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青色回忆2 ...

  •   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的那小妮子叫姜,初中一个班,初一的时候因为她的火爆脾气没少不待见她,后来接触多了发现脾气虽然依然火爆,但性子直的这一特点正合我意,又在学校体检中发现居然是同一天的生日,只不过,我是凌晨生,她是中午生。鉴于此,她还得叫我一声姐姐。初中余下的两年,我们一起吃饭,放学回家,一起分享秘密。最后的中考,她如愿去了本部,而我,则留在了分校。偶尔放学坐车碰见。
      也许是同日生日的关系,俩人的默契程度算是一顶一的高,再加上男孩子性子的阿杜,我们三人就是初中的三人行,一直到今天,我们的关系都是坚不可摧。有时候我也在想,如今的时代,也许只有中学的朋友才能够最纯净最持久,因为那时的我们,不因权利利益而相识相知相互扶持。
      高中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感觉刚月考完怎么又要期中。考试,成了我们接二连三需要面对和应对的唯一事情,而分数,则成了衡量我们生活幸福指数的唯一标尺。
      为了培养我的理财习惯,老妈总是一周给我一次零花钱,一次十块,这十块包括我一周六天上学放学的坐车钱,但不涵盖如果有紧急情况的打车费。如果一周下来有剩余,我可以自己存起来,攒够了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初中高中大部分的刘墉励志书籍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这样的买书方式就让我对每一本书都无比珍惜,也是我对自己每一次进步的一点奖励。曾子墨的《墨迹》和陈鲁豫的《鲁豫有约》也是这么来的。
      这天,我刚去车站边的小书店逛完出来,没有看到合心的书,仰着头正在茫茫车海中寻找着回家的28路,突然听见有人叫我。
      “Jessy!”
      我回头找了半天也没看见个熟悉的脸。正准备回头坐车,一个胖胖的身体挡住了去路。
      “怎么叫你没听见?”
      我一看,这不我一个大院的邻班小子么,话说这小子头大眼睛大,个子185,整天笑嘻嘻,脑子可是绝对的够使,用他的话说,就是学文科,北大没问题,学理科,浙大没问题。
      “诶,旭,你怎么才来等车?”我问
      “这不本部远么,刚下大练习。你在那边怎么样?”
      “还可以吧,总能适应的。老师也很尽心,管的严着呢。”
      “来车了,快走!”
      每次这么挤着总会想起初中一起回家的张乐,也是胖子,可别见人家胖,挤着可是一把好手,那么小的缝,硬是扒着车门不放手要抢第一个。于是乎,我们几个就把各自的书包给他,让他上去占了最后一排的五个。在长久的挤车日子里,我们也给张乐起了一个雅号“卡门”。可自从初中毕业,大家各奔东西,我也再没见过“卡门”,却每次等车都会想起那段我们一起回家的日子。车上谈天侃地,一整天的不快都随着那二十分钟的车程随风散去。
      这周末是我最暴躁的一个周末,跟爸妈大吵一架拎着书包摔门而去,走了十分钟,到了爷爷家。
      我哭丧个脸,爷爷问我:“咋了?”
      “他俩不讲理,我不想回去了,我今儿在这住。”
      “那到底因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我成绩,我已经很努力了。考个那样的分数也不是我想看到的。”
      “行,没事,吃了没?,没吃让你奶给你下点饺子,酸汤的?”
      “恩,我不要放虾皮。”
      写完了作业,吃过了晚饭,爷爷收拾完厨房。
      “走吧,我送你回去。”
      “我不。”
      “这也不是啥大事,回去吧。”
      最终讨论的结果依然是他们送我回去,又像小时候一样,我在前边走,爷爷奶奶在后面跟着,直到我进了家门。
      圣诞节悄然而至,雪也应景的下着,路滑的让人总觉得快要摔倒,迟到也成了家常便饭。
      最令我振奋的不是圣诞,不是放假,而是我最亲爱的表哥从英国放假归来。从我出生起我们就在一起,从未分离。
      表哥,Martin,中文名,超。他这年17岁,如果在国内继续读的话呢该上高三,而姑妈则选择让他去英国读高中,好参加A-LEVEL考试,能顺利申上英国的大学。这是他的第一个学期,我盼着他回来,好给我讲讲那边的情况。
      “哥,你终于回来了!”我高兴的说。
      “给你带了礼物,没什么好买的,巧克力一盒。”
      “那边怎么样?适应么?”我边拆盒子边说
      “还行吧,宿舍俩人一间,我同屋是个香港男孩,可惜的是他不会普通话,我听不懂粤语,俩人在宿舍也只能英语交流。”
      “那多奇怪呀,俩中国人。”瞥了他一白眼。真是一奇葩。
      晚饭自然是一家人一起,八个人,爷爷奶奶,姑妈姑父,我妈我爸,我和哥哥。饭桌上觥筹交错,询问他那边生活自然是多过问我学习情况。吃完回去的路上见着住在楼上的老姨和她的准女婿。
      “这是我侄子侄女。”小姑说。
      “啊?我还以为。。。”准女婿尴尬的一笑。
      “昂对,我俩辈分小。”我一猜就知道他把我俩当成情侣了。也难怪,一路上拉拉扯扯,说说笑笑,再加上家里亲戚多,年龄差距很小,这奶奶家的小姑岁数跟我妈这边的大姐一边大,也难怪这准女婿会猜错。
      “这不是超嘛,回来啦?!在那边挺好的吧”老姨问。
      “挺好的。”哥哥这个太过官方的回答。
      “我们先走了,这家子还急着回去,让上楼拿点吃的。”奶奶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