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第 74 章 ...
-
这一日,丁双喜总有些心神不定,一大早给母亲上过了香,看着弟弟起床练功,父亲照例坐在廊下看,自己忍不住凑过去,低声问:“爹,你可想好了,真要送三庆去坐科?”
丁叔诧异地看了她一眼:“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再说,他也喜欢这行,不干这个能干什么呢?”
“弟弟哪是喜欢,他不过是想红想挣大钱。”丁双喜低声道,“爹,我觉得弟弟这个心思,很有些要不得呢,他从小在明月楼身边长大,虽说是教了不少东西,但这为人品性方面,姓明的可真靠不住。”
丁叔微微摇头,倒是笑了:“你不懂,这梨园行里,上台如战场,没几分想红的气性,还真难出头,三庆这份狠劲儿,倒真是随了明月楼,对别人狠,对自己更舍得狠,放心吧。”
“我怎么能放心,从小到大,听的见的都是这些糟心事,还嫌命运不够多舛么?”丁双喜赌气说了一句,转身要走,丁叔呵呵笑了起来:“我瞧着你跟两位小姐交了朋友,这脾气也见长,到底是一家之主,都能说起老子的不是来了,满嘴里说的新鲜词我竟不懂,你说的这个喘不喘的是什么意思?”
“去!”丁双喜知道父亲是在故意逗她,别转脸不理会,正好这时候院门被敲响了,却是金玉香从天坛吊嗓子回来顺路拜访,进门笑着说:“今天又来叨扰了,三庆坐科的好日子,我们也没什么送的,外公怎么说也是大辈儿,备了个红包,可别嫌简薄。”说着从袖口里掏出一个红封儿塞给丁双喜。
丁叔颔首示意女儿可以收下,然后笑着说:“文大爷身子倒还硬朗,等回头三庆出了科,少不得还得麻烦他老人家呢,到时候再上门去请安。”
金玉香笑着谦让了几句,这时候骆守宜和姚细桃也联袂而来,一进门就笑道:“丁叔!双喜!我们来玩了,恭喜呀,三庆终于要正式踏入梨园行业了,野马也套上笼头了,将来一定大红大紫,当名角儿!”
丁三庆绷着一张小脸在墙边压腿,稳如泰山,看都不看她们一眼,倒是丁叔笑了起来:“当不得你们这么夸他,横竖有碗饭吃就得了,我们唱戏的是一辈传一辈,哪像你们,个个都读书,以后才有大出息啦。”
骆守宜人逢外财精神爽,这几天看什么都很顺眼,亲热地拉着金玉香说:“话剧票是今晚的,等下大姑娘就别走了,我请客咱们一起出去吃个饭,再慢慢逛街过去看,好不好?”
金玉香抿嘴笑道:“何必出去吃呢,今天人来得多,等会送三庆出了门,中午咱们下炸酱面吃好不好?”
丁叔刚想侧面提醒一句这两位小姐非是普通街坊,只怕吃不过这么简陋的饭食,就看见骆守宜拍巴掌道:“好啊!我过来之后,早想吃老北京炸酱面了,就是家里老不给做!那说好了,我不要吃机器的切面,要手工的!”
丁双喜扑哧一声笑了,满口答应:“好,炸酱面是最简单的,等下我去切面铺叫几斤面来,管够!你们也尝尝我的手艺。”
姚细桃抱着手臂一直在旁边静静看着,忽然插嘴问道:“对了,金二姑娘也拿走了票,她也是今晚去看么?”
骆守宜刷地竖起了耳朵,却听到金玉香道:“她是小孩子心性,当时贪新鲜就拿了两张,其实我听她口气,是不去看的。”
“哦……”骆守宜大松一口气,却听金玉香又道,“这段日子,我们姐俩都没去茶楼,总有些怠惰,每日里光吊吊嗓子也不是个事儿,今日她得了一个外差,是几个客人去什刹海荷花市场泛舟,请了她去唱大鼓助兴呢,连玩带逛的,也不好说什么时候回家,更别提去看戏了。”
丁叔皱起眉头,不赞同地说:“在茶楼里唱唱也就罢了,这种应酬……倒还是应该少一些,何况现在又是这么个关头,你就没跟着劝劝?”
