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二十二章 ...

  •   紫鹃才请北静王和莲渡安坐,就听见黛玉在屏风后起身,似乎是躬身行礼,声音轻细地说:“民女请北静郡王的安,王爷容留之恩,民女只不能面谢,还望王爷雅量海涵。”
      她只简短了说了这一句,屏风后又没声音了。
      北静王只觉得黛玉声音很是动听,宛如春风过耳,又似山中冷泉,柔和、清澈,礼数还算周全,却透着一股子仿佛难以亲近的孤寒。
      他不由暗自喟叹,像林姑娘这样的身世、遭遇,纵然性子孤僻一些,也是难免的,当下也温言劝慰她:“姑娘不必多礼,是本王来得冒昧,扰了姑娘清静,莫要见怪才是,就请坐着说话吧。”
      黛玉低低应了声“不敢”,小心翼翼的在屏风后坐了。
      紫鹃见黛玉虽不热情,但总算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稍稍放了心,赶紧出去沏茶待客。

      屋内静了下来,面对一个未必欢迎自己的陌生女子,水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轻轻咳了一声,显得有点儿局促。
      倒是莲渡和黛玉熟稔了,落落大方的说:“王爷得知同门师妹在此,一早便想来看的,只公务繁忙耽搁了。我知道姑娘早间闲暇,才冒昧不请自来,想来姑娘是不怪罪的?”
      黛玉忙又道了声“师父言重了”,她听到“同门师妹”,心头微动,只不知来龙去脉,不敢乱认,犹豫了片刻,低声说:“我出生时便在扬州,十二岁上家父又过世了,他老人家在京师的过往故事,真是一无所知了……”
      她被勾起对慈亲的思念,忍不住难过,说到后来,声音已是微弱得几不可闻。
      水溶听莲渡将自己和黛玉的关系,说得如此亲近,本不大自在,但见黛玉如此,又越发觉得她可怜,于是恳切的说:“本王拜在令尊门下时,姑娘尚在师母贾夫人腹中,可惜不久林大人便放了外任,本王只承他教导一月有余,但令尊的风仪人品,本王很是拜服,至今仍难以忘怀,如今见了姑娘,也算聊慰对师尊的忆念。”
      他虽是为了安慰黛玉,但这一番话,倒也出自肺腑,绝不伪作,娓娓道来,听在黛玉耳中,也能体会到温暖和诚意,又站起来深深一礼:“多谢王爷。”
      莲渡像是想起什么,笑问北静王:“对了王爷,我记得你幼时的窗课,应该都还留着吧,回头仔细拣拣,或许还有林大人当年亲手批改的呢,不妨拿了来,给林姑娘瞧瞧。”
      她故意说笑,为的是不教黛玉再伤感,说得北静王也笑了起来:“只是我当时顽劣,不肯用功读书,白费了令尊的教导,只怕窗课拿了来,也只能给林姑娘取笑。”
      黛玉听他二人说得有趣,也不觉在屏风后抿了抿嘴,情绪也略略放松了些。

      这时紫鹃沏了茶上来,分别捧给北静王和莲渡,口中称谢:“多亏了王爷和师父,这莲花庵是个好地方,住在这里事事自在,姑娘精神好,胃口也好,可见着一天天好起来了呢!”
      她这一连串的好好好,固然一半为了奉承北静王和莲渡,另一半,倒真是发自内心的为黛玉高兴。
      莲渡“噗”的一笑,打趣紫鹃:“要我说,林姑娘要好,你这嘴里手里都伶俐的丫鬟,定是头号功臣,只再要出去的话,最好请了老成的师父陪着。”
      紫鹃被她说破了行动,不好意思的一吐舌头,溜到屏风后,把茶递给林黛玉。
      作为来自二十一世纪,又独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几年的女孩子,紫鹃深深的知道“人脉”的重要性。
      荣国府里的老太太、老爷、太太,就算也疼爱黛玉,但跟宝玉、宝钗一比,总是差了一等,如果姑娘能得到北静王和前王妃的喜爱,传到那些人耳朵里,必定也会更看重林姑娘。
      再有一层,紫鹃也不大敢拿定,偌大的贾家,真的会依着《红楼梦》的发展,最终败落下去,乃至于被抄家么?
      林姑娘南边已没了亲人,万一贾家也完蛋了,她还能依靠哪一个?总不成真的剃度了,到这庵堂里来做姑子?
      在这个世界里,女孩子再有本事,能施展手脚的空间,也只有宅门内,巴掌大的地方,而且还都得靠了男人,琏二奶奶那么厉害,也不外乎如是。
      紫鹃相信,自己就算穿不回去,也能车到山前必有路,可林黛玉就不同了,最好趁着贾家还没有败落,给她寻一个能依靠的“下家”,最好像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师兄”一样,有权有势,脾性又好的……
      慢着!男人十之七八都靠不住,就算剩下的那两三个瞅着好的,也要仔细了考察才是,否则林姑娘再要受一次情伤,只怕就要死彻了。
      主意打到这里,紫鹃不知不觉,又从屏风边缘溜出一线目光,正好瞥见北静王温润沉静的侧脸,才露出半个会心的黠笑,就被黛玉觉察,一扯她的袖子,嗔怪地瞪了一眼。
      水溶和莲渡同黛玉闲聊了一会,嘱咐她有难处只管开口,千万莫要见外,复又交待紫鹃照料好姑娘之后,便告辞离开了。

