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一章 ...


  •   刘安晟看完了军情报告,不得不赞叹下自己的眼光——霍去病果然是天生的将领!同样是第一次带兵,匈奴二王子对上他完全被秒杀,这就叫差距!他勉励了霍去病几句,又向萧岩询问起当前的局势。

      现在匈奴军队大概还有十七八万,而这些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极强。像霍去病那天的偷袭,偶尔一次为之还行,现在他们有了防备,就只有实打实的交战了。

      而比起年纪颇大,勇猛不再的匈奴王,匈奴大王子才是这一战真正需要注意的对手。不同于二王子的有勇无谋,他从小便随匈奴王外出征战,成人后更是独自带军镇压了好几场叛乱,颇得匈奴人敬重。据说匈奴王这次之所以对陈国发兵,除了因今冬酷寒需要储备粮草,另一大原因便是大王子的进言。

      “两位爱卿对我们下一步的决策有什么看法?”刘安晟站在表示军力分布的沙盘前,边打量着沙盘边问到。

      萧岩沉呤了下,又看了霍去病一眼,才道:“陛下既然已经率大军前来,历城之围自然不必担心。末将虽然不才,却也还有信心将匈奴大军击退。”

      刘安晟听了他的话,心里有些失望--萧岩大概是在帝都呆的太久,身上的锐气都被消磨的差不多了。这几日雨蝶也好几次提起了他,这位中央军统领过去可是征战四方的一代名将,现在从他身上却少了那股锐意进取的气势?萧岩这话说的很是聪明,“击退”和“消灭”可是完全不同的含义。

      任谁都知道,只要把五十多万装备齐全的大军往历城门前一摆,匈奴不是傻子的话,自然会掂量下继续攻城是否合算。再说匈奴在陈国肯定也有探子,这个时候应该也知道皇帝到了历城,估计正在商量下一步的对策呢。

      一旁的霍去病却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问道:“陛下,末将能否说几句话?”等刘安晟准了后,他便指着沙盘分析起来:“根据探子报告,现在掌管匈奴精锐军队的不是匈奴王,而是大王子。这只军队大概三万余人,都是由他一手训练起来的,忠心度自然不用说,战斗力也远超普通军队,我陈国大概也只有五万前锋骑兵能与之抗衡一二。”

      “除此之外的匈奴军战斗力也远超我国士兵,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央军战斗经验太少了,甚至可以说几乎为零。而新兵就算装备再好,一旦上了战场,十有八九要心里发虚,这点可是致命的。虽然陛下这次出征带了部分铁炮,在守城战中铁炮的杀伤力惊人,但匈奴大部分都是骑兵,他们不会傻傻的冲到铁炮射程之内。另外,匈奴人最擅长马战,全军突击下几乎没什么人可以抵挡住匈奴铁骑。”

      霍去病说到这里停顿了下,又道:“所以依末将看来,想要真正消灭匈奴,那就需要集中精锐对他们进行致命一击!打乱他们的阵营,让他们大军分散开来,这时候我们剩下的士兵一齐围攻上去,匈奴必灭!”

      刘安晟不禁叫了一声好,霍去病的这番话着实说到他心坎上去了。既然已经和匈奴开战,那他就打算让匈奴这个国家直接消失在世界版图上,而不仅仅只是败退回草原腹地。这也是他让霍去病作为先锋之一的原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历史上的冠军侯的确做到了这句话,让战无不胜的匈奴也只能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说得很好!匈奴所作所为实在太过猖獗,既然已经开战,干脆直接打到匈奴王庭去!去病,朕将那五万精锐全部交给你!不要让朕失望!”刘安晟笑着拍了拍霍去病的肩膀,又望向一旁的萧岩,“萧将军就负责剩下的军队,这次作战时你和去病要上下同心。他的想法固然好,却还需要你的经验提点。”

      “末将知道。”萧岩点了点头,笑着望向霍去病,“之前也多亏了霍将军当机立断,分兵偷袭,匈奴二王子才会中箭身亡”他的语气颇为真挚,想来他心里确实对霍去病印象颇好。

      刘安晟下午到应城后便立刻召见了他们二人,现在商讨完事情,才发现已经到了该用膳的时辰,便带头走了出去。战时一切从简,即使是皇帝用膳也没什么排场,不过是和几位亲信的将领凑一桌罢了。他们现在呆的是历城原先的校尉府,此时则成为了皇帝及亲近侍从的居所,虽然有些破旧,但在刚经历战火的历城里已经算是最好的地方了。刘安晟住的是正房,而霍去病和萧岩则各居左右两侧。

      雨蝶原本正倚着门外长廊的柱子发呆,看见三人出来,眼睛一亮,小跑到刘安晟边上抓住他的手,硬是把一旁的霍去病挤开了。面对这种情况,刘安晟只能无奈的拉住雨蝶,又朝霍去病的方向看了一眼。却发现他似乎并不以为意,反而眼底带着挪揄的笑意,饶有兴趣的打量着雨蝶。

      刘安晟在脑子里算了下他俩的年龄——雨蝶十三,霍去病十八岁,按照这时候的标准来说他们还挺相配的。不过这事情现在还不着急,等这场仗打完了再说,而且最重要的还是雨蝶自己的想法。

