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外婆桥 ...

  •   夏日,蝉鸣。
      柳树下竹制的躺椅上,一名少女正闭着眼小憩。日光自树枝间散落,映出树影斑驳点点。
      少女的胸前盖着一柄纸糊的团扇,扇面的图画历经了岁月早已经看不太分明了,她的一只手还搭在扇柄上,似乎是摇扇取凉时睡着的。
      一只雀儿落在她的手边。

      每年春季,柳树抽芽的时候,便是依依最期盼的日子。
      依依的家乡,是江南的一座小城。平日里都与父母一起生活,仅有每年的春季或是中秋,依依才能到柳镇去拜访带自己长大的外婆和幼时的玩伴。
      自己家离柳镇的距离,依依也不是特别清楚,只知道坐上乌篷船,摇上半天,便能见到站在桥头迎接自己的外婆。艄公在系好船绳后,再抱她上岸。依依一直很害怕从摇晃的船上走到岸上,总怕船翻。
      “依依。”外婆伸手牵起她的小手,笑的慈祥。
      自记事起,依依就跟外婆亲,从前她们一起住在柳镇,后来父母带她去了大一点的城里。
      外婆领着她在石板路上走着,时不时会有几个人冲她们打招呼。外婆笑着应答,依依却心不在焉地四处张望,直到她看见一抹红色向她飞快地跑来。
      “阿依——!”女孩冲到她面前,“好久不见!”
      女孩穿一件红色小衫,朱红的发带编起粗粗的三股辫。
      “阿绫!”依依开心地拉起她的手,正想说些什么。
      阿绫从随身的布挎包里摸出一包白花花的东西塞到依依手上,“阿依你最爱的米花糖,阿妈亲自做的。我得帮阿妈去买烛,过些时候去找你。”说罢便转身奔去,辫子在她脑后一跳一跳,甚是欢快。
      外婆吟吟地摸摸她的头:“先回家吧依依,一会吃饭时她一定会过来的。”
      依依不满地撅嘴望向阿绫跑走的方向,终于无奈地收回目光,开始端详手上这包米花糖。
      “别那么认真看,等回家再吃。”外婆再次摸了摸她的头。

      江南水乡,河曲纵横,乌篷船与石板桥,还有夹岸的依依杨柳,是必不可少的。
      柳镇的柳自是美丽。春日里袅娜生姿,“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满镇是灰白的柳絮纷飞,伴着各色花朵妆点河水。
      依依与阿绫并排坐在河边石阶上,脱下绣花鞋将脚丫伸进水里玩闹。赶鸭的人经过的时候,送了她们几个烫熟的鸭蛋。
      剥开热乎乎的鸭蛋放进嘴里的同时,依依也不忘打起水花去惊那河面上的鸭儿。
      阿绫在一边开心地笑着与她一起闹腾,几只鸭子伸开翅膀扑腾着,被吓得不轻。
      两个小女孩就这样坐在河边闹着,河面会有鸳鸯经过,但它们很灵巧地离她们远远地。
      “阿妈今天去采菱角了,等会会捎些过来。”阿绫光着脚跳上岸去折一根柳枝,湿湿的脚丫在石板路上留下一个个小脚印。
      挑出茎来,把树皮连着叶子向下剥去,原本稀疏的柳叶如今像一个小球般紧靠着。阿绫甩着手上的“柳球儿”,冲依依开心一笑:“嘻,一次成功~”
      依依无视了沾沾自喜的她,继续用脚踢水。
      两人闹着闹着,天竟下起雨来。风吹斜了细细的雨丝,依依赶紧起身拎了鞋躲到柳树下。
      “依依,小绫!”闻声,二人抬起头。
      “外婆!”
      外婆撑着把油纸伞来寻她们了,手上还拎着串菱角。
      “小绫,你阿妈采来的菱角。”
      阿绫开心地蹦了起来:“耶!阿依,我们去你家吃吧!”
      “小馋猫。”外婆笑的满脸皱纹。
      三人共撑一把伞,两个小孩不时指着在檐上栖息的燕子嚷嚷,雨依旧淅淅沥沥,远处传来几声悠扬的唢呐声,水边的柳树在雨幕里亦愈显青翠。

