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那一年的春华秋实 ...
-
当时,许春华念大三,跟许秋实同班,但不同龄。
春华比秋实大两岁,缘由要从春华的对理想的追逐说起。
那年春华初中毕业,师范提前招五年一贯制的大专生,春华的父亲看中师范学校学费便宜,每月发放生活补贴,承诺毕业包分配等等诱人的条件,要春华去报考。春华一想到人生从此就尘埃落定,觉得可怕,不肯允诺,逼得急了,双腿一屈,咚地一声跪在了常年出差在外的父亲面前……无奈父亲不予理会,还是将春华送进了师范学习。幸好,春华的绘画天赋很快被师范里的美术老师发现,欣赏之余,鼓励春华立志报考美院。本以为人生已入正轨的春华,就此找到了拼搏的勇气和力量,心田自此春暖花开。师范五年学成毕业后,春华在工作之余进行备考美院的最后冲刺,当年双腿颓然一屈的阴霾终于在收到中国美院的录取通知书后一扫而空。那年,春华20岁。
秋实考入美院的经历要平顺得多。他的家境不俗,父母都是当年北大的高材生,如今也都身居要职,祖辈的显赫事迹更是在同学间传得沸沸扬扬……秋实天赋也骄人,读书几乎能过目不忘,从小到大,想要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不如愿的。考入美院那年,秋实18岁。
春华和秋实真正的遇见,要从大三那年说起,之前的他们,只是彼此知道。春华报考美院的曲折经历在师生间流传,这让她在秋实眼里有几分与众不同的色彩;而秋实在春华的眼里无非就是一个聪明调皮的小男孩,两人偶尔在图书馆碰到,秋实兴致一起,拿下春华头上的发圈戴在自己头上,活脱脱一个可爱的“小女生”,惹得身旁的同学一阵开心。
大三那年,春华的压力稍稍小了一些。父亲一直不理解她辞去稳定的教师工作艰辛求学的决心,不肯承担她的学费和生活费,于是她在美院除了要刻苦学习,拿下一等奖学金之外,还要利用所有的闲暇辛苦地打工,养活自己。好在春华与人为善,很受欢迎,两年来,在老师同学的关照下养活自己并不成问题,学业同时也能轻松应对。于是她突发奇想,写了剧本《X_morning》,准备找同学帮忙拍摄。
这个短片制作完成后大获好评,为春华的发展赢得了很多机会,拓展了一定的人脉,都是后话。春华拍摄伊始,几乎没有同学对此感兴趣,愿意帮助她,在几次三番的求助无门后,她想到了秋实——《X_morning》是一种新鲜的玩法,秋实不是最喜欢玩吗?肯定会有兴趣的。不出所料,秋实果然干脆地答应。找到帮手后,春华捡来所有的道具,借来摄像机,愉快地开工了。秋实在整个短片的制作过程中以一个单纯的帮手身份参与其中,让春华十分感谢,决定交了这个朋友。短片制作完成的庆功宴上,春华找来从小玩到大的两个好姐妹,拍着秋实的肩膀跟她们介绍说:“这是许秋实,我的表弟;我是许春华,他的表姐。”玩笑话一出口,春华第一次注意到了两人名字的有趣联系。
《X_morning》是春华的一份作业,秋实为了完成这次的作业,找来两只小蜗牛拍摄。拍摄完毕后,秋实将其中的一只送给了春华。春华早就听说秋实是有名的“虐待狂”,经常没缘由地“虐待”同学,“虐待”小动物。她从小见不得好好的生命无常地陨落,更别说是被人“虐待”了,于是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接受了这份礼物,喊蜗牛“小秋”,每天细心照料。
不久,学校举办吴冠中画展。秋实是吴冠中的忠实扇子,一有空就跑去看。春华忙学业忙打工,直到画展的最后一天才抽空来到学校的美术馆。一进美术馆,春华就见到秋实钉在一幅画前,全神贯注地端详着……过了很久,秋实才发现身后的春华,两人一起看画展。大三的日子不多了,两人聊着聊着聊到了前途和未来。春华说:“前些日子看到图书馆招聘馆员的启事,要求应聘者是美术史的硕士,我可能会报考学校史论系的研究生,以后到图书馆工作挺不错的。”
秋实听了很兴奋地说:“我以后也想到图书馆工作,我经常这样想。”
春华看着秋实笑笑。她想要到图书馆工作,一来想要安定,二来她也特意关注过,发现近代有所成就的艺术家很多都是在图书馆工作的,她还不想放弃自己的艺术理想,希望工作之余有时间和精力搞一些创作。而秋实,图书馆的工作适合他吗?她听同学说过秋实收藏有一整套的尼康单反镜头,还喜欢拿闲钱买“范思哲”,他是完全可以有条件在追寻理想的同时享受生活的人,何必在图书馆里放弃人生的绚丽多姿呢?
