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发工钱 ...

  •   烧炭烧的后柳村烟雾缭绕,整个后柳村烟雾弥漫着仿若仙境。
      原本只打算烧个两三天的炭,自家够用就行。实在是烟雾太大了,来来回回经过的人上山打柴,上山打猎,上山采药。上山挖野菜,上山玩闹的小孩。这些人来来回回看到这么多的烟雾弥漫,总是会好奇的寻根究底。一看他们在烧炭便都围了过来。这些人平时无聊,有个什么事便传的十里八乡。烧炭的时候,他们一开始看着稀奇,但是等着烧炭的时间是多么的枯燥又乏味,他们便不耐烦了,知道柳三爷家烧的碳好。便跟他们直接下定。你也预定,我也预定整个后柳村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甚至隔壁村子里面的亲戚朋友知道了也要来定。于是烧着烧着,就连着烧了一个月的碳。
      溜子也没有把碳的价格定的很高,仅仅只是方便亲戚,邻里。便按着县城的价格的2/3定的。县城里的价格冬季是五文钱一斤炭,溜子便卖三文钱一斤。
      这个价格也是现在生意络绎不绝的原因。毕竟碳的价格常年不变。突然间少了1/3。这些人还不得赶紧来买!
      更何况大家也都知道。溜子他们是第一次烧炭。他们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要忙农田里的活儿,并不是专门烧炭的。现在价格又低,烧炭的时间又短。于是知道的便都赶紧来买了。就怕赶不上趟。
      自家的炭刷了五天就已经足够使用了,但是亲戚朋友的碳又连续烧了五天。给族长、族老和夫子家各送了100斤的炭,这是对他们的一些孝敬。
      但是族老家们他们也有回馈。知道他们家烧炭,便每个人又预定了几百斤,还不允许溜子降价卖给他们。
      知道族老们的心意,溜子便也应承下来。
      如此,柳三爷家的临时炭窑便这样开张了。
      炭窑开张,砍柴的人手不够。溜子便向村民收购木材,只要粗木材不要细树枝。20文钱一车木柴。有很多人愿意做。毕竟牛车与骡车是柳三爷家提供的。不需要你背回来,你只需要砍下柴,拖到山下有人修理就行。这么好的事情,前柳村后柳村的闲汉们都抢着做。甚至外村的人也想要来,可惜的是柳三爷家只收本村的人。好在前柳村的人更庆幸一点,柳三爷家把前柳村也归纳为本村人。前后柳村毕竟都是本家嘛。这么做反而赢得更多人的赞扬。族老们也称赞柳三爷厚道。
      木柴搞定以后和稀泥也需要一个人来活,这个也是个力气活。这个活儿,说轻松不轻松,说不轻松也轻松。挖土、搬运、和泥,最累的搬运已经有牛车来代替。所以这个活还算轻松的。工钱也不高,一天只有十文钱。来了五六个,留下来两个。一个挖土,一个和泥。
      烧过的泥土。是长不了草的。所以不能回填。但是用来铺路。是很不错的。于是柳三爷家把烧过的泥土捣碎,重新和泥,抹在院子里,稀泥晒干以后就不会再长草了。院子铺好以后,就铺在路上。路上也不再长草。
      有些人家就很聪明。他们的院子院墙上。泥巴做的院墙总是免不了要长草的,长草的院子总是显得很衰败。总是去拔草的话也很容易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损坏院墙。于是他们便买来一些烧过的泥土,抹在院墙上。能避免很多的尴尬。有人这么做了以后别人觉得好用便都来买了。
      即便是这样也是供不应求的。因为考虑到每年可能都需要烧一些碳火。今年全部都满足他们的话,以后的废渣废土,就用不了了。还不如慢慢的消化。保持碳窑顶的一层薄薄的泥土。有多少就卖多少,而不是增加碳窑顶的厚度。所以这些废土也是有人抢着买的。
      炭窑一直烧了28天。保持每两天出一批窑炭。一个炭窑出270斤碳。一批有20个炭窑。
      14批炭窑就出了75600斤。除去,送去给族老们的700斤,还有自用的两千斤。72900斤炭卖给十里八乡也卖不了多少户,顶多也就卖个两三百户。所以有些人还是没有买到碳的。比较可惜。但是已经不做了,时间来不及,6月份要收高粱。
      6月初五是发工钱的日子。平常的工钱是记账的。砍了多少柴,干了多少天,并没有每天都结算。而是等炭全部烧完以后才结算的,这是老早就已经提前说好的。
      平常记账的时候砍了多少车柴,都要领凭条和在底账上按手印。
      所以账目清晰,发工钱的时候族老也没有什么话说。
      一车柴能供两个炭窑,20个炭窑一批需要十车柴。一户人家两个劳力一天也只能砍一车的柴,十车柴就需要十户人家砍。一户人家28天砍14车柴。砍的多了也没用。已经提前说好了计算好了,一户人家只需要14车柴。
      14(车)×20(文)=(每户)280文
      每户人家一个月能挣个280文就已经很好了。十户共2800文。
      计算好柴钱以后,每户人家,出一个人来领取钱财,当面点清。
      和泥工10(文)×28(天)=280文。两户共560文。
      巳时末(中午10点),一声锣响,闹闹哄哄的院子安静下来。实在是来的人太多了。除了族老,领钱的。有的一家子的帮忙的,男女老少看热闹的,都来了。毕竟,从来没有过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来看热闹。
      “砍柴,柳二卯家,14车柴280文。柳二卯家里的人,上来按手印领钱~”
      “砍柴,柳长丰家,14车柴280文。柳长丰家里的人,上来按手印领钱~”
      “砍柴,柳大水家,14车才280文。柳大水家里的人,上来按手印领钱~”
      ………………
      “和泥工,柳腰子家,28天工280文。柳腰子家里的人,上来按手印领钱~”
      “和泥工,柳叉子家,28天工280文。柳叉子家里的人,上来按手印领钱~”
      “好!砍柴和和泥工都是一样的工钱。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啦?没问题,到现在为止就结束了啊。以后有问题也不能来找我们了啊。有问题现在就提。过了今天过了现在。再提就不关我们的什么事了。以后的问题,那就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了,就与我无关了。给你们一点时间,现在讨论一下好好算一笔账,算的对不对?都来提问。算的不对的,可以到旁边,账房那边。重新计算。在铜锣响之前,都可以提问,都可以反映。但是铜锣响了以后,就与我们无关了。”
      这么一段免责声明一说,不管算的对不对的,都跑到账房那边重新计算去了。
      账房又一一的帮他们算过。溜子看全部都对的以后,铜锣一声响,表示算账结束!
      哪怕铜锣响声以后,他们仍然自己又算了又算。找旁人又算了又算。来来回回一个时辰才慢慢的人群散去。
      太阳下山到溜子家要吃饭的时候,人群才彻底散去。溜子提前招呼监督的族老和账房,还有帮着维持秩序的族老家的儿孙,留下吃饭。
      大丫二丫和帮着做饭的族老家的儿媳们,做了三桌饭菜。两桌给族老账房和族老的儿孙吃,一桌给帮忙的族老们的儿媳们吃。
      有肉有酒,族老们吃的很尽兴。期间夸了溜子不少的好话。又夸柳三爷,招同村的帮工有仁有义。
      一顿饭吃到戌时(晚上8点),才被溜子驾车打着火把一一送回家。族老的儿媳们则是早就已经吃好了回家去了。
      等溜子回来时,已经到亥时。匆匆的用留下来的热水洗漱过,就拖着疲惫的身体休息去了。
      一夜无话。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4章 发工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