      中秋节前后,阿妈会带着依依来到柳镇,在十五月圆之日合家团圆。
      秋季的柳镇不似春季的美,却有夏遗落的几声蝉鸣和散落于如水夜空的漫天星光。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船市在此时开场。
      船市开始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驾着自家的乌篷船停靠在河边的桥下,筹备售卖的物件和铺位,船市上总是能买到些好东西的。
      依依特别喜欢热闹的船市,船市的第一天就闹着要去了,阿妈和外婆拿她没办法。
      月上梢头的时候,便是船市最为热闹的时候,水面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乌篷船,夜里点起灯盏,河面就溢满昏黄温暖的光亮。
      路过阿绫家铺子的时候,阿绫正剥着莲蓬,看到依依于是抱起一束塞到她怀里:“喏,我家莲塘里结的第一拨莲蓬。”
      依依一边剥着莲蓬放入嘴里,一边四处张望着寻找自己中意的东西。她突然瞧见一家买衣服的船上小铺,就拉着外婆和阿妈进去看看。
      阿妈拍拍依依的头:“新年还早着呢,急着买什么新衣服啊。”但还是同她一起走上小船。船随着三人走上去的脚步在水面轻轻摇晃起来。
      “铃——铃——”船舱里竟传出几声清脆的铃响。
      掌柜望见依依眼里的好奇,便笑着进舱里取出一件小裙,那是一条水蓝水蓝的裙子,绣着白色的栀子和紫色的蝶儿,最为特别的,裙摆上缀着流苏与银白的铃铛,晃荡着铃铃作响。
      依依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去了,她拉拉外婆的衣袖:“外婆,我想要这条裙子。”
      外婆自然是宠爱她的,见她喜欢急忙要买:“好呀,好呀,依依穿起来一定很好看。”
      阿妈看着这裙皱了皱眉:“这裙子好看是好看,可是繁复的紧,不好洗啊。况且这衣服太大了,依儿穿不了。”
      依依嘟起了小嘴,外婆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依依,我给你买。然后再买朵簪花,十五岁时穿戴正好,外婆给你绾头发。”
      “阿妈!你太惯着她了!”
      外婆选中了一枝碧色的梅花发饰,笑吟吟地付了款:“不打紧不打紧,就当是阿婆送给依依的生辰礼,依依的生辰我都没能去庆祝不是吗?”
      买了衣服,外婆又买下些针线、宣纸。外婆心灵手巧,擅女红,编织物件更不在话下,画得一手好画,对古琴也颇精通。阿妈承袭了这些优点,可是依依的贪玩导致她几乎什么也没学会,大概也就会折“柳球儿”这种小玩意儿,阿妈常数落她。
      这会,得了新裙的依依正开心着呢,阿妈的话自然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依依十五岁这年的中秋,不像古人所谓“夜凉如水”,秋老虎的余威还久久未能褪去,依依和阿绫一起坐在柳树下乘凉。这是棵有些年头的柳树了,枝繁叶茂的,虽说逃不过秋季落叶的命运,但至少现在还仍为女孩子们撑起一片阴凉。
      依依今天格外漂亮,她穿着那条美丽的蓝色裙子,银铃发出阵阵轻响。头发亦是精心绾过的,取了一半在头顶盘成小髻,簪一朵碧梅,余下的散在肩旁。
      这已经是依依在柳镇度过的第十五个中秋了,已至及笄年华的她仍留有一份孩子心性。她终究还是个女娃,不论是在谁家大人眼中都是这样。
      旁边的摇椅上,外婆就着明亮的月华织一件衣裳,织针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飞。许久,她抬起头来询问两个女孩:“明年我们也去摆船铺吧,我多绘几把纸伞、扇子,到时候一起去卖好不好?”
      依依阿绫自然是再好不过了,点头点得像鸡啄米。
      阿绫将满十六岁年纪,可是她的家里却没那么多讲究,仍旧是一条粗粗的三股辫,性格本就像男孩子的她对这些也不甚在意,此刻正开心地同依依交谈。
      “依依,阿妈说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
      依依仰头望向天空:“嗯,我阿妈也提过牛郎织女的故事。”
      阿绫站起身来抖抖身上的灰尘,依依也跟着站起来,还一蹦一蹦的。
      “要是跳起来能够着它们该多好!”
      可这终究只是孩子们的妄想罢了,那星辰似乎近在眼前,却不知与她们相隔了多少个光年。
      那遥遥的星啊,又岂是一个女娃能够触及的。