春华这样想着,两人已经走出了美术馆,来到奶茶铺前。
“我请你喝奶茶吧!老板,两杯薄荷奶茶。”秋实点完,回过头来对春华说,“我最喜欢薄荷奶茶了,很好喝。”
春华看到秋实孩子气的单纯微笑,精神一振。薄荷是她喜欢的植物,她知道这种植物寓意长久的爱情,她曾经几次三番试图努力地栽种过,却从来没有成功。天长地久的爱情在她心中不但神圣,更重要的是让她觉得温暖安全。春华的童年有些缺乏安全感,父亲长年不在身边,母亲又糊涂粗心,反过来要她照顾,她常常觉得心里空空的。她接过秋实手里的薄荷奶茶,浅尝一口,觉得十分清凉可口。一路上,她听秋实谈艺术谈人生,惊觉这个小男孩的很多想法跟自己很相似,她发现秋实是第一个能把话说到她心里去的人。
愉快地跟秋实告别后,春华回到宿舍,看到桌角的那本《诸神的复活:列奥纳多达芬奇》——这是梅列日科夫斯基写的反基督三部曲之一,秋实早就借她,她一直丢在桌角。这天,春华觉得跟这书的缘分到了,于是捧起书打开,自此爱不释手……书中描写列奥纳多与丽莎的会面的情形,让她十分动容。她想:一生能遇到一个心有灵犀的人就是幸运,有秋实这么一个朋友,她是幸运的。
大三的暑假很快来到了,春华在一家服装公司打工,非常忙碌,如果考研失败,她势必要做就业的准备,所以工作非常认真,不敢怠慢。秋实照例趁着假期在全国各地闲逛,行踪飘忽。
开学了,春华好不容易向服装公司的老板请出假来赶回学校上课,同时还背负着考研的压力,心情不免有些焦躁。课堂上,秋实悄悄塞给春华一张CD,说是在北京随便淘的。春华睁大眼一看——“Billie Holiday”!她已经忘了什么时候跟秋实说过喜欢Billie Holiday了……
“我打算大学毕业后去西班牙学戏剧,你说好吗?”正当春华沉浸在“Billie Holiday”的惊喜中时,秋实这么问她。
春华心里一沉,她突然意识到,离别的钟声将要敲响了,她突然觉得有那么一些不舍,那么一点惆怅……
春华挤出一个笑容答道:“当然好啊,世界艺术宝库中,有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用西班牙文写的,你去西班牙一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你也觉得好吗?我已经开始学习西班牙文了,是挺有意思的。”秋实也笑,不过笑容里找不到太多的兴奋,以往,他的点子只要得到春华的认同,就一定露出很兴奋的笑容。
春华其实并不太意外,她一直知道,以秋实的条件,他的世界是海阔天空的,她要考虑的现实问题,秋实还统统不用考虑;秋实只需要找到自己的理想,人生就能精彩了,她在羡慕的同时,也暗暗真诚地祝福秋实。
五个月后,春华通过了考研初试的甄选,如释重负。大四的学校生活还剩下最后一个重头戏——毕业作品创作。春华和秋实被分到了同一个工作室。
关于毕业作品要做什么,春华心里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她脑子里有很多点子,往往一个点子刚刚新鲜地蹦出来,又被另一个点子挤开了。秋实则奉行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原则,没在这个问题上花过什么心思,不过看到春华迟迟不能决定,就提议一起去义务小商品市场看看,那里有很多适合做毕业作品的材料,说不定能找到灵感。春华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两人一起出发。