金玉香笑道:“知道丁叔您是好心,不碍的,不是什么外三路来的陌生客人,说起来是熟人,就是街坊的人家,有一位姓邵的先生,要招待几位文学上的朋友,这位先生是中学教国文的老师,为人是很好的。”
骆守宜觉得自己的脸僵硬了,张大嘴巴说不出话,丁双喜一眼看到,惊讶地问:“骆小姐怎么了?”
“没事,她兴奋过头了。”姚细桃走上前,暗拉了骆守宜一把,她这口气才缓过来,咬紧牙露出一个微笑:“我没事!我还等着中午吃炸酱面呢!”
姚细桃钦佩地竖起了大拇指:“化悲愤为食量也是你们天宫堂的家训吧?”
骆守宜两眼望天,无限深沉地说:“我只是觉得,人在吃饱的时候,心情会好一点。”
招得金玉香也笑了起来:“这大白话的道理我也听得懂的,饿着肚子的时候哪有好心情呢。”
这时候院门处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却是久没谋面的宣九童,他脸上带着笑,腮边旋着小小梨涡,进门先给丁叔请了安,垂手恭敬地回禀道:“师父昨儿已经去了总教习那里,签了契约,取了三庆师弟的艺名帖子,等下亲自送过来,再带师弟去科里。”
丁叔脸上没什么表情,微微点头道:“有劳你师父了,这本该是我这个当爹的去的,倒麻烦了他。”
“师伯您客气。”宣九童说着抬眼看了看院子里的人,向姑娘们这边点头招呼:“两位小姐早,金大姑娘早,师妹。”
丁双喜冷哼一声,装作没看见他,道:“我给你们倒水去。”一转头进了厨房,宣九童不以为意,又向丁叔笑着说:“最近得了几样小玩意儿,不值钱的,就取个别致,我也用不到,哪一天送过来给师妹留着吧。”
丁叔抬头默默看着他,几年不见,当初的黑瘦小娃已经长成玉树临风的青年,眉目俊秀,面如冠玉,翩翩风采宛如当年初登台的自己,可是一颗心却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管如何,有明月楼那样的师父帮衬,想必前途也是一片大好。
“你有心,自己留着罢,我们双喜虽说是个姑娘家,平素就跟儿子一样顶门立户的,主意大得很,不爱小玩意儿。”他把目光收回来,淡淡地说。
宣九童刚才被前任师父那锐利的黑眸一扫,差点背心处渗出冷汗,丁叔虽然多年不唱戏了,但那眼功还是厉害非凡,这一点就连现任师父明月楼也稍嫌不及,自己更是逊色,若轮到天赋,只怕也只有丁三庆日后上台才有乃父之风。
平日里只觉得三庆虽然生性顽劣,但练功毫不含糊,将来在梨园行里好歹能唱出个名头,但上次他亲身参演了那出新戏哪吒闹海,才惊觉这孩子天赋过人,行话说是老天爷赏饭吃,小小年纪就风采毕露,却是自己及不上的,别说才刚只唱了三天戏已经一炮而红小有名气,就是明月楼去科班里拜访的时候,一提起名字和戏码,科班总教习就哈哈一笑,极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明月楼昨晚回来还感叹了几句:“我问可要带人来看一看手眼身法步呢?萧教习则说:用不着,那三天戏里,他在台下也看了两天呢。”
这么想来,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转头看了三庆一眼,却发现他结束了早课,拿着毛巾没头没脑地擦汗,走过来拉他的手雀跃道:“师兄,过来跟我说话!”又凑到耳边低声道,“一早上都是她们叽叽喳喳的,吵得很!活像倒了鸭子笼一般。”
宣九童忍不住笑,,摸了一把他剃得发青的头皮:“可不能这样说啦,这几位小姐,都是好人。”
丁三庆撇嘴,嘀咕道:“好人是好人,就是太啰嗦了些。”
这时候胡同口传来汽车滴滴的喇叭声,似乎是遇到交通堵塞了,骆守宜幸灾乐祸地笑了:“也不知道谁家摆阔呢,就这点胡同,还开汽车,能挤进来么?”