      依依掰下一瓣甜柚塞进嘴里,酸甜的清爽感觉在口中弥漫开来。解决了自己的半个柚子,她眨巴眨巴眼睛,抓起阿绫的半个就跑。阿绫呆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大声呼喊着追着铃音冲出了外婆家的小院。依依抱着甜柚在弄堂小路里穿梭着,柚子的甜香与银铃的脆响随她洒落在柳镇的街巷。
      她跑上了镇南的一座古寺,阿绫追在她身后的不远处,她顺着石阶跑到寺院门口停下身来。
      “接着,笨蛋阿绫!”她突然转过身来抛出柚子,大大的裙摆随着她的动作飞扬起来,零落多少铃铛的啷啷作响。
      阿绫一个急停,正好接住那半个柚子:“阿依,你身上铃铛那么多,摘个送我呗。”
      “不要!”
      这场小小的闹剧就这样收了尾,不过最终依依仍从阿绫手里得了两片柚子。
      回到小院里的时候,外婆正点起一盏红烛,在廊下备好糊好的纸伞和笔墨,正欲绘伞。依依便搬了一把小板凳坐在旁边。外婆握一枝毫笔,在伞上勾画着。
      “咦?”阿绫瞪大眼睛,“这是?阿依?”
      外婆画的确实是依依,除此之外还有柳镇的石桥,流水和杨柳。画好后,她把伞撑在廊前晾干。
      “小绫,这是给你的,晾干了以后就拿回去吧。”外婆慈祥地笑着,又拿起一柄纸扇,这次她画的是阿绫,背景依旧是柳镇的景色,还未完成时,依依便猜出了外婆的用意,笑得格外开心。外婆画完了最后一笔,把扇子也放在纸伞边。
      明亮的红烛跳跃着,在廊下白墙上映出祖孙三人的身影,直到很久以后依依回忆起的时候,那段温馨的时光仍是历历在目。

      时光往复,便又是一春了,虽说从气候上来看,此刻仍算不上早春时节,不过亦能见到几株柳树的新芽。这一年,阿妈同依依一起来了柳镇,还带了大包小包的礼品,为的是参加阿绫的十六岁成人礼。
      古时女孩成人于十五岁及笄,而柳镇当地的习俗是以十六岁为成人与孩童的界限,成人礼也不似古代“三加”那般繁复,无非是摆几桌酒,把女儿家打扮得漂亮些,请来亲友一起庆祝,有钱人家甚至会进城里请位摄像师来拍一组合照。
      阿绫家真是热闹非凡,劈啪作响的鞭炮,来来往往的人们,以及一股浓重的烟火味儿。依依被呛得难受了,于是一猫腰从人群间穿过,溜进了阿绫的房间。
      素日爱穿红的阿绫今日亦是一身红色,方便干活劳动的窄袖小衫和裤装在今日也换成了款款大方的裙,连那条三股辫也被盘绕起来成为一个简易的发髻,簪一朵粉花插一只发簪,在原先的气质上平添了一分少女的优雅。
      她看着自己的长裙皱了皱眉,对依依叹了口气,说:“这么长这么麻烦的服饰,跑两步路就得摔跤了吧!”似乎是不很喜欢。
      没过多久酒宴就开始了。古人曾说“礼轻情意重”,可是阿妈这次是送足了礼物,她亲自将一块玉挂在阿绫的脖颈上,那玉是她从一位得道高僧处求来的。
      男戴菩萨女戴佛,阿绫颈上正挂着一笑吟吟的佛祖。
      外婆也送了礼,是亲自织出的几件毛衣,和一支崭新的竹笛。阿绫是擅吹笛的,一见到便爱不释手了。
      依依这会儿有点懊恼,虽说小孩子是无需送礼的,但她觉得自己好歹也该送些什么作纪念,毕竟是成人礼这种一生一次的大事。
      “啊!对了!”她突然想起了什么。
      阿绫正被喧嚷着敬酒的人群整得万分郁闷,自己的发小又不知道蹿到哪里去找好吃的去了,无奈不能随意走动,她愈加郁闷了。
      “铃,铃——”消失的依依这会又出现在她的眼前,伴着几声不知名的铃响。阿绫正奇怪声音的源头,她便从兜里拿出一个小手链。
      “喏,送给你。”依依说着把手链挂在阿绫的腕上。
      阿绫一脸惊讶地望着那小手链,上面挂着三个小银铃,竟然是依依那条蓝裙子上的。
      依依甜甜地笑着:“阿绫,我们拉个勾吧。”
      “要永远做好朋友啊。”她们的小指勾在一起。
      却不知永远是多远。
      依依即将离开柳镇的时候,阿绫和外婆在夕阳下挥手送别,乌篷船未摇出多远,依依已经开始盼望秋天的到来了。