下了火车,到了小商品市场,两人一下就被其庞大的规模镇住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有趣东西展示在他们眼前,一种硅胶做的“鼻涕”,滑得抓不住,两人为了抓住它,手忙脚乱大呼小叫,引得旁人侧目观望……就在两人忘乎所以的嬉闹中,春华内心深处的孩子气被完全唤醒了。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无忧无虑地尽情玩闹了,从念师范的第一天起,她就背负着为理想奋斗的压力,之后也一直在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中且行且望,不曾轻松过。秋实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她深埋已久的淘气天性,带她一起走进无拘无束里,望见一片碧海蓝天。他们一路逛一路闹,买了好些有趣的东西,聊着闹着,春华的脑海中就勾画出了毕业作品的内容,于是又有目的地买了些材料,等回工作室就可以正式开工了。
当天回到学校,工作室的同学提议一起去逛超市。秋实在超市里看到一个普通的塑料杯子,蹦蹦跳跳地拿到春华面前问她要不要一起买一个,周围的同学纷纷反对说这种杯子不好,春华看到秋实垂头丧气地想把杯子放回去,就说给她也拿一个,秋实立刻又弹着步子在同学们的诧异中回去拿了一个……从这一天开始,孩子气的想法和举动成了两人之间特有的默契,除了秋实,没有同学会认为春华身上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孩子气。
一天春华和秋实路过X同学的工作室,看到里面堆着很多白色枕头,回头神神秘秘地看了秋实一眼说:“我们偷几个当靠垫吧。”秋实前后左右张望一番,果断地说:“现在没人,你快进去,我把风。”……两人成功窃取若干靠垫后,回到工作室自己彩绘,把罪证消灭于无形。
J同学在雕塑系的天光展厅开个展。开幕式那天,春华作为忠实票友,拉了秋实等几个同学一起去捧场。J同学要春华负责拍摄参观记录,春华拿着DV到处乱走,自言自语,在DV中留下一串不靠谱的旁白:“今天是J的个展,我们开始参观咯,这个是小J的女朋友,很可爱吧……然后我走走走,啦啦啦……噢这里还有一个作品:树脂兔子,兔子!我喜欢兔子……” 当这个录像被当成作品的一部分当场展播时,别的同学在开心的同时都只当是J同学与春华为了配合个展的主题事先策划的无厘头闹剧。春华红了脸,觉得有些无地自容,她知道之所以这些不着边际的旁白自然地从她嘴里流淌出来,是因为有秋实在她身边,她又孩子气了。
有秋实在身边,春华充分享受着制造闹剧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丝毫不节制不约束。毕业论文答辩那天,春华跟秋实“密谋”:在考官的茶水里放安眠药,想象着一群考官在提问的时候纷纷趴下睡着的有趣情形……为了不被发现,他们精心泡制茶水,放了桂花和蜂蜜,当然,每杯还有两颗安眠药。可惜,这次没有出现他们想象中的经典场景——两位考官为了提神,一直狠狠地抽烟……呛人的二手烟熏哑了春华的嗓子,她最后只能用点头回应考官的批评指正。她终于明白,原来两颗安眠药的药力是可以被香烟和意志力驱赶的。
在孩子气的闹剧进行的同时,工作室的生活是充满温馨的。
两人的毕业作品按着计划有条不紊地被制作着:秋实找来一个清朝的古柜子,构思着如何在柜子上浇上蜡,完成他的作品;春华要准备的素材比较多:纸船、渔网、塑料板……虽然琐碎,但工作并不忙碌。
在工作室的日子长了,大家陆续带了茶叶、蜂蜜、红糖,找来了热水壶,轮流打开水,悠闲地喝走了一天又一天。慢慢的,工作室里有了杂志,有了干花,有了音乐……
有时候,秋实会找来很多感兴趣的东西跟春华分享:图瓦的女伶sainkho、网站“疯狂的设计”、西班牙诗人洛尔迦、吉皮乌斯、朱哲琴……春华有时真怀疑秋实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不然怎么总能那么准确地找来她喜欢的东西呢?
