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从军 ...
-
“是,谨遵父亲(伯父)教诲。”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同时躬身称是。
李渊满意的点点头,看眼下的情况,也没什么需要再嘱咐的了,他相信这两个孩子,一定能完成任务平安归来。于是李渊就示意他们回去吧,好好休息,明天就要出发了。
两人向李渊告辞。只是刚出了李渊的书房,来到院子里,就碰上了李建成。
“大哥?”李世民奇怪,时候不早了,一般的话,大哥早就休息了,“这么晚了,你找父亲有事吗?”
“世民?”李建成看到自己二弟时愣了一下,“你还在父亲这里啊。正好,走,和我进去。”
李世民被哥哥又拉回父亲的书房,长孙无忌耸耸肩,也跟进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李渊早在书房里就听见了院子里的动静,来到书房门口,看见这三个小的,就问,“世民、无忌,你们怎么又回来了?建成你有什么事?”
“见过父亲。”李建成向李渊行了一礼,然后开门见山说明来意,“父亲,二弟这次怕是不能带兵走了。刚才收到消息,山西姚县周边有几个村子在七天前遭了流寇劫掠,目前这股流寇的人数激增,已隐隐显现了要攻打姚县县城的意图,姚县太守已经发来求救信函。”
说着,将姚县太守的求救信函递上。
李渊接过,越看越是皱眉。
流寇!
历朝历代,朝廷对于流寇都是非常头疼的,地方官员更是被流寇折腾的是苦不堪言。
所谓流寇,也就是到处流窜的盗匪,他们多是由被逼的走投无路的农民组成,自己被朝廷的苛捐杂税逼迫的没有生路了,就开始成帮结伙的打劫其他村落。如果你要说只是几个农民而已,不足为患,那你就错了,中原西北一带接近突厥吐蕃等地,民风彪悍不说,马匹等也是较江南等地易得,所以流寇基本都是马队;再加上此处地形以平原为主,更是有利于马队优势的发挥,流寇抢完就走,来去如风,地方官府多为步兵,就算是听到流寇劫掠的消息,马上派兵去追捕,也是追不上清一色马队的流寇;而且流寇没有自己固定的据点,没有战略方针,一般就是打听到哪里有粮有钱,就去哪里抢夺,地方官府完全摸不到流寇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根本无法提前重点防范,只有分散兵力驻守主要城镇,这样一来,城镇周边的村落还好说,偏远一些的村落根本就无人驻守,等于白白送到流寇手中;这还不算,不要忘了民以食为天,那些被劫掠的村落,一旦被抢的一无所有,为了活命,他们也会加入抢夺的行列,所以,流寇的队伍在初期都会壮大的非常快速。
所以消灭流寇的最好时机就是在他们还只是少数人,还没有形成规模时,围而杀之;一旦等他们形成了队伍,有了等级分工,有了有条不紊的指挥,剿灭起来就难了,而且危害也就不仅仅是几个县城,严重些会影响整个中原平原地区。
他们这种只是劫掠、以战养战的方法,其实说白了就是彻底破坏又不重新建设,这样,拱他们劫掠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少,所以,等到周边的小村落开始渐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向大的郡县,奏报里那些流寇们准备开始攻打姚县就是因为姚县周边的村落已经劫无可劫了。
一支队伍,不管是盗匪也好,军队也好,都不可能无休无止的征战,都需要停下来休养生息。一只流寇,如果他们始终都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大本营,那么就永远是流寇,想要消灭,就算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多一些,最后也是能干掉的,不足为心腹之患;但是一旦让他们得了县城,有了可供整修的据点,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以据点为中心开始招兵买马收买人心发展建设,那结果就不好说了。
所以,姚县,一定不能丢!
可是,除去世民要带走的五千人马,自己手中的兵力已经压缩精简到极限了,又到哪里去弄兵呢!