“是呀,不然你大小姐怎么每次都搭我顺风车,坐我后座呢,害得我自行车辐条都断了七八根。”
“喂!老姚你这是变相说我胖?熟归熟一样告你诽谤哦!”骆守宜威胁她。
丁双喜拎着茶壶出来,金玉香帮着拿碗倒水,两人开始商量中午吃面什么菜码,是用香菇炸酱还是口蘑……正说着,院门口又进来一个客人,却是顿时鸦雀无声。
明月楼身穿雪缎长衫,下面白绸裤,月白锦缎的软底鞋,单手撩起长衫的一角,一派纤尘不染的范儿,走得稳稳当当地进了院子里,仿佛自带灯光照明,顿时这简陋的小杂院立刻明亮了许多,剑眉下黑眸一扫,眼神到处,似乎每个人觉得自己都被他看进了眼里,梨园名角的气度一时显露无疑。
他似笑非笑地招呼了一句:“都在呢?师兄你这里是越来越热闹了。”
丁叔依旧坐着,仰头远远地看着他站在院子门口,仿佛多一步也不愿意踏入的样子,也笑了笑:“不敢当,都是些小朋友过来玩。”
明月楼颔首,却道:“师兄这时候还能有这样的朋友,也算是难得。”
丁双喜自从他进门就开启战斗模式,竖起浑身的刺严加防备,此刻听得不对味儿,刻意笑着说:“小门小户的,自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也当不得明师叔你一说。”
明月楼把脸转向她,他肤色本就极白,映着乌黑双鬓和剑眉星目,更加白得有些凌厉慑人,唇角一翘,却是和气地说:“大侄女弄错了,多少大人物我都见过,并没有什么,只是论起来,还是你这些小朋友们好得多。”
丁双喜忍下一口气,没有跳起来大喊‘谁要你说奉承话!’,气鼓鼓地不再作声,明月楼一句话打发了她,从内袋里摸出一个带着红柬儿的信封,向前递了过去:“师兄,这就是三庆坐科的艺名,接了这个,就是科班的人了,规矩你们都懂,我不再细说。”
丁三庆兴奋地一个箭步上前,双手接过信封,却不自己拆开,转身奔到丁叔面前,巴巴地看着他。
丁叔盯着这个红柬信封,却也迟疑了一下,但是看到儿子期盼的双眼,想到这是他最好的出路,于是也不多想,接过揭开,从里面抽出信笺展开,瞅着上面的三个字久久不出声。
骆守宜低声说:“搞得就像武侠小说,江湖行走要长辈掌门赐下字号一样……规矩好大,其实我早就为三庆想好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艺名。”
“英俊大郎?”姚细桃猜测地问。
“呸!要走这个风格也应该是丁英俊好吗?我是说,这熊孩子这么想红,为了取个好彩头,不如就叫丁三红,你觉得怎么样?直白干脆,一眼看透本质。”
两人正在嘀咕,丁三庆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头自己去看名字,看完之后吐了一口气,高高兴兴地抬头看着宣九童:“师兄!我终于有艺名了!”
“嗯,可不是。”宣九童也走过来看了一眼,笑着念道,“丁连庆,寓意是好的,叫起来也响亮。”
“丁莲卿?”骆守宜重复了一遍,皱眉道,“一个唱武生的,起这么娘……文艺的名字真的不要紧?”
