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诗起渊城(二) ...
-
叶府内。
“放肆,竟敢未经老夫许可就擅自骑着黑风出去了,老夫的马岂是你们这些小儿能驾驭的了的!”叶勋在大厅内对着跪在堂下的少年怒道。
“爹,孩儿知错了。”
“叶伯伯,你别气了,是我一时兴起才叫阿文去骑黑风的,要怪就怪我好了。”
“哼,小侯爷,犬儿的习性我是知道的。我念在你父亲是汝定侯的份上不与你计较。你俩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如今又刚从麓山书院回来,有些话老夫不想说太绝了,望小侯爷多少自觉些!”
叶大人说完拂袖而去,留下两人在大厅内面面相觑。
“阿瑾,我爹他……”
“没事,我爹都经常骂我玩世不恭,不学无术的。我不介意。哈,哈哈,哈……”上官瑾低头扁扁嘴。
好丢人!被别人的老爹给数落一番,他爹知道了又会翘胡子吧!
从麓山书院回来他还没进家门就直接撺掇叶轩文看黑风去了,一想到他老爹知道后的表情……上官瑾仰头长叹了一声。
“阿瑾,你真不必这么难过的,我爹是好人。”某人安慰道。
我看起来是坏人吗?上官瑾白了他一眼。
话说谁管你爹!本侯在哀叹本侯的老爹,那老头儿执行家法的时候未免太狠了点儿……上官瑾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幽怨,手不住地摸着屁股,好像那里很痛苦……
“阿瑾,我爹不会打你屁股的。”叶轩文眼睛眨巴地无比真诚,又换来上官瑾一记白眼!
上官瑾猛地想起叶轩文之前在街上那记白眼,又愤怒地对着他来了狠狠的三记。
“阿瑾,你不需要那般悲愤的,我永远不会嫌弃你的!作为你的朋友!”对面的少年满脸信誓旦旦!
“……”算我嫌弃你好了!
每年的三月初五,是渊城一年一度的烟花祭。
相传三百多年前,先祖皇帝建朝初期,为了了解民生,曾微服出巡民间,行至渊城附近一荒野山村时,见一妇人身着喜服在一山头上埋头扫尘,俄而寻了一略宽敞处摆了一张小木桌,并在其上放置了一壶一觞。
看得出来那女子很是小心那副饮器,跪坐在地上不停用袖口擦拭着。
先祖皇帝心下生奇便走近了瞧。
但见那女子正从身旁的草蓝里取出若干烟花竹筒,渐次摆放在木桌前,随即跪坐在一座土坟前,朝墓碑上的字微微一笑。
这是个什么意思?
找人来问!
此女子名唤素娘,是个哑巴,与亡夫李某是这村子一带里的人,牛衣对泣。
素娘为人贤惠,聪明能干,任劳任怨,李某憨厚老实,勤劳耐苦。
夫妻俩古道热肠,经常帮乡里人做事,不计回报,因此邻里们对这对小夫妻很是敬爱。
星空灿烂的夜里,经常能见到夫妻俩在山头并肩而坐的身影。日子虽艰辛拮据,却也甜蜜。
奈何李某在第四年便得病而死,有人劝素娘改嫁,素娘不理会。从此一个人守着亡夫的土坟生活。
李某曾辛辛苦苦一个多月给别人做工匠想买份礼物送给素娘,不料被人骗,只得了一副普通的酒器,素娘却对此珍爱不已。
李某生前曾告诉素娘,自己最开心的一件事便是成亲之日在家门前为她点放了一只烟花,只因那时的素娘笑的最是开心。
素娘重情重义,每年到了他俩成亲这一日都会去购置些简制的烟火,回来换上成亲时的喜服守在坟前,待入夜时便在坟前燃放,随即坐守至天明。
时值晚间,先祖皇帝行至山头,果然见那土坟前烟花四起,却都眨眼殆尽。
转看素娘,并不在意那烟花短暂而逝。反而轻轻捧着那副酒器,靠在坟前的石碑上,抬头望天,一脸笑意。
三月夜风,寒意散漫。清冷山头,贫孤哑妇。烟花一笑,倚坟守夜。
从这个山头望过去,渊城的上空一轮清月。
故事虽然平淡无奇,但一份来自底层百姓的真挚爱情,总会温暖人心。
先祖皇帝感其一片真情,当夜命人在渊城上空点放烟灯,霎时夜空如昼。
素娘的事被传至市集,百姓亦感其情,久而久之,这便成绍央朝的习俗传了下来。
而这场烟花祭亦被当做是“此生为爱,终不离兮”的见证。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沈如风站在船头,望着高桥上空的火树银花不禁赞道。
摇船的老翁闻言转身,笑道:“听公子口气,想必是初次来渊城吧。”
“如何得知?”
“公子若是来过,便不会只是注意到那‘灯树千光照’了。”老翁摇着桨悠悠道。
“渊城每年都有一场盛大的烟花祭我是听说过的,看今日这般光景,只是不明白,与那元宵乞巧有何不同。”
“城里的文人常道‘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万般春阳。三五渊城,人影婵娟,试问素娘。’元宵乞巧乃天下人的佳节,但这烟花祭却独属于渊城,期待着有缘人在今夜的相遇。”
“人来人往,我又如何得知她与我是否有缘。”
“天下之大,烟花会年年有,处处办。独是渊城的烟花祭最是名闻天下,公子可知为何?”
“哦?烦请说来听听。”
“哈哈,老朽我一把年纪了,说这个倒是显得有点失态了。公子莫不如上岸随处走走,到那人群之中或可得解也不定。”
“翁家何必如此绕弯,直接告诉我岂不更好。”
“恕老朽直言,如公子这般倜傥潇洒的年轻人,最是应该亲自入至那行云过客中,识得这烟花祭真正的妙趣才是。”老翁说罢便转身继续笑着摇船。
沈如风眉头微锁,转身看向那摩肩接踵的人群。有缘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