李渊深深皱眉。
在李渊想着的时候,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已经从李建成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他们也都知道姚县能否保住事关重大,所以也都在苦苦思索对策。
其实三人都知道,最好的对策就是把李世民要带走的这五千人送去支援姚县,但是圣上被困雁门,身为一方守土李渊又不能不派人去救......总不能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两个人去对付突厥十万铁骑吧,那就不是忠君而是愚蠢了。
屋中四人沉默半晌,最后还是李世民提议,“父亲,孩儿记得前些天看到屯卫将军云定兴的书信,说是他正率领一万人马赶去雁门救驾,不日经过太原,请父亲准备相应粮草辎重以充军需,对吧。”
李渊点点头,有些明白了自己二儿子的想法。
果然,李世民说的和李渊所想差不多,“孩儿想请父亲修书一封给云将军,说是派孩儿代替父亲从军勤王,想来云将军也不会不允。”
“父亲,我不同意,这样世民太危险了!”李建成第一个反对,没有一丁点自己的兵力,单靠李家派去追随的几十人的卫队,对上突厥十万兵马......不用想都知道是个什么结果。
“伯父,小侄想请问,若是伯父修书给云将军,说是派世民从军勤王,云将军会给世民什么职位,能否给世民安排个参军?”长孙无忌同样担心李世民的安危,但是他想的较李建成远些:就算急事从权,云定兴不计较个人得失能给世民一只兵马,但是世民从来没带过这只兵马,谁知道那只人马会不会不听世民号令,以至延误军机,甚至害了他性命;再者,战场上刀剑无眼,若是世民在战场上拼杀时受了伤怎么办。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世民跟在云定兴身边,只管出谋划策,不用单独领兵,不用上战场,这样才安全。而这样的职位还真有,——参军!
李渊有些意外的看向长孙无忌,这孩子,还真是时时处处为世民打算,世民有这么个朋友,还真是幸运。于是李渊回答长孙无忌:“若是只有世民一人去的话,很有可能会给世民安排个参军的职位,别的不说,最起码的,作为将领,谁都不想军权旁落。”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放心多了。
而李建成也明白了父亲和长孙无忌的意思,也不再反对让自己二弟一人前往。
始终没插上话的李世民,则是感激的看向长孙无忌,然后看向父亲和大哥,然后深深一揖,“世民多谢父亲和大哥的回护,多谢无忌照拂。”
“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嘛。”李渊上前扶起儿子,“我这就写信给云定兴,世民你和无忌去休息吧,准备随云定兴的兵马一起出发。”
“是,孩儿告退。”李世民向李渊行了一礼。
“伯父也早些休息,小侄告退。”长孙无忌也向着李渊一礼,然后和李世民一起告退。
等两人都走了,李建成问自己父亲,“父亲,是否是要建成连夜点兵赶赴姚县?”
李渊点头,“没错,但是不是现在,你去把兵马准备好,等到云定兴的回信来了,确定世民是以参军之职勤王,你再带兵马出发。”
一旦云定兴那边的安排不尽人意,他得保证自己儿子的安全。至于姚县,只要保证不失守,总能有其他办法。
李建成对父亲的决定没有异议,但是有些担心,“父亲,若是耽误了太久,姚县那边会不会有危险?”
“不会,”李渊到时心中有数,“姚县虽然不是边陲重镇,但也有一万五千的守军,区区流寇,想要短期内攻下,也是不可能的;还有,云定兴基本都快到太原了,我现在派人送信的话,他的回信至多明天晚上就能到,你要是准备的好看,后天就能出发,一天多的时间,能出什么事。”
听李渊如此说,李建成就放心了,“建成明白,这就去准备,父亲你早些休息。”
李渊点头,李建成也告退了。
果然,次日旁晚,云定兴的回信来了。
说是两日后到达太原,他心念李渊忠君爱国,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都派给他雁门救驾,自己自是要保证李二公子的安全,已经在接到李渊的书信后给李世民安排了一个参军的职位,就等他大军进驻太原后,李世民能走马上任。
李渊看着信苦笑不得,还“走马上任”,又不是朝廷降旨封的官。不过云定兴的脾气到挺对自己胃口,既然职位是自己这边预想的参军,又得了云定兴的保证,那也就没什么需要再担心的了,于是李渊叫来李建成,让他准备明天一早发兵姚县。同时通知李世民,做好准备,后天云定兴来时去军前报道,准备随军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