      穆苒和僚属商议完毕,将扈从事宜桩桩件件,都仔细分派清楚,确认职责之后,又勉励了类似诸君务必齐心协力,戮力王事之类的话,这才各自散了去。
      他叫来亲兵,问顺天府的贾大人可是回去了,亲兵说还在厅上候着呢。
      一个多时辰过去了,贾雨村还没有走,这么好的耐性?这倒挺出乎穆苒的意料,看来这桩公案,是非要拉扯上自己不可了?
      他现在心头惦记的第一要事,便是护卫北静郡王代天巡边,但既然忠顺王和顺天府,定不肯放过自己,于公理上也难以推脱,干脆就速速解决了吧,省得烦心。
      做出了决定,穆苒便起身整了整公服,快步往前厅那边去了。

      他才到台阶前,便有军士中气十足的吼了一声:“指挥大人到——”
      贾雨村正又心急,又无奈的喝着冷茶,听到这一嗓子,赶忙放下茶盏,站起身来,垂首恭候穆苒进来。
      果然听见靴声哔哔,一个高大健硕,英俊冷峭,身着三品武官服色的青年男子,阔步踏了进来。
      贾雨村心知这必定就是穆大人了,自己品阶较他为低,便主动快步驱前,深深的对着穆苒兜头一揖,口称:“卑职顺天府贾雨村,见过指挥大人。”
      穆苒淡淡的说:“贾大人请坐,有什么事但说无妨,客套的话就一例免了。”
      贾雨村心里一个“咯噔”,心道“铁四郎”的诨号,还真是名不虚传。
      他和穆苒未曾谋面,但不止一次的听同僚说起,这位穆大人最是难惹,若犯了事在他手上,任谁说项都不给情面,平日里又不喜欢交往应酬,当真是铁心铁面,水米不进。
      这不,初次见面,才一开口,就把贾雨村堵得不敢废话,慌忙告罪落座,在肚里先斟酌一番,才万分谨慎的开口。

      “半月前,顺天府接了个民妇周赵氏的状纸,告的是皇商薛蟠,借酒滋事,打死了她的丈夫。下官不敢怠慢,先将疑凶拿了,又将相关旁证叫来讯问,奈何口供全对不上,或咬定是疑凶打死了苦主,或说当时场面混乱,周某是谁打死的,到头竟也说不清。”
      贾雨村一面说,一面偷觑穆苒,见他面色沉毅,虽不和善,却也没啥异样,于是胆气壮了些,继续说:“苦主一方又说,当时锦衣卫的穆大人,以及提刑陈大人诸位,也是在场的,陈大人已赴任福建,下官职责所在,也只好不揣冒昧,斗胆向穆大人问上一问,可有此事么?”
      穆苒倒是很爽快的点头:“不错。”
      贾雨村大喜,忙追问:“那,那公堂审理之日,穆大人可愿拨冗,到堂上来作证么?”
      穆苒反问:“作证可以,只贾大人希望我怎么作证?”
      他问的古怪,贾雨村也是一愣,讷讷的说:“下官怎敢影响穆大人,堂上作证,自,自然是,是实话实说了……”
      他宦海沉浮,早已是官场老手,深知忠顺王府和赵顺儿的意思,否则按现有的证供,至少判薛蟠一个误伤人致死,三两年流刑,几万两赔偿,定是跑不掉的,为什么偏要攀扯了穆苒?
      贾雨村一眼就能看透,周某定是薛蟠打死无疑,只他背后还有贾府,只要穆大人出面作证,指认薛蟠就是凶徒,这就是铁案,莫说贾府,就算比贾府更大的势力,也不好再干预。
      此外,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朝野上下都知道穆大人的性子耿直,是断不会说谎的,他这一出头,至少表面上看,是和忠顺王府站在了一处,这对于朝中各派势力而言,真是太微妙的变化了。
      “那好,到了开堂审理那日,贾大人只差人来提我就是了。”
      “啊?不敢不敢,实是有劳大人了。”
      “我这里正事多,想来贾大人衙门里也忙,就不留大人喝茶了。”
      “是是,下官不敢耽误大人的公务,这就告辞了,告辞了。”
      贾雨村得到穆苒首肯,总算是把这颗烫手山芋抛出,笃定了将来怎么判罪,都依凭穆大人的证词,他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这样一来,忠顺王府或是贾府有何不满,只管找东安王府便了,再也怪不到自己头上。
      尽管穆苒不假辞色,贾雨村的心情还是一派大好,打算回府后,赶紧找心腹速速商议了这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