢?
我整理好心情,至少还要送走自己。
我想:友谊爱情,也许从今天起便一起消失了。那些回忆最终也将只是回忆。
选择,会改变很多人命运。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彷徨,在选择后坚持,在经历中见证选择。
没有人会预料故事的发展,正如我不曾预料张宽的母亲会给自己一张十万元的支票一样。
更让我自己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收下了这笔钱并放弃了机场报复的念头。
“珍惜一个人不是非要得到他,而是成全他的未来。”张宽母亲的这句话一直起着巨大作用。
我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这件事情,包括我的家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会在语言上忤逆父母,也尽量在行动上少些背道离经,因为我要守护父母的面子,但是这样的我有时候反而让父母担忧,因为他们很想更多的了解我。其实我已经很简单了,没有什么需要了解。
A师大,是A省内的重点大学,与A省最好的A大只隔了一条街相望。
其实以我的成绩高考一搏,是有60%的希望的,但是爸妈不想让我承担那40%的风险,替我稳妥的报考了A师大,于是我顺利的考入了A师大的英语专业。这是A师大最好的专业,
我已经满意,毕竟如了父母的心愿,留在了故土,不必让他们牵肠挂肚。
母亲总说她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在父母身边,等到想要补偿的时候时光已经不再。她不希望我有一天也活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疚之中,我说我懂,留在家里多好,舒舒服服,自由自在。妈妈总说我懂事,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懂。
对了,进A师大还有一个目的:教师招聘考试会有优势。这也是我被安排好的路的一部分。
当然,我可以有这样好的安排也归功于我出生在这个让我衣食无忧的好家庭,有这样珍爱我的父母。在别人看来,我不该有任何抱怨,因为我已经幸福的无可挑剔。
不过幸福这个词,有时候很奇怪,别人越羡慕你拥有的,它却总会让你想到自己没有的。
幸福应该是快乐的,但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并不快乐,因为我没有能力去自主选择我的未来。
有时候我也是快乐的,比如此时:我已经来到了A师大,至少与父母之间有两个小时火车的距离,而且我渴望在这里自由的读书,轻松的考试,更渴望在这里找到伙伴。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它说大学的友情是最真挚,最深刻,最可贵的。因为这是一群刚刚解放天性的可爱的孩子,在一起经历幼稚到成熟的蜕变,经历竞争和利益的困惑,经历成长后的快乐和泪水的洗礼,最终沉淀下来的那部分就是友谊,最终没有因为任何变故而离你而去的那个人或那群人就是伙伴,这伙伴就是朋友,你们一起经历过的悲欢离合最终又沉淀成老去时摇椅上的回忆。
想到这,我也不再介意在哪个大学,即便A大就在对面,我也曾因为张宽的一句话而考虑过那是不是我的梦想,但是我还是为自己找到了来大学的目的:寻找自己的伙伴,我不想再像上小学中学高中的时候那样,因为父母亲戚的原因,或被排挤,或被利用,或被猜忌。
整理好心情,准备出发,其实每个人的未来都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