      四人一起用完膳,雨蝶聪慧得很,知道现在情况跟来时不一样。刘安晟甚至还没说什么,她便自觉地回了自己的房间。一路车马劳顿,又和霍去病商量军情到了半夜,刘安晟也疲惫的很,几乎刚挨上枕头就睡着了。

      ***

      接下来果然不出预料之外,匈奴明显发现历城城墙上立起的铁炮,主动向后退了三里,将阵营撤到了炮火射程之外。同时又派出小股斥候,游荡在周围,似乎想要绕过历城,直接冲到陈国腹地——骑兵只需要一个冲刺,就能纵横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再说匈奴崇尚的乃是以战养战的理念,若是他们一旦成功,恐怕陈国将遭受浩荡之灾。

      刘安晟自知没有带兵的经验,也不打算把送死的事情让将领干,等到大功即将告成时再出马占了功劳。他之所以御驾亲征,第一是为了给太子出气,第二则是为了给士兵们鼓舞士气。一路上他与将士们吃住同行,已经初步达到这个效果,到了历城之后,他更是对军队做了好几次动员。尤其是对那五万精兵,刘安晟可以说给了最好的待遇。就连两军交战时,刘安晟也不畏流矢,亲自站在城墙上为战士击鼓。

      一时之间,陈国军队上上下下无一不是激情澎湃,恨不得立刻与匈奴决一死战。

      而对面的匈奴大军却人心浮动,二王子之死对许多兵卒的打击极大。再加上对面虎视眈眈的陈国军队,以及愈发寒冷的气温,很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草原,抱着妻子儿子在自家温暖的帐篷里喝上一碗烧酒。而不是在严寒的野外,苦苦攻打着对面固若金汤的城池。

      匈奴王也有了退意,他年纪已大,英雄气短。就连这次出兵,也是在自家两个儿子的怂恿下一时热血上涌才做出的决定。而现在二儿子已经死在毒箭之下,剩下的大王子可是他唯一的亲儿子,万万不能折在这里。只是大王子并不愿意撤兵,反而打算绕过历城直击中原,甚至提起了前不久刚逝世的弟弟,为儿子复仇的想法最后战胜了一时的安稳,匈奴王同意了大王子的提议。

      想要绕过历城其实并不容易,不然匈奴大军也不会在历城耗了这么长时间——除非他们放弃骑兵的优势,愿意穿越历城东面的峡谷。但这样的行为一旦被陈国军队发现简直就是自杀,只要在两端放上一把火,整个峡谷就会成为匈奴精锐的埋骨之处。

      大王子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向匈奴王提议,分兵突围。

      ***

      “依末将看来,匈奴必然会分兵突围。”霍去病自信满满的样子让刘安晟不禁一笑。

      “朕也是同样的看法——精锐主力由大王子率领,而匈奴王本人则带领着剩下的军队,伪装成继续僵持的样子。事实上一旦我们相信了这一点,而疏于对边防的控制,恐怕过不了多久,后方便会四面开花,而朕也会被御史的奏章批得一文不值。”刘安晟抿了口茶,“哪怕只是三万骑兵到了陈国腹地,也会造成民生动乱,以战养战,匈奴人最会这一招,大王子打得好算盘。”

      他扫视了一遍下面的将领,目光在右侧中间坐的那个人身上停留了下。洛江城,历城原本的守将,匈奴大军不宣而战时,是他带着一万士兵苦苦支撑,等到了援军的到来。但他本人却在一次救援百姓的过程中受了伤,左臂自手肘下被当时的匈奴二王子一刀砍下!如果不是周围士卒拼死拦住了二王子,恐怕他现在早已魂归酒泉。

      前些天他看萧岩对洛江城很有一丝情分,不由奇怪,这才晓得洛江城在年少时曾经是萧岩的副将。陪着他征战南北,更是参与了灭掉百越的那次战役,可以说军功显赫。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才能让他放弃一片光明的前程,主动请求去了边关,而且一呆就是五年。

      霍去病坐在左侧第二个位子,旁边就是萧岩。听了两人的对话,萧岩眼神有些复杂,转瞬间又笑了起来:“陛下所说正是,那大王子以为让匈奴大营里火灶、帐篷的数量一件不少,再时不时的偷袭攻城一番,就能瞒住消息,着实可笑。他们匈奴能在陈国埋下探子,难道我们就不可以吗?”

      先帝登基之前曾带兵征战四方,自然也在各国埋下了好些探子。不过时间过了这么久,刘安晟又不甚重视这一方面,这些探子有些已经身亡,有些则是没了音讯。也是运气好,竟然有一个探子混到了匈奴王左右,探听到了不少消息。当然这些消息刘安晟根本没多么相信——谁知道这么多年后,那些探子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忠心?不过拿来当个参考罢了。

      “那一切就照计划进行吧。去病,等大王子带着精锐骑兵离开军营,到了预定好的地点后,你就率领军队冲杀一番。不求将他们全歼,只用打乱他们的阵营。而萧将军和诸位副将就负责剩下的行动,务必要生擒匈奴王与大王子——朕要用他们的血,祭奠历城的无辜百姓!”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