      这一次她并没有等得太久,其实不过是两三个月罢了,她回到了柳镇。
      依依第一次听到了这座江南小镇夏天里过于聒噪的蝉鸣,和着人们的泪水和泣音。
      外婆宁静的小院里如今挂满了白色的绸条,门前廊下摆着束束白色的花朵。
      依依觉得这种事情对自己而言,感觉不到一点真实。明明几月前还为自己绾过发的外婆,一下竟消失不见了。阿妈整天以泪洗面,但依依感觉不到一丝悲伤,潜意识里,外婆是会再回来的。
      等到外婆回来的时候,要让她,在廊下点起一盏红烛,就着烛光,教阿绫和自己作画。依依这样想着摇起了外婆为她绘的纸扇。阿妈看着依依,眼泪不由得又落了下来。
      出殡那一天,依依亲手把外婆用的画笔和织针放进她的棺中。外婆只是睡着了而已,她这样对自己说。
      封棺,起棺,依依跟着送葬队伍走出了小院,阿妈嘱咐她走到石桥边就好,不要继续跟着走了。一路上没人说话,只有哽咽的声音。走到桥边的时候,依依听话地停下脚步,在石桥边目送人们过桥。
      她的心里突然涌起奇怪的感觉,好像当人们走过那小小的石桥后,外婆便再也不会回来似的。
      送葬的人们离对岸越来越近了,终于,他们走下了石桥,向更远的地方行去,依依突然想起。阿妈说过,外婆已经去世了。
      外婆······去世了······
      那迟来的悲伤啊,那汹涌的悲伤啊,似洪水般吞没了这个女孩,依依“哇”地哭出声来,哭得天昏地暗,撕心裂肺。
      历尽沧桑的石桥,袅娜生姿的杨柳,如若他们初见时一般静静伫立着。
      那桥依旧,那柳依旧。
      那桥无情,那柳无情。
      只因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那一年,依依一直没见到阿绫,后来有人告诉她,阿绫在不久前随着父母搬离了柳镇,不知去了哪个城市。
      至此,依依与柳镇的故事,算是讲完了吧。

      “小依!小依!洛天依!”声音惊飞了手边的雀儿。
      小憩的少女睁开眼,望见邻居少女的面庞。
      “怎么了?睡得这么香?”
      洛天依轻轻笑了笑:“嗯,梦见小时候的事情了。”
      “啧,今天天气这么热你还有心思做美梦。走啦走啦,再不走错过了阿姨的生日宴可不好。”
      洛天依摇着纸扇同她走出家门,这天的天气着实有些热,令她怀念起江南小镇夏日里亦凉爽的河水来。
      正当她与邻居女孩聊天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撑着把纸伞的少女,那伞与这城市的街道格格不入。
      二人擦肩而过的时候,洛天依似乎听见了熟悉的轻响。

      “铃,铃——”
      仿若时光,在岁月尘埃里遗落下的回声。

      THE END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外婆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