有时候,秋实会给春华带来一些惊喜。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秋实把一罐竹叶茶交到春华手中,说是自己做的,还将一道一道的制作工序述说得清清楚楚。竹叶茶泡出来,淡绿色,清香。春华小心地品着,品尝着秋实的珍贵心意。
儿童节,春华要赠送一套图书给刚刚失去了父亲的二表弟,犹豫着赠言应该怎么写。秋实自动请缨帮忙,春华就好奇地把书推到秋实的手边,只见他先用牛皮纸仔细地包上封面,然后很认真地打了草稿,设计了一个滑动封套,拉开封套就可以看到藏在下面的寄语:“用智慧和善良造一座城堡,以后快乐地住在里面”。春华很喜欢这句话,她不知道秋实还有这样的贴心,有些感动。
有时候,秋实兴致来了,坐在春华身边给她读书、背书。一篇普通的文章,被秋实一读,春华就体会出其中的趣味来;一段平常的文字,被秋实一背,春华又听出一些深意来,记忆的匣子打开,两人就开始说童年说人生,常常一聊就聊到霞光满天。春华觉得自己似乎体验到了《朗读者》中的男女主角享受生活的特殊方式,不禁期待着秋实就这样坐在她身边,一直读,一直读,读到两人都白发苍苍……
白天的时光温暖、惬意、充满快乐,到了夜晚,春华就常常做梦,梦里,总是有秋实。
有时候,秋实是模糊的,一会儿离她很远,一会儿又离她很近……她用力看,可是始终看不清楚秋实的样子,于是上天入地地寻觅一番,最终只能一无所获地醒来……醒来后,她发觉原来自己其实并不了解秋实,虽然秋实每天在她身边,但她从来就不清楚秋实还有多少才华多少能力。秋实的未来,她无从寻觅。
有时候,秋实是很清晰的。他很清晰地朝她走来,握住她的手,坚定地看着她,对她说:“我不去西班牙了,我们一起去图书馆工作吧。”又或者,他是这样说的:“跟我一起去西班牙吧,我们一起去……”秋实的身后,莺飞艳舞,双蝶绕梁……醒来后,知道是梦,春华半是沉醉,半是懊恼。
有时候,秋实就在工作室里,就在春华身边。他们一起做作品,一起喝茶,一起与同学打闹,一起读书……醒来后,春华想到这样的日子过一天就少一天,感伤得要落下泪来。
夜晚若有所失的春华在白天见到秋实后,立刻又活泼快乐了,这样的快乐一直持续到毕业展览结束,离别的钟声正式敲响的那一天。
那一天,两人撤展完毕后回工作室,秋实开门时,春华见到他的钥匙上串着一个护身符——这个护身符是春华两年前的暑假去西藏旅游时从一个老头那买的,当时买了四条,它们是用白色皮子串起了几个藏银圆环,相当朴素,和大街上卖的花花绿绿的藏饰很不一样。西藏回来后,春华分别将四条护身符赠送给了四个同学,秋实是其中的一个。原来两年来,秋实一直把这条护身符带在身边……想到这里,春华心里掠过一阵暖意,但一想到工作室的钥匙马上要移交了,心情又黯然了。钥匙一旦移交,这串护身符就将如同她对秋实的心意,不知还可以依附在哪里。
秋实进了工作室,拿出两个帆布袋子(这是系里刚刚发下来给毕业生留作纪念的),很随意地用墨汁在袋子上滴洒出“吴冠中式”效果,完成后自己很满意,将其中的一个递给春华说:“给,你的袋子。”春华不说半句话,默默将袋子收好。
晚上,毕业聚餐在Y师兄租的那幢城郊的房子里举办,同学们陆续来赴约。聚餐还没开始,大家围在一起吃西瓜聊天,秋实吃西瓜过敏,春华吃西瓜腹泻,于是两人趁着这个间隙房前屋后逛荡着。走到厨房后门,春华见到池塘竹苑,深觉自然清静,停下脚步观赏。厨房后面种了石榴树和枣树,“我很喜欢吃石榴!”——春华和秋实异口同声地说。说完,春华笑而不语,秋实则开始反复声明自己真的很喜欢吃石榴……春华看着秋实,她多么希望秋实也能跟她一样只是笑而不语,一起品味两人之间这份特有的默契啊。秋实还是太小了,也许他对她的心意与众不同,但一定不如她这般愁肠百转愁结千千……春华这样想着,两人已经回到了屋内。这一晚,大家喝过、吃过、闹过、玩过、笑过、哭过……将大学的这一页正式翻了过去。
秋实上飞机的那一天,打电话给春华:“我马上要走了,去三年半呢……怎么办?……”
春华喉头一堵,不知怎么接口,顿了顿,只说:“一路顺风。”
秋实说好,挂了电话。
春华拿着电话愣了许久,耳边萦绕着Sainkho的《Kaar Deerge Chouvulangnig》 ,这首歌的另一个英文名,是“pity to leave him”,以前听这首歌,她觉得哀而不伤,如今,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难过……
如果有钱,一定去了西班牙;如果有机会,一定跟秋实再做同学……春华这样无奈而绝望地想着,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梦里,她和秋实一起坐在飞机上,秋实握着她的手,转过头来微笑地对她说:“我们马上要到西班牙了……”春华应着,一脸甜蜜的满足。前方,飞机的舱门大开,金灿灿的阳光暖暖地洒进来,洒到了春华的身上,洒进了春华的心里,仿佛照出了她心里的光明和希望……
天蒙蒙亮了,春华的枕巾早已被泪水沾湿。