丁双喜离得近,眼又尖,早看清了,笑着说:“你想哪里去了,庆还是那个庆,中间按科班的排行,取了个连字,大连的连,不是莲花的莲。”
姚细桃深沉地叹了口气:“有的人哪,现在满脑子不是炸酱面,而是莲花呢。”
丁叔把写有名字的信笺叠起来,重又放回信封里去,心情复杂地看了儿子一眼,又对明月楼道:“师弟,你是三庆的启蒙师父,一应契约文书,都是你代签的,劳烦你了。”
明月楼微微一笑:“师兄跟我客气。你腿脚不方便,三庆又是在我身边长大的,这些事自然是我责无旁贷,你再嘱咐他几句,我就带他走罢。”
丁三庆自动自觉地站到父亲面前,一脸等着教训的样子,丁叔看着他眼中跃跃欲试的模样,心下一叹,他何尝不知道唱戏这碗饭不好吃,并不像面上那么光鲜,但就儿子这个性子,怎么也拦不住的,还不如随他去。
“去了班里,要听教习的话,和同科的弟兄们要和气相处,不可再闹你的胡同小爷性子,若有人撩你,也不当生气,闷头练好自己的功才是,台上横竖凭本事挣饭吃的,少和人执气,不值当。”
丁三庆乖乖地答应了,只是听进去多少只有天知道。
“还有。”丁叔的语气忽然变得严厉,“我虽然坐在家里,也知道现在外面除了坤伶不大妥当之外,也有些人兴着捧童伶,因着孩子小,家长不在身边没人管束,又是坐科的学生,眼皮子浅,所费不多,也就有得玩,外面风气如何我不去管,如果你在外头结识了老斗,不多说,这个家门永远不必再进了。”
丁三庆被父亲的语气吓了一跳,急忙站好,毕恭毕敬地说:“我记下了,断不敢的。”
丁双喜眼看弟弟刚回家一个多月,又要去坐科,这一去怕是半年才得回来团聚一趟,纵然是要强的性子,也不免有些眼眶发红,指着回屋子给三庆收拾东西当借口避开,暗地里掉了几行泪,这时候拿了一个大包袱,包了几身内衣裤褂出来,递给弟弟,力持镇定地说:“你放心去罢,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家里有我呢。”
“爹,姐姐,那我走了。”丁三庆此时也不免升起一些离愁别绪来,只是他心里总有个远大目标,深知不经这一步不能成器,于是也不耽搁,向着亲人鞠了一躬,就走到明月楼身边,抱着包袱低眉顺眼地站好。
明月楼笑着抬起头,摸了摸他的头:“乖,走罢。”
他一手拉起丁三庆,向门口走去,就在一院子人都用看人贩子一般的目光盯着他时,忽然又站住了,回眸一笑:“对了,师兄,有个好消息忘记同你说,九童现在正式出师,已经搭班唱戏了,如今在阳春茶楼挑大梁唱大轴子戏呢,一出挑滑车票都卖到一个月后去了。”
丁叔一怔:仿佛听到了很熟悉的名字?
明月楼的目光从宣九童的脸上扫过,笑吟吟道:“阳春也算是不错的园子,这可不是出息了么?师兄你也该替他高兴高兴的,到底也是你给他启的蒙,我却不敢居功呢。九童,不一起来么?我正好载你一程。”
宣九童脸上的神色变了又变,丁叔的眼光落在他身上,让他如坐针毡,一咬牙,带着笑道:“正想跟师父说,又不好开口,既然师父愿意载我是最好了。”于是再不看众人的脸色,几步跟了上去,一行三人出了远门。
“阳春茶楼。”骆守宜重复了一遍,伸手就要去包里掏笔记本,被姚细桃用目光阻止,小声提醒她:“八个段子那次。”
“哦!对对!”骆守宜想起来了,讶异地问,“那……宣九童去唱了大轴子,凤老板呢?”
姚细桃示意她看丁叔的脸色,顿时骆守宜再不敢说话了,丁叔脸上似悲似怒,又有一种无奈的灰色,让人看着心里怪难过的。
丁双喜飞快地擦了擦眼角,在父亲膝旁蹲下,带着笑劝解道:“爹,弟弟才出门,你就想了?这可不好,还是想想中午吃什么罢,我们炸酱,您吃素口的,还是荤口的?是肉末炸了,还是去称一两小虾米?”
丁叔这才从恍惚中苏醒过来,抬手拍了拍她的头,笑道:“你还是一家之主啦,这种事哪有问我的,你该问过几位客人才是,我老了,跟着你们的口味吃一碗安生饭就得了,咱们关上门自己吃自己的饭,管不得别人的事了。”
丁双喜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招呼她们道:“都别含糊,今天是要好好招待你们一顿呢,想吃什么酱什么码子的都说出来罢。”
“真哒!那我要点香菇肉末炸酱的!”骆守宜刚才也替她提着一口气,就怕丁叔仗义疏财的圣母属性又发作,此刻难得有个机会岔开话题,摩拳擦掌地开了口,好歹把气氛给和缓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